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智富/自選+自提 補足退休金缺口

文/Smart智富雜誌 林 竹

從今年初政府公佈年金改革草案、6月立法院三讀通過公教人員版年金改革修正案來看,「多繳、少領、延退」的年金改革目標,已在具體落實中。

不過,年金改革上路,雖把退休基金財務從破產懸崖拉回,但政府面對少子化衍生的財務壓力個人面對退休金打折造成的實際需求缺口,該怎麼辦呢?

長年研究各國退休金制度,目前管理總資產達500億美元的德明信基金管理公司亞太區(日本除外)首席執行長陳鵬,在出席10月12日「CFA臺灣投資菁英高峰論壇」之前,接受《Smart智富》月刊專訪時指出,全球各國都因人口老化、少子化而改革退休金制度,退休金打折已是無法避免的趨勢。

他認爲,想要退休生活不受年金改革影響,唯二的因應之道,一是民衆靠自己,提早理財幫退休金加碼;二是政府應想辦法增加退休金投資報酬率,延後退休基金入不敷出與破產時間。

陳鵬指出,從退休3層式老年經濟保障模式來看,臺灣年金改革主要有2大範圍,一是公教人員的第2層職業年金,也就是公教人員退休撫卹制度;二是勞工的第1層年金,屬於社會年金的勞工保險(編按:以下簡稱勞保)。

對勞工來說,若要減輕退休金打折對退休生活的影響,陳鵬認爲,最根本的方式是,增加第2層年金(即勞退)的給付金額,而增加的方式有2種:

方式1》參與勞退自提

目前個人的勞退金專戶,僱主必須每月按勞工薪資提繳退休金,而提繳率不得低於6%;勞工則是自願提繳,而提繳率不得高於每月薪資的6%。但從勞動部2017年5月公佈資料發現,員工自提退休金比率很低,在635萬有僱主提繳退休金的勞工中,只有約40萬名勞工按月自提6%薪資,比率約6.2%。

其實勞工自提退休金的好處多,既可節稅,還有2年定存利率的保證獲利,且陳鵬認爲,能增加未來退休年金,自提較有利。

方式2》開放自選投資組合

政府應開放勞退自選投資組合,讓有不同退休需求、投資能力的人,依自己可承受的風險,選擇適合的投資組合,以有機會增加自己的退休金。

至於自選投資組合,除了主流的股債、ETF等基金類型,陳鵬認爲「目標到期基金」也是一個好選項。它的特點是在設定的退休等目標日期之前,依所生命階段的風險與報酬屬性自動調整資產配置比率。所以,在投資人年輕時,配置在股票等高報酬率工具的比率較高,隨着年齡增加,股票類的配置比率降低,債券及固定收益型等風險低的保守工具配置比率提高,對投資人來說,可兼顧長期的收益和風險,達到增加退休金的目的。

若要自己配置,年輕以股票型基金或ETF爲主,愈近退休年齡,則以風險低的債券型基金爲主。

只是,目前臺灣仍未開放自選機制,而退休基金在政府操盤下,長期以來的表現並不理想。今年截至6月底,公務人員退撫基金報酬率爲3.69%,勞動基金(編按:含勞保基金、新舊制勞退基金及就保基金等)報酬率爲3.76%。

在報酬率不到4%的情況下,很難阻擋高齡、少子化帶來的退休基金財務困境。想提高退休基金績效,陳鵬認爲,可有2種做法:

做法1》管理機構法人化:如美國加州公務人員退休基金(CalPERS)即設立管理委員會,以行政法人的方式,負責監管基金投資與風險控管,既能找到專業人士管理,也杜絕外在政治力介入基金操作,讓基金保持管理、投資獨立性

做法2》將另類投資納入組合:近年來,臺灣也有不少學者建議退休基金可投入另類投資,如高速公路等基礎建設,或私募基金及避險基金等。

不過,陳鵬也強調,另類投資的專業性很高,又非公開市場資訊較不透明,因此必須搭配管理機構法人化及管理制度纔可行。最後他語重心長的說,年金改革是世界各國都待解決的重大難題,非臺灣獨有,當政府無力完全負擔民衆退休金來源時,民衆一定要有靠自己的決心與能力,纔不怕將來會成爲下流老人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Smart財經好讀

★同時擁有多個行事曆 有辦法合而爲一嗎?★想減輕房貸壓力  我該轉貸嗎?★15檔步步高昇股 財報佳、下半年營收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