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數字化轉型凝聚融合力量

上海徐彙區行政服務中心大廳。記者 王翔 攝

編者按

首屆進博會前夕,《經濟參考報·高端智造》曾以“上海製造借第四次工業革命凝聚轉型力量”“上海極速隆起知識經濟產業帶”爲題,對進博會爲何選擇在上海舉辦進行了深入解讀,並對上海在全球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地理樞紐地位進行了獨到的分析與展望。兩年過去了,上海隨處可見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深刻烙印。在科技創新和技術擴散上,上海不僅打響了“上海製造”這塊金字招牌,還打造出超大型城市精細化治理的閃亮名片,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持續放大着進博會的溢出帶動效應。上海不斷加快城市現代化治理、數字化轉型,參與全球合作競爭、配置全球資源的實力也在不斷提升,爲“上海製造”乃至“中國製造”賦予新的使命和新的內涵。

打造中國城市高水平治理“上海樣板

□記者 何欣榮 胡潔菲 周琳 上海報道

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是上海城市治理的兩塊金字招牌。上海一直在積極探索一條超大城市治理的新路子,爲中國城市高水平治理打造“上海樣板”。

“一網通辦”持續攻堅提升

今年2月份正式上線以來,上海市數據中心開發的本地版健康碼“隨申碼”逐步融入市民生活。“隨申碼”所依託的上海“一網通辦”系統,也迎來了總門戶上線兩週年, 其提供的“網購式”政務服務已成爲超大型城市精細化治理的閃亮名片。

誕生於非常時期的“隨申碼”,不僅與長三角的一體化防控形成了有力呼應,而且從未停止自己的進化步伐,適用羣體不斷擴大,使用範圍不斷擴展,看病時當醫保卡、乘公交時當公交卡、去游泳時當“健康證”……如今,依託“一網通辦”和大數據賦能,“隨申碼”已經滲透到居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在多個領域創新公共服務方式。

上海市大數據中心主任朱宗堯說,目前“隨申碼”每秒最高可支持8000人同時訪問。“留了很高的訪問餘量,之後可以支持更多新的便民應用。”

根據規劃,未來“隨申碼”還有更多應用空間:在社會治理領域,上海探索將“隨申碼”應用到小區管理、治安管理、人口普查等;在交通城建領域,對有條件的停車場試點“隨申碼”停車付費……上海萬達信息副總裁王兆進說,隨着大量的生活場景能用上“隨申碼”,“一碼通城”加速走進現實。

“讓企業羣衆政府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2018年,誕生不久的上海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提出了這樣的目標。兩年下來,從“能辦”到“好辦”,從“好辦”到“願辦”,“一網通辦”正在持續攻堅提升。

“一網統管”重塑治理模式

10月21日,上海市“一網統管”市域物聯運營中心正式啓用,近百類超過510萬個可共享數據的物聯感知設備納入市域物聯網運營中心共享和計算,每日產生數據超過3400萬條。

這一運營中心致力於解決分散建設運維管理不到位、數據非全量、共享不到位等問題,統籌上海物聯感知基礎設施的有序建設和智慧運維,爲城市生命體徵提供實時感知數據,並推動物聯數據與公共數據、社會數據的融合,豐富城市運行管理的神經元體系,更好地支撐“一網統管”、賦能城市運行管理。

以水質安全爲例,六大類近6000個物聯感知設備採集的各類物聯數據不斷匯聚,對接上海市四大水源地、39家水廠和管網監測數據,總計約800個在線監測點,類型包括水壓、水質、水量以及設備工況和水庫水位等。通過這些實時數據,可以準確消除壓力波動和傳輸信號干擾,從而精準地識別出可能影響供水安全的因素。而且,監控數據還可以對水廠運行健康狀況進行動態評估,實時計算出每個水廠的運行健康指數和綜合得分,爲分析和預判供水安全態勢、制定應急保障預案等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這個平臺把政務數據中涉及物聯感知的數據,和社會、企業、機構以及來自多方面的數據,一併泛在接入。”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市城運中心常務副主任徐惠麗說,此舉目的是實現在應用場景上的共同推進和研發,同時對數據實現全量、全生命週期的管理,幫助城市管理者更好地判斷決策,從而賦能城市管理。

對於即將召開的進博會,這一運營中心也已經進入“實戰”狀態,運用各種智能化手段,提升進博會的服務質量以及保障過程當中的管理水平。目前,大量的物聯感知設備就用在了食品安全、企業服務、環境生態監測等方面。

徐惠麗將“一網統管”形象比喻爲城運體系的“放大鏡”“望遠鏡”和“內窺鏡”。這個“智慧大腦”,串聯起公共安全、綠化市容、住建、交通、應急、民防、規劃資源、生態環境、衛生健康、氣象、水、電、氣等領域,爲整座城市鋪開了一張“安全網”,讓城市越來越高效、越來越便捷,市民對美好生活更有獲得感。同時,通過基層主動打造的多種小程序、輕應用,城市治理也有了更多的“感知力”。

“一網統管”服務城市運行,不僅是技術革新,更重要的是一種治理模式的重塑,以現代化手段助力治理全方位改革。通過線上線下的聯動,上海正在推動城市治理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機交互型轉變,由經驗判斷型向數據分析型轉變,由被動處置型向主動發現型轉變。

“兩網融合”落腳點是“用”

趁着午休,在上海市徐彙區工作的程序員趙正榮,來到徐彙區行政服務中心查詢自己的社保和公積金餘額。取號、刷臉查詢,一共只用了10分鐘。2018年上海啓動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改革以後,這裡就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大廳,被點贊爲“環境最好、智能最強、人氣最旺”。

就在這個網紅大廳樓上,一個超級“算法工廠”初見端倪。徐匯城運中心的大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網統管”的“一樑四柱”架構:“一樑”,指的是區級層面統一的城運平臺,旨在打造集專業研判、高效協同、綜合決策於一體的城市運維“決策艙”。“四柱”,指的是大平安、大建管、大市場、大民生四大城市治理領域的深化應用,以數字化方式呈現城區全景。

節假日也不打烊的這“兩張網”,作爲上海城市治理的“牛鼻子”,24小時守護城市安全、助力羣衆辦事,真正實現“算力幫助人力轉,政府圍着羣衆轉,資源圍着問題轉”。

在上海打造城市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如果說“兩張網”建設是“必答題”,那麼“兩網融合”就是“加分項”。徐匯的“兩網融合”正在探索打通服務和治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雙向賦能。

“我們在研究‘一網統管’實戰場景時發現,部分場景兼具‘兩網’特徵,其交集點既能服務於‘一網通辦’,亦能賦能於‘一網統管’。”在推進工作中,徐彙區城運中心主任宋開成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一個想法在他腦海中慢慢浮現,“兩張網的建設是不是可以跨前一步?”

“雖然‘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對象各有側重,但精細化的城市治理必然涉及多方面數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徐彙區委副書記鍾曉詠說,把行政服務中心和城運中心等機構整合在一起,“兩網融合”可以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

讓技術圍着業務轉,讓人力圍着算力轉,有了數據當“嚮導”,政府就能圍着民意轉。在這裡,通過市民熱線話題挖掘,總結出噪音擾民、羣租現象等重難點問題,分析和跟蹤市民的情感情況,實現處置閉環,從“解決一個人的需求”升級到“解決一類人的需求”。

上海市徐彙區區長方世忠說,下一步徐匯將打造釋放算力算法、支撐智慧網格的“超級工廠”城運中臺,推動條塊管理隊伍向網格單元集中,打造“一專多能、全崗都通”的“網格全能戰隊”,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街鎮、難事不出徐匯”,從“一網通辦”“一網統管”真正走向“一網通治”,讓城市服務更加有溫度,讓城市治理更加有智慧。

上海市委市政府表示,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兩張網”的最終落腳點是“用”。上海要堅持法治引領,加強制度供給,讓“兩張網”在安全軌道上更有力地牽引城市治理現代化、支撐城市數字化轉型。

建成全球科創中心的“上海答卷”

□記者 周琳 上海報道

“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是中央交給上海的任務。2020年是上海建成全球科創中心基本框架的“交卷之年”。從成果上看,上海這份“答卷”含金量十足,原始創新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黨的十九大報告列舉的6項重大科技成果,蛟龍、天宮、北斗、天眼、墨子和大飛機,上海都作出了重要貢獻;

超強超短激光裝置實現10拍瓦激光放大輸出,脈衝峰值功率創世界紀錄;

誕生國際首個體細胞克隆猴,國際首次人工創建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

全球首張“黑洞”照片公佈,上海天文臺牽頭國內學者參與;

在《自然》評選的年度全球十大優秀科學論文中,2篇中國論文入選,均出自上海。

上海市科委主任張全表示,“十三五”期間,上海實現了原始創新力、產業引領力、環境吸引力、資源配置力的有效提升,科創中心階段性建設目標基本完成。

在上海張江,一個世界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羣如今正初具規模。硬X射線、軟X射線裝置加快建設,光源二期首批線站、超強超短激光實驗裝置預計年內建成,將與上海光源、活細胞成像、神光等設施初步形成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綜合能力最強的光子大科學設施羣。目前,上海建成和在建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已達14個,數量和投資總額全國領先。

上海泰坦科技董事長謝應波是一名“新上海人”,2000年就來到華東理工大學就讀的他,看到同學們做實驗使用的高端儀器、試劑、耗材幾乎全部依賴進口,不僅價格昂貴,服務對接也有諸多不便,萌生了通過改變國內科學服務行業,爲科學家提供更專心、專注工作環境的想法。如今,泰坦科技即將登陸科創板,“哪裡有國家實驗室,就把儀器和試劑送到哪裡”。

“前沿技術創新一定要在上海,因爲上海是擁有最好的營商環境的城市,匯聚了最多的國際專業技術人員,是大的航空航運彙集港,是中西方信息交流的匯聚地。”謝應波這樣說,相信上海在先前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取得的先發優勢,爲未來的數字革命,打下最好的基礎和產業生態。

上世紀90年代明確的“六大產業”(即汽車、鋼鐵、石化、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在上海發展了近30年。如今,城市要始終保持競爭力,必須與時俱進打造有引領性和前瞻性、有控制力和影響力的優勢產業。

一批更具開拓性的產業正加速佈局,原先“六大產業”的基本格局,有望調整爲“3+6”的新體系——“3”指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三大已被明確的先導產業,“十四五”末要實現規模倍增;“6”則指電子信息、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生命健康、時尚消費等六大“新支柱產業”。這“三老+三新”,均要努力達到五千億甚至萬億級的產業規模。

在集成電路領域,上海已經完成製造裝備、材料及零部件、核心芯片器件以及相關新工藝新方法的系統佈局;在人工智能領域,啓動了“上海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2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落戶上海;在生物醫藥領域,九期一、尼拉帕利膠囊、可利黴素片、全景PET/CT、首款腫瘤電場治療產品等一批新藥和高端醫療器械上市和產業化實現重要突破。

以“中國芯”爲例,上海浦東新區已成爲全國產業最集中、綜合技術水平最高、產業鏈最爲完整的地區,2019年全區集成電路產業規模超過1200億元,占上海71.5%,一個區拿下了全國近六分之一的體量。

創業的熱度正在逆勢飛揚。截至2020年5月,上海新設企業達37539戶,同比增長19.1%;日均新設企業1976戶,同比增長31.6%。平均一天有近2000戶企業選擇在上海“誕生”,此“熱度”甚至超過去年全年平均水平。

在衆多創業者眼中,危機的另一面是機遇,選擇上海這個國際金融“避風港”,讓危機進一步縮小,機遇進一步放大。

優良環境,是創新創業者重視上海的主要原因。2020年4月起,上海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實現所有新設企業同步發放電子營業執照和電子印章。截至2020年6月5日,通過開辦企業“一窗通”平臺,上海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已核發企業營業執照13.08萬張,1.52萬戶企業申領了發票,9.95萬戶企業刻制了印章。

如今,這座開放的城市正在將自身設置成爲一個全新的“試驗場”:5G、人工智能等技術,將城市看作一個生命體進行場景研發,用實時動態數據去“指揮”城市的運行,技術有了更大、更嚴密、更豐富的用武之地。

今年5月,一條被稱爲“呵護想象力”的法規正式實施。《上海市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條例》用9章59條,重點以提升創新策源能力爲目標,對以科技創新爲核心的全面創新作出系統性和制度性的安排。

《2020年全球科技創新中心評估報告》顯示,上海年度排名位居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百強城市第12位,比2019年上升4位。瞄準更高更遠的目標,創新永遠在路上。

持續進博會溢出效應的 “上海理念”

□記者 何欣榮 張申博 上海報道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召開在即,大批境外參展企業將如約而至。這些企業中,有的從新朋友變成了老朋友,有的從參展商變成了投資商。持續釋放的溢出效應,推動進博會越辦越好。

鑌宜(上海)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伊萬,是以色列科技企業沃特金(Watergen)中國區首席代表。沃特金公司有一項獨特技術,可以從空氣中吸取水分,並轉換成清潔飲用水。這樣的“空氣制水機”在第二屆進博會上一經展出,吸引了很多國內外客戶的關注。

“第二屆進博會之後,有200多家企業前來洽談合作。基於這樣的良好反饋,我們決定在中國市場大展拳腳。”伊萬表示,沃特金落戶中國的第一步是在上海陸家嘴金融城設立一個貿易公司,如今這一目標已經達成。接下來沃特金還將在長三角選址建工廠,讓生產能力也落地中國。

除了巨大的市場潛力,上海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也是沃特金落戶的原因之一。伊萬說,在落戶的過程中,企業充分感受到了中國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材料準備好之後的兩天內,我們就完成了公司註冊,辦公地點推薦、金融機構對接等各種配套服務也十分到位。”

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第三屆進博會仍將如期舉行。除了原有的“空氣制水機”,沃特金還將在進博會上展示一項新技術——城市垂直農場項目。簡單來說,就是利用集裝箱來種菜。這樣既提供了新鮮食物,又增加了城市綠化。沃特金希望這樣的技術能爲中國“綠色城市”建設提供新思路。

除了沃特金這樣的新朋友,來自意大利的工業設計公司意柯那(ICONA)雖然來到中國多年,卻是第一次參加進博會。多數人可能並未聽過意柯那的名字,卻見過這家公司的“作品”——國內的吉利汽車、一汽集團、上汽集團,海外的蘭博基尼、瑪莎拉蒂等豪車,都用過意柯那的設計服務。

意柯那設計集團亞太區總經理哥倫布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由於出入境政策變化,一些外籍員工滯留海外。關鍵時刻浦東新區政府和陸家嘴管理局“有呼必應”,幫助意柯那解決各類問題,使得企業外籍員工能夠及時回來籌備第三屆進博會。

雖是第一次參加進博會,意柯那帶來的展品卻非常豐富,包括兩輛概念車、一臺無人駕駛汽車底盤。其中的一輛概念車是爲年輕人設計的城市電動車,更多地汲取了智能手機和現代建築美學元素,而不是傳統汽車造型。

“我們決定在中國加大投資,擴展新的業務。中國市場非常活躍,對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很高,這樣的大環境有助於我們不斷地學習和創新。下一步,我們將把中國的5G技術結合在設計中提供給客戶。”哥倫布說。

上海自貿區陸家嘴管理局經發處主管馮吉表示:“從推動企業參展,到吸引外商來華投資,陸家嘴把承接進博會溢出效應的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中。根據參展企業特點,制定‘一企一策’服務方案,爲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在華展業拓業提供最大的便利。”

來自上海商務部門的統計顯示,在今年上半年的兩次重大項目集中籤約活動上,有32個進博會參展商項目落戶上海。得益於進博會的溢出帶動效應,今年1至8月,上海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138.8億美元,同比增長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