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民間可以亢奮 廟堂卻很清醒─再認識中國的意義(十)

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村民,脫貧前後的生活對照畫面。(新華社

十年來,仍是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格局,仍沒有改變,但七個「是……但仍是」的內容,己發生了變化

1.增長速度減緩了,但能源資源增多了,環境、環保、生活文明顥着改變了,並列爲國家治理目標

2.產品質量顯著提升,不再只是或依賴低端產業鏈

3.逐漸擁有更多自主的核心技術,尤其在互聯網、5G通訊、AI人工智慧、無人機、電能……等,已能製造更高端的產品外銷

4.社會就業壓力仍大,貧窮仍需攻克,是最難啃下的硬骨頭

5.中西部開發與一帶一路開步並進,但仍須調適改善,加大力度

6.民生已長足改善,社保、健保尚須改革求進步。

7.肅貪力度加大,己顯成效,仍需貫徹執行。公平社會健全法治人權維護尚須努力。

所以,習近平在十九大上說:

「中國人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沒有變。」

「中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二○二○年五月二十八日李克強在兩會坦言大陸現狀是:

「中國是一個人口衆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們的人均年收入是三萬元人民幣,但是六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一千元」;「一千元在一箇中等城市可能房租都困難,現在又碰上疫情,疫情過後,民生爲要。」

二○二○年六月十五日大陸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

「六.一億人,年均人收入一萬一千四百八十五元」,月收入約一千元。

所以李克強要求:

「紓困政策,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用於保障基本民生的。」

「各級政府都要過緊日子,絕不允許搞形式主義,幹那些大手大腳花大錢的事。」

從十年前溫家寶,到三年前習近平十九大報告,再到今天李克強的宣示,不難看出,中共高層、國家領導人,對於真實的中國,一直有清醒的認識。沒有被「厲害了,我的國」等訴求搞昏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