新華時評:從24米到632米,浦東詮釋“向上的力量”

新華上海11月10日電 題:從24米到632米,浦東詮釋“向上的力量

新華社記者季明、何欣榮

浦東30年到底變化有多大?一組“身高差”數字可說話:當年的浦東最高建築,是一座24米高的消防瞭望塔;而今的浦東地標,是中國第一高樓——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

全國1/8000的土地創造了1/80的GDP,在金融、貿易和管理體制方面拿下55個“全國第一”……從農田裡長出新城,在荒蕪中孕育繁華,浦東的每一天,都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成長。

浦東奇蹟背後是什麼?一言以蔽之:“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

改革開放基本國策,浦東開發開放是國家戰略。從全國第一個新區、第一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到第一個自貿區,有人統計,每隔5年左右,就有一項重大改革開放任務落在浦東肩上

引領浦東開發開放的是國家戰略,貫穿浦東開發開放的是創新意識。搞開發的錢從哪裡來,這是改革者們碰到的第一個問題。不等不靠不要,一個堪稱商學院經典案例的創新做法在浦東誕生:開發公司與政府簽約土地轉讓,第三方信託公司提供資金,政府開具土地使用許可。這種“資金空轉、土地實轉”的做法,如今已廣爲人知,在當時卻充分展現了改革者們的勇氣智慧

制度創新作爲開路先鋒,浦東開發開放一路披荊斬棘。從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到自由貿易賬戶,上海自貿區聚焦一批基礎性核心制度創新,已有328項成果向全國複製推廣。

浦東開發開放,最根本的底色人民情懷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浦東有生動的演繹:陸家嘴“寸土寸金”之地,一塊10萬平方米的中心綠地已成“網紅”打卡地;黃浦江東岸22公里的濱江岸線,每隔1公里一個“望江驛”供市民休閒娛樂;上海中心大廈22層,闢出專門區域打造金融城黨羣服務中心,每天都有黨員羣衆在這裡重溫初心

改革向着深裡去,發展朝着高處走。2020年,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高舉開發開放旗幟的浦東,在新時代的征程上繼續奮進。未來浦東的窗口意義,不完全在於發展有多快,也不在於總量規模有多大,而是要向世界充分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和旺盛活力

入夜時分,黃浦江東岸的摩天樓燈光璀璨,上海中心螺旋向上的造型愈發醒目。改革開放孕育“向上的力量”,我們要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最牛“90後”浦東,還將不斷向全球展示中國道路與中國方案,譜寫中國改革開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