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敵視大陸援助暴露的恐慌

社評

臺灣疫情一發不可收拾,政治口水卻喧賓奪主。綠營不但指責大陸利用疫情對臺見縫插針發動認知戰,更把各類質疑、批判蔡政府防疫聲音統統打爲「配合對岸」,還對雙北市長髮動攻擊,懷疑他們配合大陸對臺打認知戰。情勢發展到此等境地,實在是可笑、可悲。

大陸官方不樂見民間仇臺情緒

大陸有沒有對臺灣疫情幸災樂禍,乃至見縫插針?若拿出事實證明,應從兩個層次來看。首先在官方層次,國臺辦第一時間表達希望提供協助,包括疫苗供應,雖被陸委會回嗆「假好心」,但至少在字面上看不出國臺辦任何惡意或嘲諷的意味。延伸到大陸官媒層次,北京數家涉臺媒體對臺灣疫情的報導都聚焦在事實面,評論相當嚴謹,當然會涉及一些對民進黨政府的批評,但多以轉載臺灣內部觀點爲主,充其量也是「內宣」性質。

其中一個明顯的跡象,就是以往在大陸微博等社羣平臺上高度關注兩岸、臺灣議題的大陸媒體,都不同程度地管控網民的評論。例如「觀察者網」發佈一篇金門希望自行購買大陸疫苗的貼文下,有250多條評論,全部顯示爲「內容無法查看」,具官方色彩的大陸中央廣電總檯旗下「看臺海」微博轉載了「缺水缺電、缺疫苗」文章,同樣不允許網民發表評論。

大陸涉臺官媒或者官方控制的社羣網站管控批評臺灣的網民評論,顯示大陸網路輿論和官方表態對臺灣此輪疫情處於「平行世界」的事實。根據微博數字,至少有4.2億大陸網民關注了臺灣疫情,可以清楚看見超過9成充斥着嘲諷、責罵、幸災樂禍的言論,大陸官方卻自上而下壓制藉疫嘲臺的網路民粹,應該能夠代表大陸官方不樂見民間反臺仇臺情緒,因而出手控制。

大陸官方不惜以刪文、禁評的手段熄滅內部民粹,這難道不是對臺灣的善意和對疫情的關心嗎?這是哪門子「認知戰」?就事論事,臺灣這一波疫情延燒,難道不是防疫體系螺絲鬆了的結果嗎?蔡政府把任何批評和質疑,把媒體對政府防疫的監督統統打爲「認知戰」,就能夠控制住疫情嗎?權力可以讓人閉嘴,但對緩解疫情有實際助益嗎?

臺灣與大陸安徽大約同時爆發疫情,兩地處理方法不同,大陸依據過去1年多管控疫情的經驗,立刻針對重點人羣做核酸檢測,並加快施打疫苗,臺灣則做最小規模限制,到出現180例本土確診病例纔開始做較嚴格限制,但仍堅持「不篩檢、不停課(疫情失控後不得不宣佈停課)、不管制、不封城」,媒體稱之「新四不一沒有」。10天后安徽0確診,臺灣疫情仍繼續擴大。這不是認知戰,而是事實。

面對防疫民進黨應有三個謙卑

古往今來,當權者權力愈穩固、愈自信,對待輿論的不同聲音就愈寬容,當權力與公信力出現危機徵兆,就開始打擊異議、控制輿論。民進黨在2020選前大打抗中牌芒果乾,就反映出當時的危機感,隨着高票勝選連任及疫情控制得力,兩岸論述也逐漸往溫和方向調整,新一輪疫情來襲,民進黨的恐慌再度暴露出來。疫情就像一面鏡子,當初大陸武漢地方政府、官媒的自我麻痹、拖延、掩蓋和壓制,完全照映在了今天民進黨自己的身上。臺灣有何臉面嘲笑大陸?有何資格居高臨下回應陸方援助的善意呢?

過去一年,臺灣防疫成績的確相當亮眼,這一方面繫於政府與民衆的相互配合、相互信任與共同努力,另一方面也與國際友人的協助、臺灣和世界衛生組織及兩岸之間仍有專業管道就防疫資訊進行互動有關,大陸全力保護境內臺灣民衆免受疫情之苦,讓臺灣家人安心。2016年蔡英文總統上任時提出的「三個謙卑」,當下應被賦予新的內涵:對2300萬臺灣人民謙卑,主動擔負起應有責任;對地方政府謙卑,支持各縣市因地制宜採取防疫措施;對大陸謙卑,尊重和感謝陸方各界提出的關心、建議和支援。

防疫是科學問題,不能訴諸感情或認同。「自助助人,助人人助」是蔡總統去年談及臺灣防疫時反覆提及的一句話,「團結」是日前國安會議的宣示,忘記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