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長安公園有座遷來的清代石拱橋

長安公園約300歲的石拱橋

5月6日,記者在長安公園看到,隨着遊客增多,除了沙灘遊樂親水湖面上的一座近300歲的石拱橋吸引着大家的目光

初夏的早晨,長安公園風光正當時,遍佈各處的花兒熱烈開放,湖面瀲灩,空氣清新,很多市民沿着公園跑步鍛鍊,帶孩子休閒娛樂

公園子午湖的東南角,有一座頗具年代感的石拱橋連接着環湖路與湖心島。石拱橋造型優美,如垂虹臥波;五隻造型各異的龍首,個個威風凜凜,橋頭橋尾分別蹲守兩隻石獅子

據《長安縣誌》記載,這座橋叫溫國堡石拱橋,建於清代雍正十年(1732年),由馬仁宇設計修建。這座五洞石橋,高二丈八尺,寬一丈六尺,橋邊有“石頭娃娃欄杆三十二具。光緒末年,石橋逐漸傾斜。宣統三年(1911年),村中鄉紳羅雲章好友王錫綬譚煥文募資,溫國堡、任家寨杜永村香積寺4村共同重修了石橋。

“能在新公園裡看到這麼一座有歷史的石拱橋,像是古今對話一般,很驚喜也很感動。”在得知石拱橋的故事後,市民李先生特意多拍了幾張照片

潏河在歷史上有過多次改道和漫灘,潏河河道整治後,寬度遠大於溫國堡石拱橋的跨度。加之,石拱橋的五孔拱券,不能滿足50年一遇的防洪要求,已無法在新改河道上繼續使用。

經過近300年的風雨,溫國堡石拱橋已出現橋墩地基不均勻沉降、泥漿流失、裂縫等問題。原河道無法使用,橋自身也需要從基礎到橋面進行全面徹底的修繕,保護性遷建便成了最佳方案。因此,在長安公園建設中,石拱橋從原址向東遷移。在將溫國堡石拱橋遷建至湖岸與湖心島之間後,既發揮了該橋的交通功能,通過遷建保護也避免了文物的損壞和消失,能得到持續的管護,繼續發揮文物的歷史文化價值。

古橋遷建的施工難度非常大,光是預拼裝組合就做了四次。”常寧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原橋面上部舊欄板構件損毀嚴重,需要修舊如舊很費功夫

古橋的保護性遷建方案,經過專家的多次評審,並由各級文物部門審覈把關;遷建施工由專業的文保工程公司進行詳細測繪,通過構件編號、拍照登記,採取臨時支護,剔除石灰泥漿,保留砌體構件;通過分解石拱橋結構,將文物構件臨時保護,搬遷新址,分佈位擺放整齊,經文物專家認定後,才做修補或添配。

在新址的地基基礎完成後,施工單位復建了石拱橋的橋墩,復建了橋滾拱券、牆面、欄杆、橋地面,使橋面恢復原狀……古橋的保護性遷建,不僅能使它得到更好的管護,也延續了長安區的歷史文脈。(文/記者 高樂 圖/ 記者 張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