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利用溼地 促進可持續發展(觀點)

溼地的定義非常廣泛,包括湖泊河流水庫池塘水稻田、滯蓄洪區泥炭地、溼草甸等。

今年是《溼地公約》締結50週年。作爲全球重要生態系統之一,溼地被譽爲地球之腎”,具有涵養水源淨化水質、保護生物多樣性、蓄洪防旱調節氣候和固碳等重要的生態功能,對維護各國生態、糧食和資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在溼地的衆多生態功能中,仍有一些重要功能尚不爲人熟知。首先,溼地的碳匯能力很高。研究表明,泥炭溼地中儲存的碳是同等面積森林的兩倍,一些地區的紅樹林溼地固碳速率比同緯度熱帶雨林還高,因此溼地可爲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新的途徑。其次,溼地在蓄洪防旱方面也發揮着重要作用。溼地就像一塊大海綿,每公頃溼地可以吸收多達1.4萬立方米的洪水,調節洪峰,並在乾旱時逐漸排出。

然而,由於水污染、外來物種入侵、資源不當開採等行爲,溼地正在全球範圍內不斷消失和退化。1970年至2015年間,全球內陸溼地、濱海溼地面積均下降約35%,是森林消失速度的3倍。溼地的保護現狀異常嚴峻,亟須人們採取更多行動。若不加以保護,一方面,部分溼地可能會就此消失;另一方面,溼地的一些重要生態功能的發揮也將受到影響。例如,泥炭溼地內的水若被排幹,溼地就會從固碳大戶變成排碳大戶,碳匯就會變成碳源,從而加劇氣候變化。

近年來,隨着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溼地保護和修復,許多國家採取了值得借鑑的舉措。中國積極與國際組織合作,在就地保護、流域協同政策法規等方面貢獻了許多創新保護案例南非發起“爲溼地工作”項目,爲溼地周邊地區民衆提供就業機會,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白俄羅斯開展泥炭地修復計劃,預計將在未來20年減少超過5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墨西哥宣佈在未來50年內,將在近300個河流流域建立水資源儲備點。

溼地保護的未來發展有幾個重要方向:一是需要充分認識併發掘溼地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作用。保護溼地、充分發揮溼地的碳匯功能,有助於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二是繼續發掘溼地生態旅遊潛力。健康的溼地生態系統能夠提供更好的可持續物產和旅遊資源,帶來更爲可觀的經濟效益。三是從全局角度考慮溼地生態系統保護,使得溼地管理部門以外的機構也能從中受益。通過合理利用溼地,水利部門可以優化流域水量分配調節;農業部門能夠生產更多的水稻、漁獲;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利用溼地的功能即是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

當下,全世界有10億多人口依賴溼地維持生計。2.7億人口以溼地相關的旅遊業爲生,佔全球就業人口的9%。保護溼地,有助於提高供水安全性,保障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預測,到2050年,世界水需求量約是目前的1.5倍,溼地對維持全球淡水儲量和水質有着重要貢獻。長遠來看,保護溼地,也是應對氣候變化、極端天氣事件的重要突破口和重要工具,有助於推動各國及世界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爲世界自然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長江溼地綜合保護重點項目主任,本報記者白紫微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