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 大陸面對人口危機的三對策

旺報社評

2021年大陸結婚新人對數與人口自然增加率雙雙降低,僅763.6萬對新人登記結婚,跌破800萬大關,人口自然增長率千分之0.34,只增加48萬人。預估今年達到峰值,明年將開始減少,除非找出有效對策,否則大陸將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將對大陸經濟社會發展造成重大影響。

人口增長呈斷崖暴跌

隨着經濟社會的繁榮,生育率將會降低,降低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少子化、老齡化問題,經濟社會發展因而受到阻礙,這是工業革命以來各個國家發展的規律,但大陸人口逆轉出現得更快,面臨的挑戰也更緊迫。大陸人口近年呈「斷崖式」下跌,2016年較上一年增長906萬、2017年增長下降到779萬、2018年530萬、2019年467萬、2020年204萬,2021年遽降到48萬,令人震驚。

大陸國情與發展路徑和西方國家不同,美國、德國、義大利等國大量引進移民,以維持人口正增長,日本、臺灣也大量引進外勞解決勞動力缺口問題,這些都不適合大陸國情,大陸需要找出自己的方法。短期大陸可以鬆綁生育限制,透過「二胎」「三胎」政策釋放生育潛力,長期則須處理好三個關鍵問題。

其一,建立「生育友好型社會」提高生育率,需實現住房、教育、育兒、養老等全面統籌規畫,這與促進共同富裕的目標相輔相成。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UNDESA)研究顯示,人均GDP、受教育程度、預期壽命等,既是一定時期內生育率下降的誘因,也可能成爲生育率反彈的條件。

國際經驗亦顯示,在更高的人類發展程度和性別平等水準下,生育率趨於從低水準向替代生育率水準靠攏。

對大陸而言,家庭預算僅能覆蓋房貸和日常支出,仍是很多夫婦面臨的生活現實。無房無車導致結婚難,住宅設計小戶型導致「二孩」「三孩」難;另據路透的一項調查,大陸的育兒平均成本接近人均GDP的7倍,這還不包括上大學的學費和幫孩子買房、買車的費用。

因此,日本、美國等已開發國家以津貼補助等福利形式鼓勵生育的做法不一定適合大陸,反而可能爲地方財政帶來負擔。大陸自去年起對補教行業、房地產等加強監管,系統性改善再分配體系、促進共同富裕,也是建立「生育友好型社會」的必要措施。

性別平等應長期關注

其二,以人才紅利取代人口紅利。改革開放以來,人口紅利爲大陸實現高速增長髮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隨着龐大勞動人口逐漸退休,較低的生育率又導致勞動力不足,大陸必須探尋其他更可持續增長的源泉。此時,人才紅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凸顯出來。

當前大陸有23%的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而發達經濟體的這一比例一般低於5%,也就是說,大陸還有將農村勞動力轉移至製造業的空間。另一方面,大陸近年來產業升級,對勞動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勞動者技能水準,解決人才與需求不相符合的結構性矛盾,是當前大陸需積極努力的方向。

其三,性別平等既是社會熱點問題,也是應對人口危機必須面對的問題。去年大陸新婚夫婦數量再減,除疫情影響等因素外,一個直接原因是育齡婦女總數下降。據官方統計,2021年大陸21-35歲育齡婦女減少約300萬人;2021年,總人口性別比爲104.88(以女性爲100),男女比例仍顯失衡。

重男輕女、家庭暴力、拐賣婦女,是大陸近兩年來的輿論焦點,這直接反映在今年大陸的全國兩會上。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提交關於婦女權益保護的建議和提案。出生率全球倒數第一的南韓,也面臨嚴峻的婦女保護問題,有觀察者指出,2016年後,南韓娛樂圈接連爆發醜聞,男女對立情緒嚴重,結婚率快速下降,人口出生率更是一路狂跌。性別平等不應只是一時輿論焦點,而需大陸官方與社會長期關注。

歸根結底,大陸要認真面對人口危機的負面影響,使人民「想生、敢生、能生」,最終應從自身內部着手,營造真正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這同樣也是陷入「生不如死」低生育率的臺灣所需要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