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常被誤認正常老化 記憶衰退加3症狀才能確診
「記憶衰退」並非是失智症唯一症狀,還包含其他症狀如空間認知、理解力、語言能力衰弱等現象。(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臺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年長者經常困擾失能與失智,失智症已是臺灣不可忽視的問題!根據民國101年全國失智症盛行率調查發現,65歲以上長者中每20人即有1 人罹患失智症,以此推估臺灣65歲以上失智症患者近約13萬人。
記憶障礙非失智症唯一症狀 空間認知、理解力、語言能力都會衰退
安南醫院神經內科林義濱醫師表示,失智症患者通常會有記憶障礙,不過忘記某些事或某些人不一定代表就是罹患失智症;失智症是必須經由專業醫師一系列嚴謹測試及檢查後,才能斷定是否罹患失智症。
隨着年齡增長記憶力變差現象,很多人應都有類似老化經驗,如把菜放進微波爐加熱,但飯吃到一半纔想起菜在微波爐裡,不過,失智症患者不同的是,會連「把菜放到微波爐裡」這件事全都忘記。
此外,失智症患者記憶障礙之嚴重度和廣度也較高,常見容易健忘、不斷重複地問問題,這與一般老化的記憶衰退還是有明顯差別,因此「記憶衰退」並非是失智症唯一症狀,還包含其他症狀如空間認知、理解力、語言能力衰弱等現象。
失智症就是「阿茲海默症」嗎?林義濱說,阿茲海默症爲失智症的一種。一般來說,失智症主可分成退化性、血管性、混合型與其他因素等四大類;其中,退化性失智症,如阿茲海默症爲失智症最大宗,約佔六至七成。
林義濱解釋,阿茲海默氏症發病年齡介於40至90歲,常見在65歲以後,特性爲具有兩種以上之認知功能障礙,合併記憶功能持續性惡化,而且病人無意識到自身已有障礙,因患者腦部神經細胞受到破壞。
臨牀發現,類澱粉斑及神經纖維有糾結,明顯看出腦部有萎縮;類澱粉斑塊是由一種名爲β澱粉樣蛋白之蛋白質組成,堆積在神經細胞外部而形成斑塊,經年累月下來會逐漸瀰漫全腦。
林義濱透露,失智症早期症狀和老化類似,故易和重度憂鬱等疾病混淆,加上病情進展時程長達數十年,患者症狀可能單一或同時出現,讓失智症診斷相當不易;雖仍不確定腦部堆積類澱粉斑塊是否就是造成阿茲海默症腦神經細胞死亡,但可確定類澱粉斑塊早在失智症狀出現前的15~20年就開始逐漸形成,是故大腦類澱粉斑塊成爲鑑別失智症最早期指標之一,因此,精準診斷和及早確診非常重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