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進主流市場的非主流SUV Infiniti QX50試駕開箱《總集篇》
▲影片來源:Infiniti
記者遊鎧丞/新竹報導
端看標題,或許你會覺得我對Infiniti QX50頗有微詞,但事實上並非如此;老實說,昂首挺入二代目車型的QX50,或許在內外裝與動力規格上,總有些向市場靠攏的妥協之舉(甚至還請了NBA球星柯瑞當家代言),但骨子裡QX50仍有些「非主流」的品牌傲氣,這份傲氣反倒成爲一票同級對手之中,所難以企及的獨有性格;這一點與其設定的主要對手Lexus NX系列來說,更是如此。
QX50能做的,就是設法跨過臺灣市場那行之有年的品牌藩籬了。
▲本次試駕的爲Infiniti QX50旗艦款,在臺建議售價238萬元起。(圖/記者遊鎧丞攝,以下同)
在這邊,我想先對Infiniti QX50說聲抱歉;畢竟發表會當中,匆匆一瞥下,我僅對其身型外觀抱持着「中規中矩」的持平看法;但在公辦試駕行程當中仔細端詳一陣後,才發現QX50其足以讓人細細咀嚼的箇中風味。
雖說對比Q30、QX30等早先亮相的小老弟來說,QX50着實忠實承襲了家族最新的設計語彙,展現出「類家族式」的身型線條;但在此一最大公因數當中,原廠設計團隊仍竭盡所能,透過甲盾式引擎蓋、雙弓型星梭水箱護罩、LED頭尾燈組、涌浪式鈑件棱線、新月型D柱、20吋鋁合金輪圈等多項設計,造就出QX50流線、卻又不失個性的獨有外觀。
對我來說,Infiniti QX50就好比那種街上那淡妝優雅的輕熟女,你不會一眼就向他致上注目禮;唯有進一步互動,才能細細品味道其箇中魅力。
▲少了些大破大立的花俏手法,QX50反倒走出了屬於自己的一條道路。
坐進車內,請告別上世代力求「財大氣粗」的車室氛圍,你不由得不說,這次全新QX50真的在內裝上多有調整,展現出更爲精緻、細膩的車室空間;透過Alcantara麂皮面料、金屬飾板、黑色軟質塑料等多方調味,在在都QX50得以呼應其身爲豪華SUV車格,所應有的品牌魅力。
▲在各式高檔素材多方調配下,QX50展現出不遜於歐系品牌的獨特魅力。
當然整體配備上,QX50也可說是近乎點滿,除了採用雙熒幕中控臺(上方原廠導航圖資/環景影像、下方多媒體功能)之外,舉凡三區恆溫空調、BOSE車用音響、雙環式儀表板(中央附數位顯示幕)、HUD擡頭顯示器、感應式尾門、智慧型引擎啓閉按鈕等科技配備也可說是一應俱全;再加上本次Infiniti針對駕駛視角以及手控距離的調整,也讓採駕駛座導向的QX50,能讓駕駛在最不費力的方式,簡單操作車內各式功能。
不過在這邊我還是想要稍稍挑剔一下,身價上看200萬元的QX50,在內裝組裝品質有些可再精進的地方;舉凡像是駕駛座電動調整按鍵、後行李廂一鍵傾倒按鈕等使用率頻繁的部件,實際操作起來總有些鬆散,深怕一個太用力,就有「分屍」的疑慮,這一點與1A2B的同級對手比起來,似乎就差了這麼一點。
▲QX50仍備有全景天窗、BOSE音響等多項高端配備。
至於在主被動安全配備上,Infiniti QX50也相當夠誠意;除了蔚爲主流ICC全速域主動車距維持巡航(0到144km/h作動,可設定時速32至144km/h)、DCA車距控制(車速約5km/h以上開始作動,可施加最多40%的煞車力道)外,同時諸如PFCW超視距追撞警示、PFEB自動煞停輔助附行人偵測、BSW盲點側撞警示、BCI倒車後撞預防等系統,可都說是一應俱全。
駕駛可透過位於右側冷氣出風口下方的按鍵直接針對安全系統進行啓閉,或是透過方向盤快撥按鍵進行細項設定,並不會因爲繁複的功能在使用上造成不便。
▲右側冷氣出風口下方的按鍵,可以直接進行安全系統的各項啓閉。
好,進入到最重要的動力表現上,相信大家應該知道Infiniti QX50本次搭載的是,首度應用在市售量產車款上的2.0L VC-Turbo可變壓縮比渦輪增壓汽油引擎,帳面輸出來到268匹、38.8公斤米;原廠話說的很玄,宣稱這具引擎能因應駕駛狀況,適時調整8:1至14:1的引擎壓縮比,展現出性能與節能兼具的輸出特性,但實際上開起來的感覺究竟如何呢?
▲Infiniti QX50搭載2.0L VC-Turbo可變壓縮比渦輪增壓汽油引擎。
基本上啦,如果沒有使用專業儀器即時監控,在一般行駛狀況下,你很難感受到什麼引擎壓縮比調整的狀況;不過不管是一般模式、ECO或是Sport模式,即便QX50採用的是XTRONIC CVT電子線傳變速箱(模擬8速檔位),但過往低轉起步時,動力被變速箱「吃掉」的狀況可說是改善不少,爲之換取的是更爲舒適、流暢的輸出曲線。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爲排檔頭的造型實在是太過「靈巧可愛」,在操作上總讓人有些不甚習慣(更甚者,我一直排不到N檔…。)
▲這具可模擬8速檔位的XCVT無段變速箱,有效改善了過往低速吃動力的弊病。
即便試駕過程中,我刻意大腳油門去撩撥QX50的脾氣,QX50雖在中高轉速展現出相當優異的動力延伸性,但再加速時卻沒有過往渦輪引擎「貼背一拜」加速猛勁,但這絕非乏力無趣,只是QX50即便有意激情,但仍是緩緩加溫,絲毫未若遺忘其身爲SUV的既有本格。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開啓PCFW超視距追撞警示功能的條件下,倘若你在高速公路上亟欲變換車道進行超車時,系統會因判讀前車、前前車的距離過近,進而加壓煞車降速;好幾次我在高速公路想要超車時,就有出現車子爲求安全距離,而自行降速的現象,這一點在超車時,或許是車主必須先做好心理準備的,要不就先把它關掉吧…。
▲雖說QX50搭載車艙降噪控制、引擎聲浪控制等功能,但不否認大腳油門時,引擎拉轉聲仍毫無阻礙地自防火牆深處傳來。
值得肯定的是,本次新世代QX50以全新的FF橫置前驅底盤平臺作爲基底,並採用前麥花臣、後多連桿懸吊設定,再加上本次試駕車型爲旗艦AWD四輪驅動版,因此在山路彎道表現,絕對是讓人相當期待的一件事。
Infiniti原廠表示,QX50所搭載的四輪驅動系統,可因應路況自動調節前後100:0至50:50的扭力輸出,確保四輪都有足夠的動能及抓地力;實際操駕一陣,你會發現QX50即便定位爲家用SUV,但在懸吊設定仍稍稍偏向短行程、路感回饋直接的特性。
在前後座遊走一陣,我必須說在一般道路時,後座的彈跳碎震及胎噪會稍稍比前座及副駕駛座明顯些,但仍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場景即便轉移至路況稍嫌蜿蜒的山區道路,QX50仍有相當精粹的懸吊支撐性以及指向表現;不過就本質來看,QX50仍是一輛高重心的SUV車款,受限於車身尺碼,難免會出現推頭的現象,但穩紮穩打的動態特性,仍可從容以對一般駕駛現況。
▲另一個讓我比較不習慣的是,QX50的煞車行程比我平常開的國產車設定短上不少,因此時不時就出現「踩死煞車」的窘境。
至於在車室空間表現上,倘若拿着新舊規配表比一比,你會發現QX50本次在整體車身尺碼,可說是下修不少,但車室空間反倒是成反比的提升,這一點着實讓我相當驚豔;不僅後座腿部空間同步上修,就連後座行李廂空間也等比增加。
實際坐在後座,以我「號稱」170公分的身高來看,雖說QX50的後座椅背並無調整功能,但受惠於座椅可前後滑移15公分的設定,我仍可以在不犧牲腿部空間的條件下,找尋最爲舒適的坐姿,再加上後座冷氣出風口設定,QX50在乘坐表現上着實頗有精進。
▲前後座椅整體泡棉設定偏紮實,但充裕的頭部、腿部伸展空間是本次一大賣點。
同時在行李廂設定上,本次受惠於感應式電動尾門開啓、後座椅背64分離設定,也讓QX50擁有895公升至1699公升的收納容積,底板設定也相當平整,在置放大型物件也不成問題,可說是中規中矩的一輛家用SUV。
▲QX50最大行李廂收納容積可達1699公升。
誠如先前所述,我必須說Infiniti QX50在追求銷售突破點的同時,着實在各項表現(內外裝、動力設定)有向市場主流妥協的作爲;但不置可否的是,它仍在競爭激烈的豪華SUV級距當中,仍展現出「非主流」的品牌傲氣;不過單就其完善的產品體質來看,想要突破Lexus、奧迪、BMW等同級勁敵的環伺包圍?應該不會是一件難事。
▲QX50仍有相當程度的競爭力,現在就看後續有無機會突破臺灣消費者的品牌迷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