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脫貧成果仍需付出艱苦努力(話說新農村)

好日子是幹出來的,脫貧致富要靠羣衆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脫貧摘帽後,也不能有鬆鬆勁、歇歇腳念頭,要繼續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苦幹實幹,接續推進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日前到雲南省西疇縣採訪,當地人不屈不撓與貧困抗爭的脫貧故事讓人印象深刻:山區行路難,一個個現代“愚公鑿石開山,打通了一條條出山路石漠化地區土層薄,山裡人堅持生態治理,讓這裡花果遍野,成了網紅打卡地。“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面對惡劣的自然條件,西疇人勤勞實幹,憑着一股子精氣神,攻克了一個個貧困堡壘

西疇的脫貧故事不是個例。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成績來之不易,是廣大幹部羣衆衆志成城、艱苦奮鬥幹出來的。在脫貧一線,許許多多扶貧幹部用腳步丈量山村的路,入田頭、坐炕頭、出實招滿腔熱情促攻堅。越來越多的貧困羣衆的心熱起來、行動起來,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靠勤勞的雙手擺脫了貧困、奔向了小康,貧困鄉村激盪起奮進力量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不能有鬆鬆勁、歇歇腳的念頭。應當看到,當前已經脫貧的地區中,有的產業基礎薄弱,脫貧人口有的就業不夠穩定,有的政策性收入佔比較高、自我發展能力不足,還有一些邊緣人口存在致貧風險。鞏固脫貧成果,保障農民持續穩定增收,任務依然艱鉅。

好日子是幹出來的,脫貧致富終究要靠羣衆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扶貧先扶志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講好脫貧攻堅故事,不斷用身邊教育身邊人,讓貧困羣衆學有榜樣、幹有方向,增強他們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這方面,西疇縣進行了有益的實踐,他們將脫貧好故事編成小品戲劇,通過羣衆喜聞樂見的形式進鄉村、進社區,激發廣大羣衆強大的內生動力

扶志必扶技。對貧困羣衆長遠發展來說,掌握一技之長,比給錢給物更重要。要把更多的扶貧資源投入到教育培訓上來,有針對性地開展勞務培訓和職業教育,不斷增強貧困羣衆發展生產、實現就業的能力,使扶貧由“輸血”向“造血”加速轉變。

摘帽後鞏固脫貧成果,仍需付出更大的努力。要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在過渡期內,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爲脫貧羣衆“扶上馬一程”。要建立完善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提前發現、及時幫扶脫貧不穩定戶和存在致貧風險的邊緣人口。發展產業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計,要圍繞扶貧產業,下足繡花功夫,提高生產標準化組織化水平,延長產業鏈,讓村民捧起穩穩當當的增收“飯碗”。

脫貧摘帽是新起點,接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只要我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堅持苦幹實幹,農業農村現代化壯美圖景必將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