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構築數字經濟發展新優勢

(原標題:史丹:構築數字經濟發展新優勢)

數字經濟是以數據資源爲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爲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爲重要推動力的新經濟形態。世界各國競相將數字經濟作爲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構建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戰略重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爲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並強調要“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這些重要論述爲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明瞭方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我們要順應數字化浪潮,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不斷構築競爭新優勢、壯大發展新動能。

數字經濟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成效顯著,已成爲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一方面,以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數字技術驅動的新興產業有力拉動經濟增長;另一方面,數字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催生新業態新模式,傳統產業發展動能不斷增強。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同比名義增長10.3%,佔GDP比重提升至41.5%。數字產業化規模與產業數字化規模分別達9.2萬億元和41萬億元,佔數字經濟比重分別爲18.3%和81.7%。

數字產業蓬勃發展,新興業務快速增長。我國電子信息製造業營業收入從2012年的7萬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15.4萬億元,2022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6%,增速超出工業4個百分點。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業務收入從2012年的2.5萬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10.8萬億元,2022年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以上企業超3.5萬家。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領域的發明專利授權量居全球前列。數據中心、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業務快速發展,2022年共完成業務收入3072億元,比上年增長32.4%。

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產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數字技術廣泛融入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工業互聯網應用融入49個國民經濟大類,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製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業態廣泛普及。數實融合有力提高了經濟發展質量,從宏觀層面看,優化了資源配置,提高了經濟運行效率;從產業層面看,推動了產業轉型升級,促進了產業融合發展;從企業層面看,重塑了企業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各個環節,改變了傳統的生產、經營、管理方式,增強了企業內生增長動力。

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長足發展,數字經濟發展底座不斷夯實。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信息通信網絡,算力規模全球排名第二,累計建設5G基站328.2萬個,實現“市市通千兆”“縣縣通5G”“村村通寬帶”。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促進東西部算力高效互補和協同聯動,引導通用數據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計算中心、邊緣數據中心等合理梯次佈局。日益完善的數字基礎設施有力支撐數字經濟發展、賦能產業升級,成爲經濟增長、融合創新的新動力。

技術創新帶來機遇與挑戰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不斷加速,全球要素資源配置方式、產業發展模式和人民生活方式發生極大改變。這既給我國發展帶來巨大挑戰,也給我們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近年來,我國數字技術創新能力快速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成效顯著。關鍵數字技術研發應用取得積極進展,5G實現技術、產業、網絡、應用的全面領先,集成電路、人工智能、軟件、量子信息技術等關鍵領域創新應用取得積極進展。前沿數字技術創新日益活躍,國家進一步加大對高端芯片和集成電路、操作系統和關鍵軟件、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類腦智能等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戰略前瞻佈局。

得益於超大規模市場、海量數據資源及豐富應用場景等優勢,數字技術已深度融入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和全過程,數字化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加快發展。2022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44.3萬套,裝機量佔全球比重超過50%,連續9年成爲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國。

但也要看到,我國數字技術創新潛能有待深入挖掘。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標準體系尚不完善,制度規則有待進一步優化,數字經濟話語權仍待提升。數字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不強,創新資源存在分散、重複、低效等問題,制約創新成果轉化。

與此同時,新技術、新應用持續涌現帶來新挑戰。以Web3.0、量子計算、衛星通信等爲代表的新技術加快實現從研究探索到商業落地的跨越,驅動生產生活方式變革。以大模型爲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未來人工智能將成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並顯著改變工作、生活、學習。人工智能的發展也會導致創新方式發生改變,“數據+AI”與工業研發流程融合催生新型研發範式,形成改變傳統邊界的創新能力。基於數據的研發方式,能夠對傳統物理試錯方法形成有效補充,大幅縮短研發週期,提升創新效率。

要探索與數字技術、數字經濟發展規律相適應的科技創新體制和產業創新機制,以人工智能爲突破口,加快推進數字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大力培養專業人才,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開放式創新。聚焦數字產業化戰略前沿,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推動數字產業集羣發展。加快構建全鏈條、全過程的人工智能行業應用生態,讓人工智能充分賦能經濟社會發展。推動5G、工業互聯網等設施規模化應用,並超前謀劃6G、量子信息、類腦智能等未來產業。

進一步提升數字經濟發展水平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成就,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然而,當前還存在一些短板與不足,影響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方面,不同行業、不同企業數字化轉型水平及路徑存在一定差異,數字鴻溝問題凸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尚處於探索階段,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生態尚未形成。產業數字化中的核心問題,如實現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連接、打破數據孤島促進數據融合等,都需要新一代數字技術來解決。而我國高端芯片、工業控制軟件、核心元器件、基本算法等多項數字關鍵技術仍然受制於人。另一方面,我國數據要素市場發育相對滯後,數據資源確權、開放、流通、交易相關制度不夠健全,數據開放共享不足,數據要素沒有充分流動和深度開發利用,要素價值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和有效釋放。

要構建良好數字技術創新生態,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搭建供需平臺,推動供需雙方從研發到生產全過程參與、協同攻關,打造多元化參與、網絡化佈局、市場化運作的創新生態。推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向工業領域加速滲透,加快傳統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推動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實現全域、全鏈、全環節數字化發展,大力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要充分發揮平臺企業作用,優化供需匹配,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引導平臺企業在賦能製造業轉型升級、促進對外開放、挖掘消費潛力等方面創造更大價值。依託平臺更好支持實體企業走出去,通過跨境電商加速中國製造走向全球。支持工業互聯網平臺、消費互聯網平臺技術創新,增強平臺企業國際競爭能力,提升全球要素資源配置能力,加速技術出海、模式出海。

要加快完善數據治理規則,激發數據要素的活力和潛力。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數據增列爲生產要素,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發展技術和數據要素市場,這爲加快培育發展數據要素市場指明瞭方向。要加快發展數據要素市場,建立健全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跨境傳輸和安全保護等基礎制度及標準規範,培育規範數據交易平臺和經營主體,完善數據分類分級保護制度,加強數據安全評估,推動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進一步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激活數據要素潛能,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構築國家競爭新優勢提供有力支撐。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史丹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