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布力年會聚焦數字化轉型,探討製造業升級挑戰

在高質量發展和“雙碳”目標大趨勢下,數字化與綠色低碳“雙轉型”成爲區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必由之路。

2月21日至23日,2024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年會召開。在子論壇製造業論壇上,企業家們探討了製造業轉型升級的現狀、難點與對策。松下(中國)有限公司總裁趙炳弟表示,疫情三年裡,松下沒有像外面所傳說的離開中國,反而增加了17個產業的新生產平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在全球範圍內,中國供應鏈體系最爲完善且最具競爭力。

談及製造業面臨的挑戰,玉峰實業董事長、維生益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康偉表示,首先是產品製造靶向問題,由於之前成本比較低,但隨着勞動力成本的提高,製造業入行門檻變高、投資額更大。其次是製造業進入迭代時期,比如企業家管理和傳承迭代,以及新興技術下創業邏輯的變化。再次,羣雄逐鹿時代下,製造業正在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

王康偉表示,製造業的內捲髮生在創新、差異化或者是品牌化較低的產品領域。由於生產材料、工具、服飾等領域標準門檻較低,當一個潮流出現時,大家都去做。他建言,轉型升級的必要性是做到品牌化,並加強行業和產品標準,配合國家政策把行業標準做出來。同時,製造業研發投入還需持續加大,只有把更多的資金和精力投入到科技研發創新和科研人員身上,給出的正向反饋運轉到公司內部,產品才能不斷迭代。

黑湖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周宇翔在談及供應鏈轉移問題時表示,在面對着工廠供應鏈轉移向越南等國這一情況時,我們通過給工廠補貼或者勞動技能培訓來進一步降低成本,其實很難做。他認爲,現階段已有不少客戶開始思考或已經把部分產品的生產放在越南、印尼等國。儘管大家會認爲當地基礎設施差,工人捲不起來,但在未來三五年裡,越南、印尼等國也將會出現很好的基礎設施,也會有更高技能、更職業化的工人。對比之下,到時候中國製造的成本優勢將不再是優勢。

周宇翔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提及,去年部分中小企業出現產能下降的情況,部分工廠產能在6月處於低谷期。他表示,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工廠消化大量來自疫情前積壓的市場訂單,繼續擴大或者維持生產規模。但國際市場的海外需求降低、外貿訂單遞減,海外訂單的供應鏈發生轉移,其中部分製造業流向東南亞等地區,工廠產能呈現下降趨勢。

製造業正在尋求轉型升級,周宇翔告訴記者,一些如希音上游服裝供應鏈工廠等中小企業,通過發力柔性製造、“小單快反”的方式,提供精準需求預測和靈活供應鏈策略,幫助工廠降低了次品率、退貨率,並能及時應對銷售高峰,從而實現了更高水平的精益生產和運營效率。“希音供應鏈就是典型例子,通過數字化和柔性供應鏈的轉變,工廠一方面可以修內功,通過數據驅動的管理決策來提高自己的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服務。另一方面可以增強自身對外部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的響應速度,實時調整生產計劃,縮短產品上市時間,以贏得更多的訂單。”周宇翔說。

不過,中小企業在實現柔性供應鏈仍需克服一些挑戰,周宇翔認爲,企業本身的“硬件”生產能力需滿足柔性生產的模式,例如設備、人員等是否完備。此外,管理的“軟實力”也需要跟上小單快返的節奏。當一個訂單進來,生產、倉儲、質量等部門需要很快協調好各自的計劃和資源,按時交付訂單。做到這兩點,數據驅動的管理決策和協作模式會起到“工廠中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