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添福:應由社福轉型產業化
理財週刊發行人洪寶山(左)、賴添福(右)。(圖/理財週刊提供)
國家發展委員會研究推估,二○二五年臺灣就可能邁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指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將佔全國總人口的20%以上,相當於三.四名年輕人就要扶養一名老人,使得長照需求也大幅增加。爲因應社會高齡化,政府也在二○一七年開始實施長照2.0政策。但政策實施至今已四年,臺灣的長照獲得了哪些幫助?又有哪些問題需要改善呢?
長照2.0的問題
在《長期照顧服務法》第九條有提到,長照提供方式分爲:居家、社區、機構住宿三種,爲因應長照服務需求多元化,政府推動長照2.0政策,希望能借由提供專業照顧、交通接送、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喘息等服務,以減輕家屬照顧壓力、減少長照負擔,建構以社區爲基礎的健康照護團隊體系。過去長照1.0政策花了十年才照顧到九萬多人,而長照2.0政策實施約四年就照顧到近三十二萬人。
可惜的是,一開始的長照2.0政策宗旨是:希望藉由家庭、社區的力量來協助需要照顧者,也就是家中還有主要照顧者的家庭,因此在2.0照護網中未將住宿式長照機構納入其中,這也使得家中沒有人力可擔任主要照顧者的家庭,無法使用長照2.0政策提供的服務,必須得仰賴聘請外籍照護工或是住宿式長照機構。
但畢竟年代不同了,過去家庭的人力資源多,沒有照顧人力缺乏的問題,長者大多不願意去住所謂的養老院等住宿式長照機構,但現在的父母頂多生一兩個,孩子也許都過得比父母苦,哪還有多餘的心力去照顧父母?這時就是住宿式長照機構派上用場的時候了,但卻沒有完善的補助或配套措施。
衛福部推估臺灣目前有長照需求的人應有八十二萬左右,起初的長照2.0政策僅照顧到接受居家與社區照顧的三十二萬人,約39%左右,其餘未受惠的則分爲:聘請外籍看護工的家庭約二十四萬人、未申請長照2.0政策並自行照顧的家庭約十六萬人、居住於住宿式長照機構的十萬人。其中對於居住在住宿式長照機構的人而言,可說是負擔最重卻又無法獲得任何補助,在多方奔走下,政府終於在二○一九下半年推出補助方案(*注)。
此外,目前臺灣現有的住宿式長照機構約一千六百家左右,約可提供十萬個牀位,但若以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指標數據爲標準,住宿式長照機構的供給應該至少要有需要照顧者的兩成才行,也就是說目前住宿式長照機構應該要有16.4萬個牀位,其實還相差了6.4萬個牀位,若再遇到像是二○二○年一整年受到疫情影響,使外籍照護工無法來臺的情況時,原先聘請外籍照護工的這些家庭,就只得將需要照顧者送到住宿式長照機構中,此時臺灣的住宿式長照機構供給就更加嚴重不足,且長照需求每年約成長三萬人左右,相當於每年還須增加至少六千個牀位。
「現有供給應付不了需求,政府推動的長照2.0政策也不夠全面」,隨着年代改變,經濟條件較一般的家庭,可能面臨沒有人力可照顧需要照顧者,而經濟條件較富裕的家庭,長者也可能不想和子女一起生活,因此住宿式長照機構的需求勢必會逐年提升,其供給如何追上需求?
社團法人臺灣老人福利機構協會理事長賴添福說,現行的《長期照顧服務法》第二十二條有規定住宿式長照機構應以財團法人或社團法人設立之,也就是說以現況來看,住宿式長照機構的設立門檻很高,而人力資源也相當不足,且從事長照工作者普遍社經地位低,也就更難吸引人才流入這個產業。
更重要的是,政府目前將長照產業認定爲社福政策,導致相關收費被強制壓在一個很低的天花板上,若住宿式長照機構經營者想提供給長照工作者更好的待遇或是將機構服務品質提升,都勢必會導致成本增加,但這些成本無法轉嫁到使用者身上,經營者只能自行吸收,因此當然不會有經營者願意去提供給長照工作者更好的待遇或是提升機構的服務品質。
再加上政府目前強力推動長照2.0政策,更產生了磁吸效應,「相較於需要二十四小時輪班的住宿式長照機構,長照2.0政策中的長照管理中心僅需要提供平日日間的照顧服務即可,第一線的照護員人才當然會優先選擇去長照管理中心工作。」
賴添福認爲,臺灣的長照應該轉型產業化,取消收費標準的天花板,使提供的服務可根據不同的收費標準而定,像是經濟條件較佳的家庭,就可花費較多的金錢來換取品質更好的照顧條件,而經濟條件較一般的家庭,也有可對應到一般收費的照顧機構,讓機構經營者可有更多的收入來源,使長照工作者的薪資福利提升,才能讓更多人才願意踏進長照產業。
但現行的《長期照顧服務法》第三十五條則規定長照機構之收費標準應由主管機關覈定,而目前主管機關將長照認定爲社福政策,故大多不願接受長照機構調漲收費,使得目前現有的長照機構無法藉由不同的收費標準來增加服務以外的附加價值。
長照要產業化,賴添福認爲,政府的政策定位應該要調整,若政府持續將長照定位爲社福政策,那政府自身的能量就要足夠強大才能支撐日漸增加的需求,但當政府支撐不了時勢必要仰賴民間支援,這時將長照產業化就成了吸引民間機構支援很重要的誘因。此外,將長照產業結合ICT(資訊及通訊科技)、IOT(物聯網),引進智慧化照顧模式,不僅可以緩解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減輕照護員的工作壓力,且可透過高科技智慧應用,改善社會對於長照工作者的刻板印象,進而提升他們的社經地位。
扭轉長照舊觀念
隨着世界各國都逐漸邁入高齡社會,長照產業可說是相當重要的一項趨勢,再加上醫療技術日趨進步,未來的長照不僅是所謂的長者日常生活照護,更可擴及至長輩的生理養生、心靈陶冶等樂齡化層面,長照機構也將翻轉過去傳統的如醫院般冰冷、老舊的形象,現在像是長庚、日勝生等大集團都已開始建築養生村、樂齡宅等,使長照能有更新穎更有溫度的選擇,而這也是應督促政府開放長照轉型產業化的關鍵。
賴添福認爲,未來長照全面開放產業化後,長照機構將會走向國際化、品牌化,而機構相互的良性競爭也會使品質更加提升,讓業者、民衆都能創造雙贏的局面。
*注:入住之住宿式長照機構有符合「一般護理之家、精神護理之家、老人福利機構(包含長期照護型、養護型、失智照顧型,安養牀除外)、身心障礙機構、退輔會所屬的榮民之家(自費失能養護牀、自費失智養護牀)、兒童及少年安置及教養機構(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委託安置且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證明者)、住宿式服務類長期照顧服務機構等7種,且實際入住天數達90天以上並有符合排富條款者,即可申請。
本文作者:洪寶山
(本文摘自《理財週刊1063期》)
《理財週刊10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