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生而爲人太難得了 所以要好好活着!

作者藤原進三,臺灣人日本京都大學法學碩士,京都產業大學法學博士。摘自:《凡一‧一凡》

●精選書摘

For:Dear一凡、凡一這次你們提的兩個問題,不只是可以寫一套哲學神學全集而已,應該說人類自古迄今的歷史,就是爲了追尋這兩個問題的答案而寫成的。

面對這兩大疑問,必須先從〈問題二〉開始討論。怎樣才能活得快樂?我的答案是:「人生沒有真正的快樂可言!」所有的快樂都是假象,都是暫時的,都是終究要消失的。快樂,不是人類生命本質,任何有形、無形的,看似快樂的事物,到最後必定會毀滅破壞成爲苦。

既然人生根本無樂可言,那麼〈問題一〉就非常重要了:人爲什麼要活着?我的答案是:「生而爲人太難得了,所以要好好活着!」試想:所有的次原子粒子以這種形式結合得這麼好,又具備這樣的心靈意識,將之納入這個時空架構中,在不知什麼因果關係作用下,又恰好成爲我們的孩子,被取了一凡(凡一)這個名字,這……這機率實在太低太低了吧。人身難得,悉達多曾經如此比喻:隨便往茫茫大海的任一處丟個救生圈深海海底的一隻海龜無意地往海面浮出,浮到海面的那一刻,海龜的頭,恰好套在這一隻任意漂流的救生圈之中,這樣的機率,夠低了吧。但,生而爲人的機率比之還要更低。換句話說,爲什麼活着最重要的一個理由,就是好不容易有機會以人的生命形式存在,若不好好活着,就太可惜了。

既然人生有苦無樂,又難得活着不應輕易放棄,那究竟活着要幹嘛?究竟要怎麼活?這纔是問題的核心,分成以下幾個層次討論:

一、生命本質意義思索除了快樂是一種目的價值之外,「人,是什麼?」是另一個作爲人活着, 非常重要(甚至,比苦樂更重要、更超越)的目的和價值。爲什麼呢?什麼是人?人的生命意義何在?我的論點演繹如下:

(1) 人的存在(Being),是爲了要經由這自我的實存(existence),去實現「人的成爲(Becoming)」。成爲意味着我們每個人是一種「未完成」的生命體。活着,是一個轉變的過程,去把原本作爲「人」未完成的部分予以完成。

(2)人的本質(Nature),在尚未完成的階段,是一種流動、變化的東西,而且往往同時伴隨着許多相互對立的成份,例如:「自由╲約束」、「超越╲倒退」、「歸屬╲疏離」……等等。

(3) 「人」和其他生命最重要的區別是:人知道自己在走向死亡,而且是面對着死亡而生活、生存的。這種「死亡意識」,讓人認知到自己的生命是一個整體,是從出生到結束的時間延伸。使得人和時空建立起了一種與其他生命不同的關係—能夠產生「人生模式」和「行動方針」的關係。(動物的生命終結,只是「消滅」。死亡,只對人發生意義。)

(4) 人的本質:未完成性和生命認知:死亡意識,構成了人可以定義爲一種具有「人格性(personal)」的生物。人格性是人之所以爲人,和其他一切生命作出最根本區別的所在。人格性的內涵包羅萬象,真、善、美、愛、恨……。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叫做:「自由」。人作爲一種存在物的中心本質,最具體又最抽象的,足以定義「人是什麼?」並回答「人爲何而活?」的就是自由。

(5) 什麼是自由?自由不是任何東西,我們替它下定義的時候,往往只能用否定句型表示:「行動不受限制」啦、「不是某人的奴隸」啦、「沒有被命令束縛」啦、「沒在坐牢」啦……。自由是「限制的缺席」,是一個尚未填滿的開放空間,是一種空曠領域。這種「否定性」,構成了人、人格,以及生命意義的重心。

(6) 人的存在,就是自由的開端,實存的開端,精神的開端。自由根本上是虛無的,它不是神所創造的。就算神從虛空混沌中創造了世界,就算這世界按照有秩序的方式進行運演,人還是必須而且可以行使自己的自由,在其中去體驗創造性,去塑造自己,去決定自己要「成爲」什麼,這就是「意志的自由」。

(7) 因爲有着創造自己的自由意志,我們每個尚未完成的半成品,活着就處在「成爲人」的過程中,塑造自己,也塑造自己所身處的這個世界、環境、社會和歷史。但是,人的自由總是有限的,未來,總是被過去和現在的許多事實所限制住,所以人的未來,無法完全自由地開放,因爲我們都站在被給定的時空和現實條件中。

人的自由受到侷限,又被召喚着追求自由,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張力,這種爲了自由而 拉扯生命的張力,經常伴隨着憂懼,會暈眩,會害怕,反而變成了會「逃避自由」。

★圖、文經商周出版授權,摘自《凡一‧一凡》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