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危機入市 抓住大陸投資新機遇

社評

二十大後大陸市場開放力道愈來愈大,特別是習近平陸續與主要國家元首會談後,原本劍拔弩張的對峙氣氛緩和了不少。最明顯是中韓關係,習近平和韓國總統尹錫悅會晤,聚焦討論中韓自由貿易協定,並達成在大數據、高科技製造與綠色經濟等領域合作的共識,會後即傳出大陸鬆綁「限韓令」的消息,韓國電影可以重新在騰訊及愛奇藝等串流平臺上播放。

開放力道愈來愈大

這個例子清楚說明,保持暢通的對話與溝通管道,是化解嫌隙與誤會的最好方式。大陸積極探索與各國深入合作機會,持續擴大市場開放的舉動,已經做了很好的詮釋。只是,媒體上仍然充斥戴着有色眼鏡的意見與評論。其中,最深的偏見就是慣性思維解讀大陸集體領導制,以爲習近平權力更集中後,大陸市場將更爲封閉,自成一環。

但這樣的推論並沒有足夠證據,只根據個人主觀意識或刻板印象,套用自己的經驗或思考模式去判斷,往往淪爲自說自話,過去30年,每隔一段時間就出現的「中國崩潰論」,已成爲笑談。細看習近平主政10年,中國市場對外開放大門,不僅沒有關小,反而愈開愈大。這可以從兩個攸關市場開放程度的指標,商品貿易與直接投資情況,得到驗證。

首先,在商品貿易部分,大陸進出口金額從2012年3.87兆美元大幅成長到2021年6.05兆美元,10年間成長幅度高達56.3%,貿易總量也躍升世界第一。進一步抽絲剝繭,如果只檢視外商投資企業的進出口總額,同樣也可發現,這段期間亦從1.89兆美元上升至2.17兆美元,成長14.8%。足證習近平主政以來,對外貿易大門從未闔上,否則貿易數字不會如此亮眼。更何況,這還是在中美貿易戰龐大壓力下所獲得的成果,更是難能可貴。

其次,就直接投資而言,走勢也跟外貿如出一轍。根據大陸商務部發布的《中國外資統計公報2022》,大陸外資新設企業家數從2012年2萬4934家,成長到2021年4萬7647家,幅度高達91.1%。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步增加,自1210.7億美元,逐年攀升至1809.6億美元,不僅成長幅度將近5成,更創下歷史新高紀錄。今年甚至在內外種種不利因素衝擊下,前10月金額依舊年增14.4%,來到1683.4億美元,整年預估可再創新高。

臺商不要誤判情勢

從今年上海科創板及深圳創業板IPO盛況,可看出大陸投資市場活力十足。根據彭博統計,截至10月底止,今年中國證券市場IPO規模達到820億美元,足足是美國77億美元的10.6倍。從成長率來看,雖僅微幅增加2.1%,但對比全球與美國IPO規模分別重挫69%及92%,這樣的表現實屬不易。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的IPO產業類別,幾乎都集中在5G及6G等次世代通訊、人工智慧、半導體及商用軟體創新與機器人相關等高科技公司,顯示大陸經濟與產業結構調整,確實正在加速進行。背後代表的,不只是資本市場的活絡,更意味「中國製造」逐漸走向「中國創造」,勢必帶來更多新的投資商機。

臺商不要誤判情勢,錯過大陸經濟大轉型的盛宴。二十大後,北京清晰釋出對外經貿合作與市場開放的善意,作爲過去40多年協助大陸經濟發展要角的臺商,想必更能發揮作用,也會有更多揮灑空間。港商與臺商是最瞭解大陸經濟與市場運作規則的外商企業,相較港商側重金融與地產等服務業,臺商的強項在資通訊與半導體產品的生產及製造,正是當前大陸經濟轉型的重要方向。

大陸經濟遭遇強烈逆風,對身陷中美對抗風暴中心的臺商來說,更要細心解讀資訊,避免因誤判而錯失商機。危機入市,才能抓住經濟轉型與市場開放帶來的投資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