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自然災害風險底數!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人民網北京5月19日電 (記者李楠樺)“本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的主要目標之一是摸清自然災害風險底數全面獲取全國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氣象災害、水旱災害、海洋災害、森林和草原火災等六大類22種災害致災信息,以及人口、經濟、房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系統、三次產業等重要承災體信息,掌握歷史災害信息,查明區域綜合減災能力。”國家減災委員會秘書長、國務院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鄭國光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介紹。

記者瞭解到,經國務院同意,定於2020年至2022年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併成立了由國務院領導同志任組長的普查工作領導小組,全面組織領導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

當前,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進展如何?此次普查將首次實現對全國城鄉房屋的全面調查,進展如何?地質災害風險普查、氣象災害風險普查的主要任務包括哪些,有何具體作用?

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這次普查是建國以來第一次開展的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涉及領域廣、綜合性強、技術要求高、實施難度大,如何動員和統籌各方面力量,高質量完成普查任務,對我們來說確實是個考驗。”鄭國光說,普查工作按照“全國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的原則組織實施,分爲普查前期準備、試點大會戰”、全國試點、全面展開等階段,並按照“邊普查、邊應用、邊見效”的要求,加強普查數據成果的應用。

鄭國光表示,經過各方面共同努力,普查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各地各部門加強組織領導,形成了普查工作體系。全國所有省、市、縣全部成立了由政府領導擔任組長的普查領導小組,組建了普查辦、專職管理隊伍和技術團隊,編制了普查實施方案和工作制度,組織技術培訓,開展普查試點等。中央層面相關部門也組建了專門組織管理機構和技術團隊,加強組織實施和對地方的培訓與技術指導

二是完成了普查技術規範等制修訂工作,形成了普查技術體系。國務院普查辦組織各相關部門編制了調查類技術規範48項,評估區劃類技術規範45項,研發“1+10”普查軟件系統,“1”是國務院普查辦,“10”是參與普查的10個行業部門,都研發普查軟件,實現了普查軟件系統網絡互聯互通和統一入口登錄,形成了分行業和綜合性普查數據質檢體系,確定了89項上千個指標的數據共享清單和240餘項普查評估和區劃成果清單。試點“大會戰”和全國試點驗證完善了普查實施方案和技術規範等。

三是探索形成了普查組織實施模式和普查隊伍。各地普查辦和主要行業部門落實專職人員,組建“行業部門+綜合部門+第三方”技術團隊,採取集中辦公等形式強化普查人員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基層組織作用,形成了適合地方特點的普查組織實施模式,開展多種形式的普查宣傳活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首次實現對全國城鄉房屋的全面調查

記者瞭解到,此次普查將首次實現對全國城鄉房屋的全面調查,對城鄉房屋建築單體逐棟定點定位,並採集災害風險屬性信息。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司長曲琦介紹,此次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承災體調查的最大特點就是空間位置和屬性信息的相互結合、相互對應,城鄉房屋建築是總量最大的承災體,調查數據對於普查的總體成效至關重要。

曲琦指出,爲了完成好量大面廣的城鄉房屋建築調查任務,主要是從四個方面來推動工作:

一是依靠各級普查辦的統籌協調。這次普查的組織實施原則是全國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要認真落實同級的普查辦任務部署和工作要求,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及時反映,爭取我們和普查辦共同努力,配合普查辦推進這項工作。

二是依靠各級各部門的密切配合。城鄉房屋建築的全面調查雖然是首次,但是各級各部門,包括自然資源、教育、衛生、工信、體育、交通運輸以及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這些部門在工作中都積累了一些在本領域城鄉房屋建築的基礎數據。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要主動通過本級普查辦與有關行業部門溝通協調,充分利用好這些基礎數據,做好內業整合,儘量減輕外業調查的壓力。

三是依靠人民羣衆的理解和支持。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最終的目的是要提升自然災害的防治能力,保障人民羣衆的生命財產安全。普查工作也必須依靠人民羣衆的支持,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要通過本級的普查辦大力開展宣傳,並充分發動鄉鎮、街道、村、社區的力量開展好調查工作。

四是依靠專業力量的技術支撐。城鄉房屋建築調查具有一定的專業性,特別是建築結構和抗震設防信息等指標專業性更強。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要建立健全技術保障體系,充分發揮行業專家的作用,在指導培訓、組織實施、數據質檢等各個環節加強技術支撐。我部也將組織有關專家,加強對各地的技術支持和指導。

“房屋調查作爲普查工作中工作量最大的一項調查任務,保障數據的質量非常關鍵,難度也比較大,我們主要採取了修訂完善技術文件、明確各級數據質檢的職責和工作要求、強化軟件系統質檢功能和持續加強技術支撐四方面措施措施來保證加強數據質量管理工作。”曲琦說。

開展地質災害和氣象災害風險普查有助於提高災害防治能力

我國是地質災害多發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受氣象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開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有何具體作用?

以氣象災害爲例,中國氣象局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王志華表示,開展氣象災害風險普查,對於提高災害防治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王志華進一步解釋:一方面,可以幫助更好的摸清各類災害性天氣可能致災的風險點、風險區域和致災的閾值,從而推動災害性天氣預報向氣象災害風險預警的轉變,可以大大提高預警信息的針對性,有助於更好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爲綜合防災減災救災提供更有力的支撐;另一方面,通過普查形成的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可以指導全社會科學設定各個區域基礎設施的氣象災害防禦標準,更有利於推進韌性城市、韌性鄉村的建設,從根本上提高抵禦各類氣象災害的能力。

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管理司司長於海峰表示,地質災害風險普查的主要目標是掌握我國地質災害隱患風險底數,爲後續更加深入開展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奠定堅實基礎。與以往地質災害調查工作相比,本次地質災害風險普查進一步突出“從注重災後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的工作理念,重在關注地質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所造成的風險調查和評估。

於海峰指出,地質災害風險普查的主要內容是開展地質災害及其隱患調查,評估地質災害隱患的風險等級。最終形成全國-省-市-縣四級動態更新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數據庫,編制四級地質災害風險區劃和防治區劃,爲各級政府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地質災害風險信息和科學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