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童心怎會無聊? 黃鼎殷:回到內在小孩
小朋友在三位一體的狀態中學習,累積技巧與智慧,是黃鼎殷認爲的心智最佳使用狀態。上一期的專欄中,黃鼎殷曾經提到,與內在小孩連結、重回赤子之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觀察小朋友,他也提到蒙特梭利的理論:「現在大家認識的蒙特梭利,是他徒子徒孫演變出的各種兒教理論,但事實上都只有取蒙特梭利的一部分。簡單說蒙特梭利有幾個特別的發現,我們上次已經談到第一個叫吸收性心智,第二個叫敏感期,第三個叫工作。」
黃鼎殷說:「小孩子學習是沒有邏輯的,他不會跟隨一個教本,我把它稱作爲『學習、工作、遊戲』三位一體。學習中有工作與遊戲,工作中有學習與遊戲,三件事情成爲一個金三角,是吸受性心智的最佳狀態。」
既然心有最佳使用狀態,相對也就有不佳的使用狀態,黃鼎殷解釋:「比較不佳的使用狀態,就是你脫離了心的發動點。我形容爲『沒有感覺而被迫去做』。你做很多事情的時候,沒有任何感動、感覺,就遠離了心的最佳使用狀態。」
被迫去做事情我會很不爽,這難道不等於有感覺嗎?黃鼎殷回答:「那是情緒。老闆叫你做一件事,你不爽,那叫被迫後的不爽情緒,完全不等於心有感覺與感動,兩種狀況天差地遠。當人感覺被迫、不爽,但又礙於生活或生存必須繼續時,便會進入理智或理性,這也是不佳的使用狀態。」對一件事物沒有感動與感覺,產生不得不做的情緒時,便會用理智逼自己進行,常常可以聽到一句話:「迫於無奈討個生活。」就是這個情境。
「但使用理智或理性的狀態,還不算太糟糕,很多人還是可以闖出很大的事業,外在看起來還是可以很成功,更糟的狀態是使用衝動的情緒。」使用理智,事情還可以進續進行,但若使用情緒,可能就會動不動想辭職的念頭,不斷換工作,或是不論男女,每天都像大姨媽來或更年期一樣難溝通難相處,這些都是使用衝動情緒的狀態,黃鼎殷說:「不論偏向超級理智或是偏向超級衝動,都是理性與感性斷裂。因爲可以同時統合理性與感性的,是背後那個心。」
心,就像一輛馬車,理性與感性各是一匹馬,兩邊同時向前拉,輪子纔會滾動,黃鼎殷指出,「單獨使用理性與感性的學習率很低,第一,只能掌握到局部的資訊,第二,只能處裡局部的資訊,第三,只能做出局部的反應,三個局部形成一個較低階的學習狀態。所以觀察小朋友,你不用教、不用逼,他自己就會研究某樣東西;除非父母或老師干擾,不然他可以很專注的不停繼續。一個在從事他想做的事情的小孩,你打斷他,他還會生氣,因爲他正做到一半,節奏被大人打亂了。」
良好發揮吸收性心智,就是回到內在小孩,而且好處很大,「當我的心,依據我的感動、跳動、共振,就是一個心『在』的狀態,理性與感性會同時運作,而且甚至超乎理性與感性,因爲還有直覺會出來,但我不會說直覺等於心,直覺只是心的一個作用的方法,當直覺出現時,是一個全面打開的狀態,你做任何事情都會很甘願很專注,根本不會有時間去翻攪情緒或感到被壓迫。」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114期/3月號】
更多精彩文章,請上魅麗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