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過節,有滋有味

文化過節,有滋有味(文化市場新觀察)

“五一”假期,前往文化場館成爲許多羣衆的選擇。博物館圖書館、劇院、科技館……全國各地的文化場館活動精彩紛呈、人氣高漲。

觸摸歷史文明

5月1日起,故宮博物院陶瓷館在武英殿觀衆重新開放。新陶瓷館從文華殿移至武英殿,在展示空間、內容主題設計、展示形式與古建築融合等方面進行創新。同日起,“廟堂儀範——故宮博物院藏曆代人物畫特展(第一期)”在文華殿書畫館展出,展期兩個月。顧愷之(傳)《女史箴圖》卷、宋人《女孝經圖》卷等將對外展出。爲了方便觀衆,“五一”假期,故宮博物院開館時間從8:30提前至8:00,門票的開售時間從每日24:00提前至每日20:00。

“前段時間看了三星堆遺址發掘的直播,這次來實地感受,馬上被青銅神樹、青銅大立人圈粉了。”在三星堆博物館,來自西安的遊客陳小姐說。

“五一”假期,三星堆博物館提前做好了大量遊客參觀的接待服務方案。“我們開闢了新的停車場,同時改造了博物館大門廣場,擴大遊客入園緩衝區域,增設了入園驗票通道。”三星堆博物館文化產業部部長林維介紹,博物館提前完善了旅遊服務設施,增設林蔭休息椅近百條,同時採取了提前預售、分時限流等措施。結合三星堆遺址考古新發現,博物館還對講解詞進行了全面更新,同時增加了VR講解、微信語音導講,豐富講解手段。此外,博物館還開設開放式文物修復館,設有文物儲藏室、陶器修復室等,讓觀衆直觀感受文物修復,揭開修復工作的神秘面紗。

千里之外,河南博物院華夏樂團“五一”專題賞聽會在博物院華夏古樂廳舉行。寧靜星空下,逼真的虛擬“篝火”熊熊燃燒,遠處叢林中,一個身披獸皮、頭戴羽毛的“先民”徐徐吹奏骨笛……旁邊的屏幕上打出文字: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的骨笛,距今約8000年,是中國管樂器史的開端。“聲聲入耳,這一刻,我們與傳統文化零距離。”演奏結束後,鄭州大學學生張玉華說。

感受多彩文化

大氣磅礴的《紅旗頌》、鋼琴協奏曲《紅綾舞》、歌劇馬捷帕》唱段……5月3日,慶祝《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0週年專場音樂會,於國家大劇院歌劇院莫斯科大劇院老劇場內,通過衛星信號傳輸跨越時空奏響。“五一”假期,國家大劇院(含臺湖)演出和普及活動共計24場。中國交響樂之春交響音樂會、國家大劇院製作話劇《十字街頭》、上海歌劇院歌劇《江姐》等紛紛上演,各場票房全部售罄。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爲小朋友們準備了《小美人魚》等精彩的兒童劇場場爆滿。

在湖北武漢德芭與彩虹書店,一場以漢口老建築爲主題的攝影展吸引了不少人駐足。市民姚婧婧一早來到書店,一邊看展,一邊輕聲爲6歲的女兒講解。“我們一家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希望孩子能從小了解家鄉的歷史文化。”姚婧婧說。“五一”假期,武漢各類書店紛紛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繪畫作品展、紀錄片放映會、少兒店員體驗、系列閱讀活動……爲市民帶來豐富的文化體驗。

位於西藏拉薩的“藏域星球”天文科普體驗館裡,同樣遊人穿梭。家長帶着孩子們觀看各類展品,不時駐足互動。

5月1日傍晚,“星空奇妙夜”主題活動如約而至。在館內的球形熒幕影廳,孩子們聚精會神看着巨幕熒幕上播放的科普片《探月工程》,連連發出驚呼。在天文望遠鏡前,孩子們排起長隊,分組使用天文臺50釐米口徑折反射天文望遠鏡,觀測月亮和星空。“通過天文館奇妙夜活動,可以讓拉薩市民瞭解到一個體驗、學習天文的好去處,對孩子來說也是有趣的體驗。”活動主辦方說。

傳承紅色基因

東方紅》的經典旋律奏響,現場觀衆的熱情高漲。5月1日下午,“永遠跟黨走”——2021上海城市草坪音樂會“春之聲”活動,以一場《日出東方紅——紀念建黨100週年交響歌曲音樂會》啓幕。《唱支山歌給黨聽》等諸多耳熟能詳的歌曲被一一唱響

作爲首場慶祝活動,“春之聲”同樣拉開“永遠跟黨走”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上海羣衆文化主題展演展示活動的序幕。5月起,上海全市以“永遠跟黨走”爲主題,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羣衆性主題文化活動,在5月至7月,將開展重點主題演出、展覽等160餘項,全市各級各類公共文化設施和機構將展開千餘場羣衆文化活動。

舞臺演出同樣精彩。4月28日至5月10日,第三十七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舉行,音樂節圍繞“建黨100週年”“長三角區域聯動”“全國樂團匯演”“大師紀念演出”“名家及新秀”等主題推出28臺主體演出項目。

同樣是“五一”假期,“中國共產黨的成長歲月”系列第一場活動“播撒革命的火種燎原中國大地”在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舉辦。講解員娓娓道來,帶着大家回顧紅色歲月。“廣州是個英雄的城市,中國近現代革命策源地,紅色地標遍佈全城。廣州老一輩革命家的故事深深印刻在紅色革命景點中,提醒我們牢記歷史。”小小講解員們也紛紛登場,分享自己對紅色文化的瞭解。“我們希望把‘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結合在一起,讓少兒讀者感受紅色文化。”該館負責人表示。

(綜合本報記者曹玲娟王珏姜曉丹王永戰、徐馭堯、畢京津、強鬱文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