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邁向美麗中國先行區:共築城鄉生態大底座,激活綠色經濟新質能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鄭瑋 廣州報道

作爲全球第一製造大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如何向“綠”而行?

今年,中國以2024年六五環境日主題作迴應——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而在中國全域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進程中,身兼“經濟第一大省”“人口第一大省”“全國最綠省份之一”多重標籤的廣東,也相應承擔起更爲“先鋒”的責任: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

從數據上看,2023年,廣東全省森林覆蓋率已達53.03%,大氣六項主要污染物濃度連續9年全面達標,環境空氣質量在6個經濟大省中繼續保持第一。同期,廣東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1200萬千瓦,佔全年新增電源裝機的61%,並累計創建11家綠色工業園區、400家國家級綠色工廠和80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綠色製造示範名單數量領跑全國。

數據背後,廣東各地探索形成的一些綠色轉型經驗也頗具亮點。面對城鄉發展、產業升級帶來的綠色挑戰,廣東從借力“無廢城市”“百千萬工程”建設加快修復城鄉生態底座,到瞄準支柱產業低碳轉型持續挖掘綠色經濟動能,正逐步走出一條獨具廣東特色的綠色高質量發展路徑。

生態修復守住“綠水青山”

在加快綠色轉型實踐中,生態修復、生態治理往往是第一步,通過避免、減輕或抵消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的負外部性,守住“綠水青山”,繼而爲後續創造“金山銀山”奠定生態環境基礎。面對城市與鄉村兩種不同的社會生態,廣東各地修復生態環境“底座”的探索方向也各有側重。

如果把鏡頭對準深圳,其2023年全市存續商事主體數量躍升至422.3萬戶、常住人口達1779.01萬人,由人類活動帶來的生活垃圾產生量也達到約3.2萬噸/日,如何與垃圾“共處”成爲城市生態治理的關鍵課題。

“通過引入地埋式設備,目前中轉站的垃圾壓縮作業可以全部在地下進行,還配置有負壓抽風與噴霧綜合除臭系統,有效隔離噪音、防止臭味外溢。建成運營以來,中轉站在周邊社區中一直是零投訴。”在位於南山區的華僑城創意園垃圾中轉站內,深圳市深能環保城市環境服務有限公司(下稱“深能環保”)南山清運項目的項目經理吳湘分享起在城市CBD打造“隱形”垃圾站的經驗。

南山區是廣東的經濟大區,2023年GDP達到8566.02億元,連續11年穩居全省區(縣)第一。吳湘表示,爲了給周邊寫字樓、住宅等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目前南山區內由深能環保運營的垃圾中轉站共有45座,逐步構建起一個隱藏於城市樓宇之間的垃圾轉運“地下網絡”。

深圳龍崗能源生態園,一座垃圾焚燒廠也正蛻變成一座郊野生態公園:這裡集生產辦公、休閒娛樂、科普教育、綠色旅遊等多個功能於一體,在綠植環繞間變“鄰避”效應爲“鄰利”效應。

“我們是一個工廠,也是一座公園,在園區內打造了一片‘綠水青山’。而在垃圾處理方面,目前焚燒廠的垃圾焚燒鍋爐熱效率可達約85%,汽輪機效率約達27%,設計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可達5100噸左右,年發電量達約11.7億度電,實現了對生活垃圾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利用。”深圳市深能環保東部有限公司安全總監蕭苑兵表示。

從打造CBD“隱形”垃圾站,到推動垃圾焚燒廠“變身”生態公園,深圳的探索也是近年廣東啓動全域“無廢城市”建設的一個縮影。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公佈數據顯示,目前廣東轄內10個地市已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省新增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能力達2814萬噸/年,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能力約1.6億方/年。

在鄉村,廣東生態治理的探索又有了新的方向。

2023年,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牽頭制定出臺《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生態環境保護政策措施》,提出加強縣域環境污染治理與生態保護、推動縣域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深化縣域生態環境制度改革等3方面26條具體措施。

從數據上看,2023年,廣東全省已新增完成30個以上面積較大農村黑臭水體整治,並順利完成1000個以上省民生實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程。

縣域生態環境的加速修復也帶來了更多的生態產業化機遇。以位於揭陽普寧的南溪鎮爲例,通過對內河河道河涌及內湖內港清淤疏浚,並對農村面源污染開展全面治理,南溪鎮轄內縱橫分佈的超30公里內河從嚴重淤積逐步恢復到全河段行水深度達2米以上,水質也得到進一步淨化。依託生態修復成果,南溪鎮成功引入社會資本打造“現代農業+生態旅遊”複合產業生態。

“南溪水鄉一期項目包括大港碼頭、十里桃花、體育公園等多處景點,旅客可遊船體驗水鄉兩岸特色風情,建成開放後已累計吸引遊客超百萬人次。”普寧市吉之旅旅遊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曉鵬表示,依託一衆特色文旅項目,普寧市遊客接待量和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速已超10%,旅遊業對GDP綜合貢獻率突破5%。

激活綠色經濟內生動能

值得注意的是,除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外,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還有一個關鍵詞: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的內生動力。

廣東如何答題?從各地實踐案例中看,一方面,頭部製造業企業自身正發力通過提升綠色科技創新能力推進生產方式的綠色轉型。另一方面,各行業、各領域逐步涌現的低碳轉型需求也帶動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綠色轉型服務業”加速發展,激活區域經濟新增長點。

其中,作爲廣東第八個營收突破萬億元的產業集羣,在市場需求帶動下,智能化、電氣化發展趨勢明顯的汽車產業在這輪綠色轉型浪潮中貢獻了不少創新經驗。2023年底,廣汽埃安就通過光伏發電、儲能調節、生產優化、節能減排、購買碳減排量等多種方式,成功打造廣汽集團旗下首個零碳工廠。

據悉,廣汽埃安零碳工廠建設共投入2500萬元,建立年發電量近2000萬kWh的“光伏+儲能”能源綜合利用網絡,並通過引入塗裝車間溼循環熱泵、RTO餘熱回收、鍋爐低碳改造等新技術,進一步降低單車生產的水、電、氣能耗。

2023年10月,廣汽埃安依託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購買廣州碳普惠及國際VCS碳減排量計22770噸,完成2022年全年碳排放抵消,獲得碳中和證書。

包括廣汽埃安在內,廣東正在全產業鏈構建具有廣東特色的綠色製造體系,目前全省已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302家、綠色設計產品1070種、綠色工業園區10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58家、綠色數據中心15個,數量居全國首位。

此外,在支柱產業集羣受政策引導、市場帶動等因素影響加速綠色化、低碳化轉型的過程中,以節能環保產業爲代表的“綠色轉型服務業”也扮演了關鍵角色。

“我們已累計服務超過400家企業,覆蓋噴塗、印刷、化工等有機廢氣治理重點行業。目前,由智薈藍天研發的炭碳雙循環技術對活性炭的循環利用效率已達85%以上,大幅節約了企業購買活性炭原材料的成本,也比傳統VOCs治理模式進一步降低碳排放量。”佛山市智薈藍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兼環保工程師蘇榮歡表示。

廣東新泰隆環保有限公司是佛山市高明區首個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司董事、副總經理,佛山市高明區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秘書長郭靜直言,新泰隆環保長期紮根農村污水治理、工業純水和污水處理回用等領域開展技術研發,目前公司已擁有核心發明專利14件、實用專利58件,40%的客戶爲中小型企業,覆蓋傢俱業等多個佛山本地特色產業。

“其實環保產業的服務範圍不僅僅是在產業鏈末端治理環節的減污降碳,也涉及上下游產業鏈的資源能源再生、循環利用等服務。我們也在加快探索,更充分發揮產業協會的平臺與橋樑作用,進一步整合資源、拓展市場,未來也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相關企業、行業支持。”郭靜表示。

隨着產業結構綠色轉型持續加快,多個行業涌現的低碳轉型需求也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帶來更多機遇。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調查數據顯示,2020年廣東全省環保產業營業收入首次排名全國第一,2021年以約4300億元蟬聯全國第一,較2020年增長19.4%,約佔全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總額的20%,近四年年均增長率達10.7%。

從因地制宜修復城鄉生態環境到以產業帶動激活綠色發展內生動力,廣東綠色轉型之路正逐步走向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