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二代赴陸 深化陶瓷工藝引領創新風潮

大漢窯藝術館館主林詩閔。(圖/中新網)

林詩閔,生於臺灣、成長於臺灣,是陶瓷界的第二代,其父林明德在臺灣陶藝界享有盛譽。2000年,林明德來到上海,在淮海路開設店鋪,將臺灣的作品空運至此販售,同時在上海創辦「大漢窯」品牌,並在2003年建立了生產基地。

林詩閔自小就跟在父親身旁玩泥巴,大學畢業後,他在臺灣從事廣告設計和經營潮流服飾店的工作,並取得可觀的收益。不過,自2006年,大漢窯接到爲國際頂級賽事製作高端瓷器禮品的大單起,便陸陸續續的接到多項賽事、展會的禮品及爲名酒訂製酒瓶的訂單。大漢窯也在大陸業界聲名鵲起,林明德便向兒子發出了赴陸共事的邀請。

經過三日的再三考量後,林詩閔決定放下手中所有的事物,來到大陸與父親一起經營生意。當時訂單衆多且工藝要求繁複,以高端禮品瓷爲例,定製器型後,須把圖案手繪至瓷上,反覆燒製八至九次,窯溫高達1340℃,從泥巴到成瓷,從設計到出廠,整個工序大概要花40天至60天,成品率卻只有70%左右,因此他決定要在技術上持續鑽研、創新。

走訪江西景德鎮、浙江龍泉、福建德化、河北唐山、山東淄博等大陸衆多知名的產瓷地後,林詩閔決心往點釉描金技法、典雅富貴風等本來就具備的優勢基礎上繼續創新。2021年,在考察過南京後,林詩閔被當地的歷史文化底蘊所吸引,透過臺青引薦,他以江西景德鎮爲生產基地,將大漢窯品牌展示區搬到南京。

現今陶瓷用途廣泛,包括生活用瓷、藝術用瓷、科技用瓷、文化藝術用瓷等。林詩閔觀察到年輕人更青睞在地化、有個性的陶瓷用品,便推出琺瑯彩馬克杯、卡通瓷器擺件等商品,大獲年輕客羣喜愛。每逢週末,不少家長會帶着孩子來到大漢窯藝術館,穿上漢服、體驗書法、彈古琴、參與手拉坯製作瓷器的手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