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忠言逆耳 李登輝甩了大前研一─再認識中國的意義(八)

2003年4月,主張以「中華邦聯」解決兩岸對峙關係的日本國際趨勢專家大前研一,在臺北市一場 「探索中國前瞻臺灣產經論壇中,針對中國未來的前景及兩岸未來的走向發表演說。(本報系資料照片

發展解決發展的難題

廣西的城市發展,連結東南亞國協快速成長,這是大陸發展的地利優勢。當然今天也面臨很多問題,是發展帶來的問題,不是貧窮落後帶來的困難。發展帶來的問題,可以靠發展來解決。貧窮的問題難解,發展的問題可解。

趨勢專家大前研一,初期對大陸發展預測,頗得李登輝共鳴,二人交情甚佳。陳水扁當選總統,花了巨資,請他來臺演講,以佐證李登輝,謹慎西進大陸,戒急用忍的正當性。然而他卻建議,「臺灣需要跟着中國大陸發展」,尤其閩(福建)、臺,兩地合組一個發展區塊,互補長短,更有利臺灣發展。自此以後,聽說李登輝就不再與他往來了。

中國大陸持續發展,是人類的資產,中國大陸的崩潰,是人類難以承受的負債。十四億人口,掉進崩潰、動亂的過程,或十四億人口,可以不斷的往前進步,都會有不同的世界想像。對世界又會有何正負面的影響?中國大陸崩潰,臺灣從此過着幸福快樂日子?抑或面對不可承受的災難

現象的中國

大陸現在每年有一億數千萬人次以上出國,而且快速增加中,會讓中文在世界的使用,發生改變。去歐洲旅遊,不用再擔心語言不通,旅遊手冊景點導覽耳機,大多有中文。同時巨大的市場吸力,不斷成長的實力全世界要走進中國謀利,中文的地位,當然會提高。

一九七○年代,大陸發起以衛星導彈原子彈吸引力,以國際強權爲號召的迴歸認同運動,號召臺胞海外華人,迴歸到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沒有發揮作用。因爲那不是真正的偉大,更不是真正的強大。

當年我曾這樣說,如果有一天,外國老師說:「各位同學,你們要學中文,如果不學中文,你們就沒有前途。」我才相信這是偉大的中國,這纔是真正的強大。這個現象,現在正在全球發生中。

中國與世界正在相互改變、調適中

以前我們讀書流傳一句話,「來來來,來臺大,去去去,去美國」,現在,可能不再那麼需要了。英文仍然是很重要,但對生活於中國大陸的人,無論是創業、就業,再也沒有那麼必要性了。

所有外國的CEO到中國,必須學習中文,因爲大陸市場夠大、夠利益、夠吸引人,如同到美國工作,我必須用英文,用翻譯做不了事。

當一億數千萬以上人次,逐年增加地出國,會讓世界發生語言的改變;當十四億內需市場夠吸引力,世界就須符合,中國大陸訂下的標準。

我預計到二○二五年,上海投資銀行薪水,可能定會紐約同水平。假若在一九九七時,香港港幣爲人民幣,亞洲金融中心,必是香港,上海怎麼搶,也輪不到。大陸強大了,港幣幣量太小了,即使它有很好的條件,也與美金連動掛勾,但是未來勢難面對上海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