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大陸電荒的能源轉型啓示

社評

大陸電荒日益嚴重,自5月開始陸續限電,到9月中下旬全面爆發,多省實施限電措施,企業進入限電停工狀態,東北地區居民生活用電一度受到影響,背後涉及能源轉型、國際油煤價格上漲及政府治理等因素,非常複雜。

這次電荒究其成因,主要是疫後全球經濟復甦,因而出現能源供應短缺問題。受全球用電量激增、多國量化寬鬆政策、國際電煤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大陸煤價高漲,燃煤發電廠虧損嚴重,加之煤炭進口量下降等因素,使大陸煤電產能供給不足。

建立彈性電價機制

大陸近幾年雖然力推新能源發展,但現階段新能源還難以彌補總體能源供給缺口,能源轉型期青黃不接也是出現電荒的原因之一。另外,在大陸中央「雙碳」(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和「能耗雙控」(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和單位GDP能耗)要求下,一些地方政府臨近年度考覈開始層層加碼、突擊限電,人爲加劇電荒亂象。

電荒凸顯大陸能源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未來「雙碳」目標伴隨需求側用電量提高,大陸電力系統負荷勢必增大,若缺乏有效措施,更大範圍、更深程度的缺電現象將頻繁出現。爲此必須未雨綢繆,但改革和轉型過程應當循序漸進。

其一,開源與節流並進。首先應改善能源供應短缺的局面,可透過合作進一步實現全球和區域能源互通。大陸國家發改委已經表態,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增加煤炭的產量供應,同時適度增加煤炭進口。大陸的用電大省與發電大省並不完全重合,需要中央與地方層面更好地統籌能源配置,疏解供需矛盾。此次相關部門對供電量、用電量及煤炭價格、煤炭供應預測有極大誤差,未來還需完善電力資源的風險預警和管控機制。

此外,官方也鼓勵企業技術升級、節約能源、降低消耗,並倡導環保理念,多使用綠能。北京近日發佈《關於全市節能節電的倡議書》,倡議全市行政機構、企業、事業單位及廣大市民踐行綠色低碳生活的方式和用電習慣。同時,北京市暫停燈光秀,減少夜間景觀照明時間。

在資訊時代,可充分藉助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先進技術,提升電力需求側的調節能力。大陸電價相比發達國家便宜很多,這在無形中給高耗能企業更多的生存和發展機會,也降低了發電企業的積極性。未來應推廣更加合理的彈性電價機制,使電價在優化市場供需平衡中發揮更大作用。

考驗政府治理能力

其二,平衡環保與能源轉型的關係。大陸目前主要的電力生產還是煤炭發電,面對煤價高漲,大型燃煤發電企業自然失去了積極性。水電、風電、太陽能等再生能源雖然發展迅速,但暫時還難擔當重任。

在能源轉型過程中,一方面要加快發展綠能,保證綠能發電能力的高效率接入電網使用,增強儲能建設,另一方面也要保障化石能源發電的充足運行和備用容量。可再生能源發電具有隨機性、波動性和間歇性等特點,一旦風、光、水電供電量不足,傳統能源和儲能能夠迅速調節,及時保證供電。

用電量增長是長期趨勢,增量部分完全依靠綠能來滿足並不現實。大陸部分地區過度依靠綠能,抑制化石能源發展,加上對突發狀況預警準備不足,將平添用電安全的隱患。在新舊能源轉換過渡期依然要倚仗多樣性供應,多軌並進。

大陸「能耗雙控」政策開始於2007年,目的是節約能源,從源頭上減少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倒逼經濟向綠色和高品質方向轉型。這一目標當然沒錯,但各級政府落實政策的過程中,步伐應當穩健、有序,兼顧長期目標與中短期需求。

但一些地方政府對綠色低碳轉型缺乏長期性規畫,傾向追逐短期效益。爲達成能耗指標,不惜採取斷電「一刀切」的做法,「運動式」節能減碳既影響市場運作,也對社會情緒造成影響。北京須對症下藥,以「軟着陸」方式減緩能源轉型的市場震盪。

大陸的電荒、歐洲的天然氣荒等能源問題給全球敲響了警鐘。能源體系改革是相關科研的考驗,也是各國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驗和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