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數字產業化 培育發展新優勢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提速,各種新產業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網絡安全等新興數字產業競相發展。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佔GDP比重爲38.6%。

在日前舉行的2021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論壇上,與會代表就如何推進數字產業化培育發展新優勢展開交流。

數字技術爲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和美好生活賦能

數字化時代是繼工業時代和信息時代之後的一個新時代。數據的應用深化將帶來新的產業整合及商業模式創新。”杭州市高科技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愷秉認爲,數字技術作爲通用目的技術,已經滲透到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爲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和美好生活賦能。

近年來,杭州順應數字經濟發展趨勢,植入“數字化基因”。2020年,杭州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4290億元,同比增長13.3%。“曲線上揚的背後,‘數字經濟’成爲杭州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詞。”周愷秉說。

截至2020年底,浙江光纜線路總長度349.8萬公里,5G基站總數6.26萬個,累計上雲企業43.9萬家……在華爲浙江產業戰略與政策部主任王珍看來,“聯接+計算”基礎設施的部署建設,爲浙江數字產業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近年來,華爲公司聚焦雲與計算領域面向端、邊、雲,提供多樣性算力,面向數據的“採、存、管”持續創新,並通過硬件開放、軟件開源、賦能合作伙伴,構建開放的產業生態。“面向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華爲將利用自身數字化轉型經驗,在浙江省產業大腦、未來工廠等數字經濟領域,協同千行百業,爲數字產業化提供技術和智力支持。”王珍表示。

數字經濟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新的路徑

數字經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網上購物、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等全面提速,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新的路徑。

從利用大數據排查密切接觸者,到爲杭州健康碼提供技術支持;從成功開發“新冠防疫數據智能平臺”,到爲復工復產等提供決策參考,這些實踐,讓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方毅對數據智能與公共服務的結合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

“通過數據和技術的深度融合,結合多年沉澱的行業經驗,再將數據智能輸出至各行各業,無論是在地震預警、應急管理、防災減災等領域,還是在大數據抗疫方面,我們都將進一步潛心攻關,爲行業和社會創造更大價值。”方毅表示。

潤澤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超男指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數字經濟加速發展讓人們看到了其蘊藏的巨大動力。特別是新基建的深入推進,將進一步爲數字經濟打基礎、搭環境、做支撐。

“新基建尤其是信息基礎設施,如5G、大數據中心等的建設,對農業生產、工業生產、流通貿易等領域進行數字技術賦能,形成數智化優化資源配置,將有力實現提質增效,引領產業變革。人、機、物的深度互聯,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鏈接,將會催生更多的數字技術全新應用場景。”周超男說。

數字技術的持續進步離不開專業化創新型人才

數字技術的持續進步和實體經濟的數字化改造,離不開掌握數字技術、能夠科學分析處理數據的專業化創新型人才。

在加強數字人才培養方面,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建設辦公室副主任陳果認爲,要緊緊抓住人才這個關鍵,建立健全人才發現、培養、激勵等機制,發揮不同類型人才的作用,探索一條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產業發展深度融合、互相促進之路。

陳果介紹,武漢市東西湖區擁有目前全國唯一的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近年來,該區以網絡安全人才培養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吸引近200家企業落戶,良好的產教融合發展態勢基本形成。“我們將集聚優質教育資源,在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方面先行先試,探索培養高質量網絡安全人才的教學模式。”陳果說。

浙江省信息化發展研究院院長陳疇鏞表示,數據作爲新的生產要素,要與人才等其他生產要素進一步融合,進一步釋放數據要素價值。培育科技人才,尤其是數字經濟人才,要堅持面向市場,打造實戰型人才隊伍。高校學科和專業建設,可以通過產業園合作等形式,讓學生有機會在產業一線得到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