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萬州區法院:植“水中森林” 護綠色發展

江水慢慢攀上中山杉的根莖、枝椏、樹冠……進入三峽水庫蓄水期,重慶萬州區大周鎮2萬餘株中山杉形成的“水中森林”,吸引了絡繹不絕的遊客

這片“水中森林”是萬州區人民法院主導打造的三峽庫區生態修復司法保護示範林。“去年來大周鎮旅遊的客流量達到了20萬人次。”大周鎮鎮長周建紅說,“萬州區法院打造的生態修復司法保護示範林,提高了本地羣衆和遊客的環保意識,也爲大周鎮旅遊業發展注入了新看點。”

一片林改善一地環境助推一地發展,提高一地環保理念的故事在這裡上演。

一片林將司法引領作用推向深入

走進三峽庫區生態修復司法保護示範林,江風宜人,水鳥翻飛。半浸在水中的中山杉隨着江水輕輕搖曳,部分中山杉已經開始變色,在陽光下閃着柔和的金色、紅褐色光芒。

這片林子從何而來,怎麼運行,產生了怎樣的效益?事情要從9年前說起。

2011年12月6日,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在萬州區法院成立了三峽庫區唯一的環境資源審判庭,集中審理萬州區、忠縣、梁平區、開州區雲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巫溪縣城口縣等三區六縣的環境資源案件。管轄面積29491平方公里,差不多是兩個北京的大小。

環資案件管轄面積大、延續時間長,幾年下來,萬州區法院越來越感到壓力。

“我們在環資審判中經常感到被當事人‘忽悠’。七八月份種樹怎麼能活呢?過了緩刑考驗期,補植的樹木就不用管理了嗎?”萬州區法院副院長馮綱坦言。

爲提高環境資源審判的效果,萬州區法院積極探索包括生態修復責任替代恢復補償等在內的刑事制裁、民事賠償、生態補償有機銜接的環境修復責任方式,引導、鼓勵被告人補栽樹木或者繳納生態修復費開展生態修復,同時計劃打造一片生態修復司法保護示範林,真正發揮司法的引領示範作用

示範林種在哪裡,種什麼?2015年,馮綱和萬州區法院環境資源庭副庭長王翔找到了萬州區林業局。當時的萬州區林業局正在爲長江消落帶的治理髮愁。

“水庫、湖泊冬季蓄水,夏季泄洪,水位落差暴露出的土地就形成了消落帶。消落帶治理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三峽庫區的長江消落帶有30米水位落差,一般植物在消落帶上無法熬過蓄水期。沒有植物,水土就會流失,引發地質災害,污染水體。”原萬州區林業科學研究所所長任憑說,“2009年我們引進了一種叫中山杉的樹種。這種樹耐水澇、耐鹽鹼,可以在完全浸沒的情況下存活5個月,完美適應了長江消落帶的治理特點。”

爲什麼不將示範林建設與消落帶治理聯合在一起呢?幾班人馬一拍即合。

大周鎮鋪埡村、五土村附近有500餘畝的消落帶,適合成片種植,成爲萬州區法院示範林的理想選址。

2016年,在大周鎮政府的支持下,萬州區法院開始在鋪埡村及五土村的消落帶上栽種中山杉,打造三峽庫區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示範林,同時引進專業林木公司負責樹苗引進、先行栽植、後期管護等。

示範林的栽種經費由環境違法人自願認捐環境保護志願者認養等方式籌集。環境違法人既可以自願捐種,繳納樹苗費、管理費用,也可以參加義務勞動。截至2020年9月,共有456名環境違法人自願繳納生態修復費302萬餘元,栽種中山杉2萬餘株,栽種面積250餘畝。

中山杉樹形優美,吸引了衆多遊客。大周鎮政府沿江沿林建起十里濱江長廊、日月廣場、撫琴廣場、生態產業園等旅遊風景帶,帶動了當地百姓增收。富了腰包的當地人和往來遊客也因這片林,越來越多地參與到環境保護和長江消落帶治理之中。

2018年阿里巴巴創始人之一彭蕾參觀示範林後,出資30萬元,栽種530餘棵中山杉;2020年4月,5名市人大代表和大周鎮政府及萬州區法院幹警在大周鎮日月廣場栽植中山杉568棵……司法引領示範作用在這裡得到了深入的展示。

一羣人成爲山水林木守護者

69歲的何大爺沒想到,老了老了,自己還差點進了牢房。

2018年農曆八月,因爲種植的豆子被野生動物偷吃,何大爺在地旁設置了3只獵套。兩天後,兩隻“野雞”被“捉拿歸案”。

何大爺將發現時已經死亡的“野雞”帶回了家,清理乾淨後掛在自家房樑上。2019年8月,巫溪縣公安局發現後移送到原巫溪縣森林公安局偵查。經鑑定,這兩隻“野雞”實際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原雞

“我以爲是兔兒,沒想到逮到它們,也不知道它們是國家保護動物。”何大爺有些不知所措。

審判過程中,何大爺因家庭特別貧困,無法承擔經濟損失,願意以巡山護林的勞務方式替代履行野生動物資源損失賠償,承諾在巫溪縣白鹿鎮巡山護林588個工作時。

“讓我巡三天,我巡五天,讓我巡五天,我巡七天。老了老了,我不能當個醜人(丟臉)……”何大爺說。

何大爺所在的白鹿鎮香樹村,海拔1000多米,往往下山就要走近1個小時。經過這件事,何大爺經常天一亮就帶着水和方便麪進山,一走就是一天,巡山護林過程中遇到非法捕獵和砍伐的,就主動以身說法。

在環資案件中,像何大爺一樣的違法行爲人並不在少數。

萬州區法院做了一個統計。2017年以來,該院審理非法採伐等破壞森林資源犯罪案143件193人。其中,有182名被告人爲本地農民,佔全部被告人人數的94.3%。

爲什麼本地農民會成爲環資案件犯罪的主要人羣?

重慶“大山區、大農村”的特點顯著,多數被告人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識淡薄,他們不知道砍伐自家自留地、自留山內的樹木,從自己長大的山裡河裡抓個鳥、捕個魚也可能違法犯罪。且多數被告人地處偏遠山村,經濟條件不佳,存在“靠山吃山”的觀念,在經濟利益驅動下,也會大肆砍伐林木出售、毀林採礦、毀林種植經濟作物等。

不知法、經濟條件的限制,成爲環資審判的傷痛。針對環境違法人,萬州區法院鼓勵他們通過就地補植、異地補植、增殖放流、參加義務勞動等方式修復生態,成爲山水林木守護者。

但如何從深層次上解決這些問題,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萬州區法院悄悄想着辦法。

一個機制��出綠色發展新路

今年11月初,萬州區法院、萬州區林業局、萬州區大周鎮政府聯合制定了《關於共建長江三峽庫區消落帶“生態修復+鄉村振興”司法實踐基地的意見》。

意見規定,三家單位共同探索“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路徑,在長江上游三峽庫區消落帶萬州區大周鎮岸線上,打造生態環境修復與鄉村振興戰略深度融合的司法實踐基地。

法院依託示範林發揮警示教化、修復生態、宣傳教育作用;大周鎮政府依託示範林打造旅遊風景帶;萬州區林業局積極做好中山杉種植工作。三家將協同完善長江三峽庫區生態修復司法保護示範林,建立林業管護監測站、鳥類觀測站,建設環境資源審判巡回法庭――大周人民法庭,同時,成立長江三峽庫區生態修復司法保護教育館,通過多種形式集中展示環境資源司法保護成果,開展宣教活動,增強對公衆的環保科普和自然教育。

“村民經濟條件改善了,便不會冒險非法獵捕和砍伐野生動植物,纔會投入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的大局中來,真正守好山、治好水、育好林、管好田、淨好湖。”王翔說。

環資審判不僅要讓公平正義得以彰顯,更要斬斷環資違法犯罪的根源,增強環保宣傳教育,讓環保理念深入人心。

萬州區法院最開始種植中山杉的大周鎮鋪埡村,如今已從區級貧困村變成了網紅打卡處。十里長廊邊,濱江小築的老闆娘告訴記者,自家經營的民宿現在一年收入能達到30萬元。但這只是一個開始。

11月9日,重慶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與奉節縣簽訂合作協議,打造夔門石漠化治理司法保護示範基地,助推三峽庫區旅遊提檔升級。越來越多的法院意識到,只有將生態環保融入當地黨委治理大格局,保護環境的同時助推當地發展,才能實現環資審判的最佳效果。

相信隨着環資審判工作的不斷深化,下一個大周就在不遠的路上。(本報記者 沈圓圓 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