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綠植綠護綠 厚築美麗中國底色
本報特約評論員
今日社評
進入“十四五”時期,國土綠化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斷提升質量和水平。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認種認養、設施修建、志願服務等不斷創新升級的方式,正在讓全民義務植樹工作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更大範圍發展。植樹造林永遠在路上,只有日積月累植樹造林的潛功,才能造就青山疊翠、江山如畫的顯功。
“孟春山水喚新翠,正是植樹好時節”。1979年2月23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3月12日爲中國的植樹節,以鼓勵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改善環境,造福子孫後代。今年3月12日是我國第43個植樹節,與往年一樣,各地各部門都在開展熱熱鬧鬧的植樹活動。人們相攜而出,揮鋤執鍬,種下一棵棵樹苗,爲城鄉添上一抹綠色,爲家園植入一份美好。
草木植成,國之富也。樹木是人類的好夥伴,樹木帶給我們新鮮的空氣,帶給我們乘涼的綠蔭,帶給我們綠色的希望。數據顯示,一棵樹平均一天能吸收15公斤二氧化碳,一公頃森林一天所造氧氣足夠七八百人一天吸用。造林綠化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善待一棵樹,就是善待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必須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之以恆推進植樹造林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愛綠、植綠、護綠成爲全國上下的自覺行動。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發佈的《2020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顯示,2020年全國完成造林677萬公頃、森林撫育837萬公頃、種草改良草原283萬公頃、防沙治沙209.6萬公頃,有力保障了“十三五”規劃目標如期實現。
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已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12%提高到目前的23.04%,森林蓄積量由90.28億立方米提高到175.6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穩居全球第一。全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10.1%提高到41.11%,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3.45平方米提高到14.80平方米,城鄉人居環境總體上實現了由黃到綠、由綠到美的轉變。
植樹造林是增加森林資源的主要途徑,是生態修復的重要措施,對於生態文明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植樹造林是實現天藍、地綠、水淨的重要途徑,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要堅持全國動員、全民動手植樹造林,努力把建設美麗中國化爲人民自覺行動。”當前,全民義務植樹進入了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新階段,成爲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生動實踐。
應當看到,近年來我國國土綠化工作取得了突出進展和成效,但與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與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期盼相比,還存在着較大的拓展提升空間。我國生態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功能不強的問題依然存在,自然生態系統多種效益尚未充分發揮,科學綠化理念有待進一步深化落實,缺林少綠依然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
進入“十四五”時期,國土綠化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持續發力,補齊短板,不斷提升質量和水平。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認種認養、設施修建、捐資捐物、志願服務等不斷創新升級的方式,讓全民義務植樹工作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更大範圍發展。植樹造林永遠在路上,只有日積月累植樹造林的潛功,才能造就青山疊翠、江山如畫的顯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是每一位適齡公民應盡的法定義務。要堅持各級領導幹部帶頭、全社會人人動手,鼓勵和引導大家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一起來爲祖國大地綠起來、美起來盡一份力量。”讓我們共同種下希望的種子,讓綠色成爲美麗中國最厚重的底色,爲創造更可持續的發展條件和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建設好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的美麗中國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