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公開課 |雨果獎得主、童行學院創始人郝景芳:拒絕內卷,讓孩子的人生自我實現

6月13日,本站新聞攜手中國移動重磅打造的全新演講IP“未來公開課”第一季第六期全網開播,本期演講嘉賓爲第74屆科幻雨果獎得主童行學院創始人郝景芳

《未來公開課》郝景芳:拒絕內卷,讓孩子人生自我實現(來源:本站科技報道)

“實際上讓孩子找到幸福的生涯,讓他們找到自我人生道路,不應該只屬於名校畢業生,我們知道,考進清華北大的一個機率,差不多是千分之一,上985、211是5%左右,每年高考都是這樣,考上名校肯定是好的,肯定沒什麼問題,但是不應該只有這5%的人能夠找到光明和幸福的前途,應該讓100%的學生,都能夠找到光明和幸福的前途。”郝景芳在演講中提到剩下95%的孩子,在他們的成長過程當中,要更多瞭解時代發展變化,瞭解新領域職業機會,這些領域的人才缺口高達千萬。

郝景芳此次演講的主題是《拒絕內卷,讓孩子的人生自我實現》 ,她提到近來教育內卷日益成爲熱門話題,家長們讓孩子進行非常多的超前學習。她作爲清華本碩博畢業的學生,卻從來沒有對孩子的教育焦慮過,也沒有讓孩子超前學習。她認爲破解當前教育焦慮之道,應當從內外兩方面入手。

從孩子本身發展來說,家長應當更看重的是孩子學習的內驅力,也就是孩子有一顆自我探索的心,在郝景芳看來,只有這種內驅力,才能讓孩子在人生長河當中,一直去能夠保持學習狀態,一直保持一個自己思考的狀態。同時還要重視孩子的底層思維能力和品格培養。

從外部環境來說,郝景芳認爲5G技術到來之後,整個互聯網的速度又會上一個新臺階,這種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一定能夠提升教育的連接性和教育的效率。傳統的教育都只是在一個學校裡發生教育,能夠獲得的資源都只是這一個學校提供的,能找到的出口也只能通過這個學校找到出口。但是在未來互聯網技術應該更多發展匹配功能和連接功能,當5G到來之後期待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作爲受教育者都能夠匹配到自己需要的教育資源

最後,郝景芳表示,即使內卷,及時心煩意亂,希望面對孩子靜下來真正看見孩子的自我內心,真的尊重孩子,會發現孩子時時刻刻帶來的都是驚喜。

“未來公開課”定位於青年人認知進化第一演講品牌,以“看見自己、看見未來”爲Slogan,探究科技未知、分享青年成長,旨在打造“中國版TED”。

以下爲第74屆科幻雨果獎得主、童行學院創始人郝景芳演講實錄:

大家好,非常高興今天能夠來到本站未來公開課的現場,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對教育的看法。

我先來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我叫郝景芳,之前曾經因一篇科幻小說,獲得世界科幻(作品)的雨果獎,我本科是在清華大學物理系,後來讀了天體物理(學)的碩士,然後拿到經濟學博士,曾經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那邊,做了五年多的經濟研究,現在是在做兒童教育,給孩子能夠(帶來)科學、人文、藝術、綜合的跨學科的教育。

那麼大家可能也看到說我自己的背景還是比較雜,算是每一個領域裡面都做過一些。

我今天其實更多的是,以我自己的這種成長背景和我現在做教育的一些經驗,然後來分享一些我對於教育自己的思考。

在教育領域最近這一年多,有一個詞非常熱——就是內卷。很多家長都很焦慮,包括我們看到一些電視劇,也是在講這個主題。說到內卷,那麼大家可能都聽說過,這樣的一些新聞,有一個可能四歲多的小男孩,他的簡歷裡面就已經寫會背幾千個單詞;那麼剛上小學一二年級的小朋友,現在就已經開始去學三四年級的奧數,就提前學了很多。剩下我們還會看到有一些非常聳人聽聞的新聞,就是小學五六年級的那種托福考試就能夠考到滿分,或者是在中國考(Key English Test)等一些英語考試,報名都報不上。家長們都非常地(讓孩子)超前學習,並且孩子的課外班非常地多。

我自己也有兩個小孩,兒子現在是不到三歲,女兒已經七歲了,上小學一年級。在教育問題上,作爲一個媽媽,其實我一點都不焦慮,他們沒有上課外的任何這種語數外之類的培訓班,都只有是藝術或者體育這方面的學習。在學校裡面,我女兒她自己也是一個還蠻普通的學生,在上普通的公立學校,在班裡也就是中上等,並不算是特別學霸,她也說了不想當學霸,學霸太累了。

在這種情況下,爲什麼我一點都不焦慮,一點都不擔心說以後女兒發展不好或者怎樣的。那是因爲我在她身上,看到一些非常閃光的品質。就是我真正在意的,我在教育裡面最重視的是什麼:首先我最重視的就是,孩子她有一顆自我探索、自己去思考的這樣的一顆心,也就是她學習的內驅力。

其實我女兒她在學校裡面上課,也不是那麼地喜歡,作業也經常說不願意寫。老師給留的口算題她經常也拖拖拉拉的,但是當她有真正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的時候,她就很有熱情地在自己研究、自己琢磨。比如說有一天,我女兒突然在想說一加一等於幾、二加二等於幾、四加四等於幾。她就這樣自己在紙上算,然後算算算,就算到1024加1024等於2048,甚至她最後自己算到8192加8192等於16384。這個我自己已經非常驚訝了,因爲在她們學校裡面,現在還在學20以內的加減法

所以一個孩子,可能給她的作業她不愛做,20以內的加減法不愛做。但是當她有了一個好奇的問題的時候,她能自己琢磨,在紙上算到一萬多。她就是被她自己好奇的問題驅動、她自己去研究。這個是我最看重她身上的品質。就說明她有一種,我對於這個世界想要去探索的心。

跟這個類似的,她在學校裡面,老師佈置一些寫字的作業是她最痛苦的作業,然後背詩等。她也只是完成任務,可是她自己有一個寫歪詩的一個本子。在那個本子上,她已經做了十幾首打油詩,然後這個詩集其實都是類似於這種

“我不要上學

你不要上學

他不要上學

上學真是太無聊”

之類這樣的一些打油詩。但是她會非常認真地仿照唐詩,寫上唐,還有她自己的名字。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會很在意的是,這個小朋友,她自己有自己的表達欲、有自己的訴說欲,她也有這種創造力,雖然說寫的都沒有什麼文采,很歪,但是我會在她身上看到她的內驅力只有這種內驅力,其實才是讓她在人生長河當中,一直去能夠保持學習狀態,一直保持一個自己思考的狀態。我會相信這種內驅力,在長程的人生髮展當中,會給她更多的好處。

除此之外我還會很重視她的一些底層思維能力的發展,比如說像邏輯思維、像她的觀察能力、像她自己去做推理,還有她拿到一個事情,她的那種發散能力,還有她對於其他人情感的這種感知能力。像這樣的一些底層思維能力,是我很重視的。

有的時候我會跟女兒去聊各種各樣天南海北的知識,聊這個宇宙、外太空,聊八大行星。我女兒就會去問說,爲什麼這個行星,它們都在自己的軌道上轉,不會撞到一起去呢?那像這樣的一些問題我就會跟她講說;“有引力、有離心力。”她就能夠自己去推理,那如果轉得再快點會怎麼樣?轉得再慢一點會怎樣?在這些過程當中,她會有一種自己能夠去根據條件做推理這樣的一些能力。我會非常重視這種(能力)除此之外我還會重視的,就是她的眼界的拓展。因爲我自己是現在在做教育,我們有童行書單。那童行書單,其實就是給孩子去打開視野的這種繪本閱讀和其他的這些閱讀。在這些閱讀裡面,我去跟她聊文藝復興,我會去跟她聊南極北極,然後也會去聊外太空。我覺得孩子在她小的時候,你真正讓她打開視野,讓她瞭解到這個世界很大很奇妙。古今中外有這麼多人,這麼多的新鮮的事情,這是最重要的。

只有當她對這個世界本身產生了愛 、產生了好奇,她覺得這個世界很大很美妙,她纔有可能對未來的學習產生髮自內心的熱情。這就是爲什麼我不太想讓她從這麼小的時候,就開始每天只有語數外的學習,因爲我越內卷,越讓她只學這一點東西。她的心靈越禁錮,當她心靈很禁錮,眼界很狹窄的時候,她就更不愛學習了。以後就越來越不愛學習,我如果能讓她看到,整個世界的之大、世界之美。她將來對學習纔是發自內心的熱愛。因爲她知道,學校學的所有的東西都是爲了讓她去探索,這個很大很美的世界。

就因爲在教育中我在意的是這些部分,所以我就會有一些東西,就不太在意。比如說不太在意短期成績、不太在意超綱學習、也不太跟其他人比較。其實有很多家庭,孩子他的英語詞彙量什麼都比我家孩子多,我也不太在意。孩子她有熱情,她將來會自己學的。

那爲什麼我在教育裡面是這樣相對來講不太焦慮,然後比較重視一些課外的東西呢?那跟我自己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歷很有關係,我父母他們都是大學教師,算是知識分子。在我周圍的世界裡面,可以看到很多的書,然後父母完全不管我的學習,一直是讓我特別自由地成長,每天有很多玩的時間,有非常多看課外書的時間。然後父母對我的教育是什麼呢?他們其實不是那麼地在乎,絕對的分數,但是他們會很在意我身上的一些品性的部分。

我從小剛上學,就是學霸這樣的一種類型,但是我自己剛上學的第一次期中考試我考了個100分。我媽媽不但沒高興,而且那是她人生中唯一一次打了我手板的時候。因爲什麼呢,因爲當時期中考試語文有個詞我不會寫,我就翻了一下書,然後就把那詞給寫上了。小學一年級沒有對這些規則,有那麼強的意識。

後來有小朋友他看見了就告訴我媽媽了,我媽就非常生氣。雖然那個考試是考了100分,挺好的,但是我媽媽就打了我手板。那是我媽媽人生中唯一一次打我。後來我整個人生中不管考試考好考壞,有什麼成績她都沒再對我生氣過。

這次經歷讓我知道什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不能作弊,不能靠欺騙的手段獲得任何成就。後面我的學習都是自我推動的學習,我也會知道對人生最重要的是自我誠實的精神。

那麼今天我在教育孩子時也同樣,在生活中我對女兒最在意的是她有沒有禮貌,考試沒有考一百分,無所謂。但她如果對於長輩有很不尊敬的話語,如果在公共場合大喊大叫,如果有特別不尊重其他人的行爲我會很嚴厲地管她,考不好沒有關係,沒禮貌不行。這是我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父母對我的培養很有關係。

我也在從小到大的過程中,在課外書的閱讀和拓展獲得了很多收益,後來我報了天體物理專業也是因爲課外書,寫小說,寫作也是因爲課外書。我深知對孩子拓展視野有多重要。

說到今天父母如何去破解這種教育焦慮的情況,有些人說,現在是劇場效應,當一個劇場裡,前排的觀衆站起來,後排的觀衆只能站得更高,有些人培訓班上了很多,其他人不得不跟上上所有的培訓班。我的看法是,會分成內部和外部兩方面破解焦慮的方法,內部破解焦慮的方法是真正讓孩子產生學習的內驅力,內驅力這件事情是有方法可循的。在心理學裡面說到“自我決定論”,說到內驅力的多種來源,對孩子來講從小到大,內驅力分爲幾種不同的層次,最小是好奇心和興趣,就是我女兒那種,上了學之後能讓她感受到自己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有進步,這樣的一種小小的成就感是持續內驅力的來源。

再往大一點,就是她和人的連接感,真正和有愛的人陪伴她一起學習,以及她對整個人生的自我定位,以及她對我未來成爲什麼樣的人,這種思考給她帶來的意義感,這些是學習的內驅力。有內驅力的學生一定是可以自己琢磨和思考,肯定可以學得更好,不太需要家長這麼雞血,也能夠知道自己爲什麼要學習,自己的人生要去哪裡。

我們有一個“不焦慮父母”俱樂部,我自己發起的,在這裡面給父母解讀一些心理學的原理。很多家長也和我交流,屢試不爽,當家長真正看見孩子的內在自我,尊重孩子的內在自我,與孩子平等溝通,有情感連接的話,孩子都能有學習內驅力。沒有例外,像有一位媽媽孩子是一年級,在班裡最開始成績很落後,媽媽也很焦慮,找到我,我給她疏導一番之後媽媽放下焦慮,和孩子聊狀態,聊今天做得比較慢,問題在哪裡,和孩子聊,未來還想不想做得更好?你覺得能怎麼做?孩子就會自己評估自己的狀態,第二天做得好一點,孩子就會自己打氣加油。所以孩子學得還是比其他人慢一點,但是現在還是挺有動力去改善自己的。我希望幫助更多的父母,給孩子建立學習的內驅力。

那麼如何從外部破解學習的焦慮?我自己覺得最重要得是,我們要面向一個新的時代,面向新技術、新文化、新科技發展的全新時代看教育。在過去的時代,尤其是我父母年輕的時候,可能僅有找工作的機會是上了好的大學分配工作。後來我們上學的時候也是基本通過好的大學找到好的工作。

但今天時代已經發生變化了,我們有很多新領域新消費、新文娛,新的科技產業,新產品、新營銷,所有新的領域裡都有非常多的機會,我女兒很喜歡畫畫,設計,我很關注和這有關的領域,我統計了一下發現,遊戲、動漫、設計師以及各類產品經理,這些領域現在在招聘的職位目前市場上有差不多三百萬,如果我們要加上其他的很多新領域,包括飲食行業,或者是文化產業,還有其他的內容創作,宇航科技,生物科技,新的腦機接口等等,所有的行業都加起來的話,我覺得應該有上千萬的崗位在招聘。其實新機會非常多,而且這些機會有很多領域有大量的缺口,比如內容創作、人工智能、醫療健康等有大量的人才缺口,有些人才缺口到一百多萬,市場上明明有這麼多機會,有這麼多地方缺人才,爲什麼父母還焦慮孩子找不到工作怎麼辦,考不上好大學就要啃老,一輩子當廢柴。

父母很擔憂是爲什麼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信息不對稱,以及教育體系改革沒有跟上時代的發展,無法快速適應時代帶來的變化。其實我們的教育相對傳統,但職場領域已經變化了。實際上讓孩子找到幸福的生涯,找到自我人生道路不應該只屬於名校畢業生。我們知道考進清華北大的機率是千分之一,985、211差不多5%,不應該只有5%的人找到光明和幸福的前途,應該讓百分之百的學生都能夠找到光明和幸福的前途。剩下95%如何做?我自己覺得,應該讓現在新成長起來的孩子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就有更多的瞭解時代發展變化,瞭解新領域、新職業、新機會的機會。這種情況下,就不僅僅是名校的學生找到好的機會,應該是百分之百的所有學生畢業之後都有好的機會。

所以現在我自己做童行學院的時候有少年成長計劃,這算是給少年新的職業啓蒙。在少年成長計劃裡,我們有少年建築師成長計劃,少年文學家、少年藝術家、少年自然探索者,少年哲學者、少年動漫等等,所有的成長計劃會希望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就能夠有機會了解到很多新的領域,新的行業,能夠有自我探索,比如他十幾歲時就像我當年一樣喜歡寫小說,可能有小說寫作方面的培養,或者另外孩子非常想當宇航員,可以和火箭專家學學將來可以在太空旅遊行業找到新崗位。這些已經是當下時代非常迫切的教育需要做到的改善了。

最後,關於教育的未來,5G技術到來之後,使得整個互聯網的速度又會上一個新臺階,每一次之前大的互聯網技術發展都會使得整個商業面貌或者各行各業發生很多的變化,5G到來也一定會加速這個過程。前幾天我寫了科幻小說關於未來教育,就提到未來的虛擬場景的教育能夠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環境,比如湖水的環境、高樓的環境、星空的環境中學習。除此之外,最重要得是這種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一定能夠提升教育的連接性和教育的效率。因爲傳統的教育都只是在一個學校裡發生教育,能夠獲得的資源都只是這一個學校提供給你,能找到的出口也只能通過這個學校找到出口。

但是在未來互聯網技術應該更多發展匹配功能和連接功能,當5G到來之後我們期待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作爲受教育者都能夠匹配到自己需要的教育資源,你真的想當導演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成爲導演的發展路徑,可以學習到關於導演的一切知識,如果覺得自己的演講才能非常出衆應該找到如何提升自己的口才,表達能力,如何成爲優秀的主持人,你可以有這方面教育和培訓,並且在這領域找到工作。如果你發現真的很喜歡地質考察和研究但學校沒有這樣的課程,可以在互聯網上向地質專家學習,以後成爲著名的地質科學家等等。

互聯網的匹配橋樑作用一定是未來教育的破局之道,只有這樣才能讓每個人找到自己內心中喜歡的事物,擅長的事物,並且找到自己有喜歡和擅長的內驅力驅動自己的幸福人生。我們的教育離真正的互聯網化還差很遠,但我自己願意爲之努力,因爲我相信這能夠破解教育焦慮,讓每個孩子有自己實現的人生,幸福的人生真正的解決之道。

那好了,今天我的演講就到這裡了,很希望給父母們在最後留一句話,就是,即使內卷,即使這個喧囂的時代,讓你自己心煩意亂,但是當你面對孩子的時候,希望你能夠靜下來真正地看見孩子的自我內心,因爲每一個人的自我都希望被看見被接納。當你真的去尊重到他,你真的鼓勵孩子自我成長的時候,你會發現孩子時時刻刻,帶給你的都是驚喜,他的自我成長一定超過了你給他設定的所有的這些階梯和天花板。

讓我們一起相信孩子,讓我們一起安安靜靜地陪伴孩子成長!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