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模式改變 牽引臺商撤陸潮

臺積電將加碼在美投資,圖爲位於加州荷西設計中心。(摘自google)

臺積電要到美國設廠,對兩岸產業分工模式也帶來反思。北京清華大學臺研院副教授李應博指出,在陸美貿易戰下,處於全球生產網路變化期的臺灣企業,必將受到顯著影響;他指出,臺灣產業的代工模式正面臨挑戰,兩岸基於貿易的產業分工效果日趨弱化,臺灣在大陸製造業投資優勢迅速減弱,導致近幾年出現了臺商撤離現象;他建議,兩岸產業可創設共同的經濟門檻,建立協同模式和融合體系,以深化合作

李應博表示,2018年初美國單方面提高關稅以來,全球貿易形勢急轉直下,不僅擾亂國際間正常貿易秩序,也使很多由美國跨國公司主導產業鏈國家地區,承擔了貿易鏈到產業鏈的傳導效應,產業鏈碎片化和斷裂風險顯著增加;臺灣的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高達67.6%,且出口美國所佔GDP的比重高於南韓中國大陸,處於全球生產網路變化期的臺企,必將受到顯著影響。

李應博認爲,在當前全球產業格局重新洗牌過程中,臺灣產業的代工模式面臨挑戰,跨國企業培育自己所能掌控的產業價值鏈時,逐步會將臺灣「擠出」;代工廠由於無法掌握整體產業鏈,核心關鍵技術無法獲取,面臨較高的「可替代性風險」;而大陸臺商作爲美國的代工廠,這些年來爲美國很多關鍵製造業提供零組件,從全球生產網路看,國家地區間的貿易網路早就在全球化中融爲一體,長期貿易摩擦結果將是「一損俱損」。

他認爲,兩岸企業在價值鏈上的分工特點爲:大陸企業集中在製造環節,臺企主要居於產業上游研發及中下游集成和品牌階段;如果只是以美國作爲終端市場,企業可以通過在生產網路中的垂直整合,通過轉移終端市場來規避損失,但對那些只以大陸作爲生產製造基地,給歐美企業代工的大陸臺商而言,因其生產的半成品要出口到歐美國家,面臨的不確定性將因此顯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