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緬甸軍方要求關閉全國無線互聯網

【快訊!外媒緬甸軍方要求關閉全國無線互聯網】據“法蘭西24”電視臺報道,緬甸“Ooredoo”電信公司稱,緬甸軍方要求互聯網服務商關閉全國的無線互聯網。

“從明天起,只有光纖(網絡)還能正常工作了,”該公司告訴法新社說,“我們近期接到了官方的指令。”

今年2月1日,緬甸總統溫敏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及民盟部分高級官員被軍方扣押。緬甸軍方隨後宣佈實施爲期一年的緊急狀態,國家權力被移交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同日,軍方發表聲明說,在國家緊急狀態結束後,緬甸將重新舉行大選,國家權力也將移交新當選的政黨。2月2日,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成立,敏昂萊任委員會主席。

據路透社報道,緬甸總統溫敏和國務資政昂山素季所涉案件4月1日在內比都澤布迪瑞法院第三次開庭。據昂山素季團隊的律師敏敏梭介紹,昂山素季再被追加一項指控罪名爲藏匿國家機密文件。據悉,該項罪名與昂山素季的澳大利亞籍經濟顧問有關。目前爲止,昂山素季已面臨五項罪名指控。

3月31日,緬甸軍方發佈《停火與永久和平聲明》,將全國範圍停火期限再延長1個月至4月30日。但軍方強調,“除執行國防和行政事務外,在全國範圍內停止軍事行動,除非涉及破壞政府安全和行政機構”。延長停火期限旨在促進國內相關方面積極參與和談以及慶祝即將到來的潑水節,並呼籲各方在此期間爲爭取獲得國內永久和平繼續努力。

延伸報道:

臺灣當局挑撥中緬關係:緬甸"示威者"舉繁體字標語

自緬甸局勢2月1日發生動盪以來,與“港獨”“臺獨”有密切關聯的網絡組織“奶茶聯盟”不斷炮製有關中國謠言,挑撥中緬關係。在緬甸的一些抗議活動中,臺當局的影子若隱若現,一些當地親臺勢力也蠢蠢欲動。

據《環球時報記者調查,在仰光有“駐緬甸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但“辦事處”代表卻在其網站上常常以“大使”的名頭出現。爲擴展“國際空間”,蔡英文把緬甸看成是“新南向政策”重點目標,按照臺媒的說法,近幾年到緬甸“插旗”的臺商有300多家,總投資額超過10億美元。

然而,在正常的經貿往來背後,臺當局一直想擴大自己在緬甸的勢力,當緬甸局勢生變後又打起“立足臺灣,決戰全球”的小算盤,企圖藉機破壞中國大陸在周邊和海外的利益。

“大陸假鈔”竟用臺資銀行紙條捆綁

臺當局和“臺獨”分子明裡暗裡都在做一些挑撥中緬關係的勾當。

自緬甸2月1日發生政局動盪以來, 在抗議示威活動進行一段時間後出現了一種奇怪現象,一些緬甸“示威者”一度天天堵在中國駐緬甸大使館門前,舉着用繁體中文寫的十分荒誕可笑的標語,妄稱“中國政府支持緬甸軍方政變”。

在仰光,一時間栽贓中國的謠言滿天飛,一會說“中國派飛機空運技術人員來切斷緬甸網絡”,一會又說“中國派兵來鎮壓示威者”。相關謠言已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嚴正否認。

最讓《環球時報》駐緬記者哭笑不得的是,有人散佈說“中國大陸製造的緬幣假鈔已流入當地市場”,但從造謠者急於拍照發到社交媒體上的照片可以看出,他們連把銀行捆假鈔的紙條都忘了撕掉,上面還赫然印着臺資銀行“玉山銀行”的字樣。一些明白真相的緬甸民衆華人都對這種造謠手段嗤之以鼻。

在緬甸局勢發生變化後,一些港臺社交媒體賬號很快發出“歡迎緬甸加入奶茶聯盟”的帖子,並在推特等網絡社交平臺上有“水軍”相互串聯,挑撥緬甸與中國的關係,針對性十分明顯。

《環球時報》記者調查發現,有緬甸異見人士就公開在臉書上叫囂,“歡迎‘奶茶聯盟’來到緬甸,希望與‘奶茶聯盟’合作,燒幾個中資企業警告一下中國”。據一位電腦專家介紹,在分析臉書和推特上有關緬甸話題的1000多個賬號後可以發現,出自緬甸並使用緬語的有381個,攻擊中國的39個;使用繁體中文的有594個,攻擊大陸的426個,其中不乏“臺獨”分子;使用英語的不到100個,攻擊中國的只有8個。臉書上有個賬號,前一天還在鼓動抗議者攻擊中國大陸、燒中資工廠,但第二天的內容就變成吹噓“臺北如何如何民主”。由此可見,“臺獨”勢力加“港獨”勢力利用緬甸人民的訴求在背後轉移矛盾焦點,將抗議者怒火引向大陸的企圖已昭然若揭。

緬甸局勢生變以來,臺當局聲稱“對緬甸政治情勢的急劇變化表示關切”,但也怕引火燒身。爲避免臺企受到衝擊,華航一度派出救援班機,搭載部分臺商與僑民返臺。臺灣“外交部”3月14日還建議臺商,在工廠以緬甸文字標示爲“臺灣企業”及懸掛“中華民國國旗”,和“中國大陸區隔”。但這些奇思怪想遭到島內輿論的嘲笑。

熟悉臺資在緬甸情況的仰光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緬甸有大約300多家臺資企業,主要業務集中在製鞋、製衣、防雨用品、瓶裝水以及金融服務方面。臺資製衣企業昌億公司這次也有多輛汽車被砸毀,損失不小。在緬甸也有臺資企業商會,但該人士表示,“別指望他們”。昌億公司被砸之後“辦事處”還是去找緬甸政府求助,希望能派警察前來保護。

島內《天下》雜誌等媒體認爲,緬甸局勢動盪勢必會殃及約千名在緬臺商的人身安全。除了去掉中文標識外,臺商在緬甸只能低調、少談政治。在大仰光地區經營10家臺式連鎖餐廳的緬甸臺商總會會長溫斯郎“絕口不提政治”,並配合軍政府宵禁時間,早早打烊。

蔡英文“新南向政策”的目標

臺灣民衆黨發言人近日稱,從緬甸局勢變化中可照見臺灣真實的“國際外交處境”,民進黨東南亞的鄰居實在太不瞭解,除了臺商與臺僑,再無施力點。

而對臺灣民衆而言,緬甸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說“熟悉”,是因爲一段特殊的“孤軍”歷史。1949年,國民黨在國共內戰失利後撤往臺灣,原本在雲南地區作戰的國民黨陸軍第8軍和第26軍的部分兵力,在失去後援後輾轉逃到緬甸北部。在緬甸向聯合國控訴國民黨“入侵”並經過一番斡旋後,部分“孤軍”成員選擇落地生根留在泰國,也有的留在緬甸,還有部分人後來回到臺灣。目前回到島內的大多數“孤軍”後裔居住在新北市中和區與永和區,中和區因此產生俗稱“緬甸街”的華新街。

有島內民衆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現在在華新街還有相當多的緬甸餐廳及商店,招牌上寫着緬文,展現出濃厚的異域風情,有很多遊客喜歡去那裡“打卡”、吃東西。知名作家柏楊曾創作《異域》這本戰爭小說,敘述的正是1949年到1954年間從緬甸北部撤往泰國北方的這支孤軍的故事,後來被改編爲同名電影《異域》。不少臺灣人對緬甸的瞭解來源於此。

說“陌生”,是因爲對大多數臺灣人來說緬甸的印象仍然模糊,特別是緬甸軍政府統治時期,臺緬官方往來基本中斷。隨着緬甸2010年推動民主化改革,臺當局逐漸將這個東南亞國家列入“加強對東南亞地區經貿工作綱領”,並加大了對緬甸的投入。但最初的幾年,臺當局與緬甸的事務主要由駐泰國的“經濟文化辦事處”兼管。經貿方面,臺“外貿協會”2013年在仰光設立臺灣貿易中心,2016年臺“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也在仰光設立駐緬甸代表處經濟組。

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2014年在緬甸第一大城市仰光設立的“辦事處”於2016年3月28日更名爲“駐緬甸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當時的背景是,2016年5月蔡英文上臺後,民進黨當局評估認爲蔡英文與昂山素季均爲女性,可爲臺緬關係深化發展提供契機。蔡英文隨後將緬甸列爲“新南向”的重點目標,希望利用臺灣優勢的資金、技術等資源,推動臺緬雙方各領域關係向縱深發展。

“駐緬甸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坐落在一片很不起眼的小樓中,門前是條小路,周圍也沒有什麼像樣的建築。據緬甸當地朋友介紹,臺當局這個“辦事處”的主要任務是與當地開展經濟貿易合作,給去臺灣做生意的人員辦相關手續,如“在旅行證上蓋個章”。現任“辦事處”代表爲李朝成,臺灣“外交部”網站介紹稱,他是臺灣中興大學外文系學士、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曾在倫敦進修英文,但並未提到他是否會緬甸語

“駐緬甸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的人平時也沒閒着,從“辦事處”的網站可以看到,他們也經常見一些緬方人員,“給這個捐點給那個捐點”。此外,他們還有一項長期任務就是拉攏當地青年赴臺灣留學,培育親臺勢力。

據仰光當地一位華人介紹,在這次緬甸騷亂中有部分華人表現異常興奮,他們幫着某些人將緬甸內部矛盾引向自己的祖籍國,在這次緬甸內部爭鬥中起了極壞的作用。還有的說,這一小撮華人中不乏曾經去臺北留學後被臺灣當局洗腦或“被當槍使”的那一幫人。

可以說,在教育領域,蔡英文當局一直極力拉攏緬甸。2016年7月,爲吸引緬甸高中生到臺灣高校就讀,臺當局教育部門在仰光和曼德勒首次舉辦“臺灣高等教育展”,有36所島內知名大學參展。

同時臺“外交部”自2016學年度起取消區分“華裔”及“非華裔”的身份限制等,臺灣各大學除了可擴大招收緬甸僑生外,還可正式招收緬甸籍學生。2018年6月,臺當局在緬辦教育展時宣佈提供“5個臺灣獎學金、3個華語獎學金及4個‘新南向’培英獎學金”名額給緬甸,讓緬甸大學講師來臺攻讀博士和碩士學位。數據顯示,2017學年在臺大專校院就讀的緬甸學生有738人。

2017年,臺灣成功大學開設緬甸語入門課程,從發音教起,共24堂課。2018年,爲吸引觀光客,臺“交通部觀光局”首度組團前往緬甸舉辦旅遊推廣活動。統計顯示,2016年臺灣前往緬甸有2.5萬人次;自2016年3月在緬甸設立代表機構以來,緬甸赴臺人數有所增加,到2017年已核發1萬多件“簽證”。

臺當局對緬甸的重視還有所體現。2019年,臺“外交部”出版的英文雜誌《臺灣評論》出過緬甸專輯,詳細講述臺灣企業和非政府組織在那裡發展的案例,以吸引臺商前往。2020年4月,民進黨當局宣佈捐贈160萬個口罩給8個“新南向國家”,其中也包括緬甸。

“立足臺灣,決戰全球”的把戲

談到中緬關係中存在的“臺北因素”,一名島內學者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臺當局只是美國在緬甸小動作的“幫兇”,臺北本身沒有太大力量在緬甸內部攪動風雲,但是它樂見大陸與周邊國家出現不穩定,這樣便無暇顧及臺當局圖謀的“政權割據”。

該學者表示,臺當局一直在搞小動作,“2019年香港地區是這樣,2020年泰國是這樣,2021年緬甸也是這樣”,但在島內,民進黨當局在兩岸關係上的活動空間並不大,所以他們現在採取的一項策略是“立足臺灣,決戰全球”,即在國際事務中爲北京找麻煩,或推波助瀾。

有分析認爲,一旦仰光局勢穩定,臺當局未來還會力推針對緬甸的“新南向政策”,除了緬甸生產成本低廉,可以讓一些大陸臺商轉往緬甸投資以降低臺灣對大陸的經濟依賴外,還可以藉機拓展所謂的“外交空間”。不過,臺當局在緬投資的挑戰也越來越多,包括歐美日等外資大量涌入緬甸形成競爭關係、緬甸基礎設施仍相對落後以及社會動盪等因素。

對臺當局而言,近些年緬甸政府並沒有像西方預期的那樣“倒向西方”,中緬之間仍保持着密切關係。2020年1月,中緬簽署聯合公報,緬方重申堅定奉行一箇中國原則,認爲“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外交部”爲此氣急敗壞地表示抗議。與此同時,緬甸政府各單位至今仍與臺北設的“辦事處”保持距離。

中時電子報2018年2月報道,緬甸不承認臺當局的文件,臺商無法以“臺灣”名義設立任何單位,因此往往使用第三地或掛當地人頭進行投資。今年2月底,臺“經濟部”與工業總會共同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東盟和南亞佈局的島內廠商中,最偏好的是越南,比例爲22%,而青睞緬甸的比例僅爲6%。2015年6月22日,緬甸在臺北設貿易辦事處,維持雙方正常的經貿往來,但有報道稱,緬方辦事處2021年初已暫停對外運作。對在緬甸還能維持多少利益,臺當局心裡並不踏實。

在廈門大學學者莊國土看來,臺當局與緬甸的關係遠比很多人想象的要複雜一些。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臺灣經濟發展後曾對“金三角”地帶的華文學校、華人社區建設提供過不少幫助。在李登輝“南向政策”下,緬甸成爲臺企願意投資的目的地之一。蔡英文上臺後,再提“新南向政策”,在經濟領域也一直對緬甸有投資,“可以說,臺當局在緬甸有一些勢力”。他提醒說,要警惕臺當局針對大陸做一些小動作,如參與‘奶茶聯盟’、在緬甸民衆中間散佈有關大陸的謠言,挑撥中緬關係等。 此前有報道說,臺“總統府”的發言人去年10月曾在推特上用“奶茶聯盟”的標籤發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