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開展首日 "可持續發展"成爲汽車館最大看點

(原標題:進博會開展首日,“可持續發展”成爲汽車館最大看點

記者 | 周純

11月5日,進博會正式開館迎客。位於1.2館的汽車館成爲了當天最具人氣展館之一。與傳統車展不同,雖然車企與零部件供應商以及科技公司也都展出了最新產品,但相比車輛本身,它們更突出車企對未來出行理念的展示。

無論是豐田斯柯達FCEV、現代的氫燃料電池卡車,或還是米其林的3D打印輪胎,以及其他公司展示出來的輕量化和智能化技術,其背後都圍繞着一個鮮明主題——可持續發展。

豐田汽車:打造可持續的移動出行社會

“開放共贏 創享藍天”是豐田本屆進博會的主題氫燃料電池車一直是豐田堅持認定的“終極能源”。

在氫燃料電池技術展示區域,除了有高壓儲氫罐及最新第二代燃料電池堆的展示之外,還介紹了從氫的製取、運輸、儲存到使用的完整氫產業鏈的各個環節。

商用車領域,除了此次展示的首輛本土研發的豐田品牌氫燃料電池商用車——FCEV柯斯達以外,豐田還通過氫燃料電池系統集成商向其他商用車廠商提供豐田氫燃料電池組件的形式,與北汽福田、億華通中國一汽、蘇州金龍、上海重塑、福建雪人等企業開展合作,以此實現氫燃料電池車在中國更大範圍的普及

另一方面,不管是e-palette移動多功能通勤車還是小巧的LQ概念車,都展現了豐田對於“Mobility for All”的可持續移動出行理念。

現代汽車:氫燃料車在乘用、商用領域齊發

本屆進博會,現代汽車帶來了全球首款量產氫燃料電池重卡XCIENT Fuel Cell和氫燃料電池車NEXO兩款重量級產品,充分展現其在氫燃料電池商用車和乘用車領域同步發展的決心。

根據現場介紹,XCIENTFuelCell搭載了一臺最大輸出功率爲350千瓦的驅動馬達。並與動力系統匹配2臺氫燃料電池組組成的氫燃料電池系統。該車型共安裝了7個大型儲氫罐,續航里程爲400公里。

中國氫燃料電池產業擁有非常大的潛力,並且在近年來發展迅速。中國計劃到2030年將實現100萬輛氫燃料電池車的普及目標。爲響應中國政府加速氫燃料電池車產品的普及計劃,在本屆進博會前夕,現代汽車與中國氫能示範主要地區的合作伙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意求在商用車領域攜手中方合作伙伴持續深耕中國市場。

大衆汽車:開啓電動化戰略新篇章

ID.4 CROZZ和上汽大衆ID.4 X是位於本屆進博會大衆展臺中間的兩臺展車,這兩款專爲中國市場打造的電動SUV,不僅代表了大衆集團要以電動出行邁向碳中和的決心,也展示了大衆對中國消費市場前所未有的重視。

這款車擁有最大550公里的續航里程,採用先進的電池管理系統和制動能量回收系統。不僅如此,車上大量的觸控面板控制和語音、手勢控制展現了大衆對於電動車產品前沿科技的獨到理解;超過2500項的安全測試也代表了其對於電動車安全性的嚴肅對待。

除了電動車之外,大衆也希望爲用戶打造一個無縫的充電體驗。使用100千瓦的充電樁,在45分鐘內就能爲該車充滿80%的點亮。

基於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大衆希望電動車能夠成爲中國消費者的日常出行之選。

米其林:以“可持續發展”爲主題的全新輪胎技術

米其林的展臺上有一顆中間鏤空結構的“大樹”,它是將用環保材料3D打印而成的輪胎內部結構放大而成。這棵“樹”展現了米其林在開發新技術時背後對於可持續發展的思考。

技術層面,這是一款3D打印的有機概念輪胎,名叫Vision。免充氣、可互聯、胎面可3D 打印、100% 可循環是 Vision 輪胎的4大特徵,免充氣的輪胎,讓爆胎的危險變成歷史。

不僅如此,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款輪胎即便損壞後,可將所有材料全部回收利用再次用於打造新輪胎,實現材料的循環利用。

現場還有另一款UPTIS免充氣防刺扎輪胎,該產品爲亞洲首發。UPTiS 突破性輪轂組件消除了輪胎漏氣和爆胎的風險,它既可以讓駕駛者更有安全感,也能讓車隊最大限度縮短故障時間,提高解決輪胎漏氣和缺氣的效率。

另外,減少更換輪胎次數和備胎生產的原材料使用,社會將獲得極大的環保效益。通過與通用汽車的研究合作和共同開發,UPTIS 計劃最早於2024年廣泛應用於乘用車。

Apollo(參數丨圖片)汽車:打造可持續的出行未來

位於1.2號館的Apollo汽車並不是一家公衆眼中的主流汽車製造商,根據介紹,其是一家歐洲超跑製造商,這次帶來的最重磅產品是一輛名爲Apollo IE的超跑車型,價值300萬美元。

其亮點在於,這臺超跑採用了全球第一款全碳纖維底盤、單體座艙、副車架防撞結構。全碳纖維底盤採用模塊化和對稱化設計,增強安全性和抗扭剛性的同時,有效降低車重。該車也採用了先進環保的複合材料和3D打印部件。

據工作人員介紹,碳纖維是高強度和輕重量的最佳組合,但曾經價格昂貴,回收困難,但現在不是了。

該公司已經找到可替代的輕質複合材料,不僅具有成本優勢,也更加可持續。在達到使用壽命後,該材料的95%均可進行回收再利用,這有助於滿足當今對材料的緊迫需求,也將使複合材料技術得到更廣泛、更大規模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