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貧在行動:陝西篇】陝西宜君:變廢爲寶 用玉米皮編織羣衆的致富夢想
10月25日上午,記者隨“決戰決勝譜新篇˙文化扶貧在行動”主題採訪團走進陝西省銅川市宜君縣,通過參觀宜君縣旱作梯田景區,深入瞭解了當地脫貧發展成效。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在宜君縣當地羣衆利用玉米皮變廢爲寶,經過羣衆巧手變平凡的玉米皮成爲樣式精美、造型獨特的手工藝品。
手工藝玉米皮編制,使用的是韌性好的植物纖維用手工編製成工藝品。被剝下的玉米皮,在陰涼處風乾,經過染色加工處理後編製成各式各樣的草帽,草鞋,裝飾,花瓶。時尚美觀的同時還環保耐用,因爲成本低,效益高,受到了旱作梯田景區往來遊客的廣泛好評,也成爲了當地旅遊特色。
近年來,宜君文化旅遊公司依託以“觀光農業、攝影採風、休閒養生、度假購物、民俗體驗”爲特色的三產融合發展格局,在建設特色景區的同時帶動鄉村扶貧攻堅工作,採取多項目的“一股三帶”扶貧政策,實現了村民的富裕,提高了村民創業的積極性,還通過玉米皮特色編織改變了一方水土的工作和收入模式。
在宜君旱作梯田景區內的宜富扶貧車間,手工藝編制老師項玉蘭正在爲周邊村民們進行手工藝編制訓練的培訓。小小的玉米皮在老師的帶領下翻飛編制,很快就成爲一個一個色彩鮮麗,漂亮的裝飾品,村民們圍坐一團,目不轉睛的學習着,耐心聽着老師的講解。
正在編制的村民中,59歲的淌泥河村村民楊淑琴告訴記者,“2017年剛來旱作梯田景區的時候我還是保潔員的工作,一個月固定收入800元,等到扶貧車間建設起來後,我也跟着一起做了手工編制的新項目。我現在編的玉米辮一米能賣五毛錢,在車間裡一天就能編四十多米,農閒時還在家裡用玉米辮編制一些較爲複雜的玉米辮福掛件、玉米辮籃子工藝品,通扶貧車間向遊客出售掙錢。再加上家裡16畝地玉米一年的一萬兩千多元收入,可以不用爲錢發愁了。”
“ 我們村子一代祖祖輩輩都是依靠種玉米爲生,我記憶中第一次跟着父親和母親上梯田種玉米時剛20歲,她們給梯田用棍子鋪上地膜,然後一個一個在地膜上扎眼給土地播種,收的時候,也是一點一點的往山下面背,現在日子變好了,不僅有了自動化的播種機和地膜機,還有宜君縣農科站的專家進行相關技術指導,比以前省了不少力氣。”楊淑琴說。
據瞭解,當地文旅公司通過玉米皮車間,僅小小的編織,就帶動了貧困戶13戶,輻射帶動羣衆102餘戶。通過發展股份分紅,讓貧困戶有股金的一股三帶的多種分紅模式下,提出貧困戶“扶貧先扶志”的方法,讓貧困戶土地有租金,分紅有股金,勞務有佣金,收成不愁賣,經營有利益,使數千貧困戶穩定就業、增收致富。(麥文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