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熊」厲害!Skoda Kodiaq試駕開箱《乘駕篇》

▲Skoda Kodiaq溫和毫不躁進的動態表現,完美詮釋了何謂「家庭好爸爸用車。(圖/記者鎧丞攝,以下同)

記者遊鎧丞/澎湖報導

誠如先前所述,據Skoda的導入計劃,Kodiaq將會在臺導入1.4TSI、2.0TSI以及2.0TDI共計二汽一柴的動力車型,本次筆者試駕的車型則爲2.0 TSI 4x4尊榮版車型。

▲這具2.0L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帳面輸出來到180hp、32.7kg-m。

原廠人員表示,這具2.0L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透過Miller Cycle(米勒循環技術,有效提升車輛低速牽引的力道,這一點對於車重來到1,738kg的Kodiaq來說,可說是錦上添花。

畢竟以一輛中大尺碼的七人座SUV來說,要如何有效消弭低轉速的重拖力道,可說是當務之急。

變速箱則爲七速離合器溼式DSG自手排變速箱(DQ500)。

▲受惠於渦輪增壓系統以及米勒循環技術,Kodiaq實則也繳出了0-100km/h需8.2秒、平均油耗11.6km/L的動態表現。

實際擺弄一陣,受限於渦輪引擎先天的「遲滯」現象,Kodiaq在低轉起步時,仍會產生片刻的動力空窗期所幸這現象並不明顯;隨着渾厚但不刺耳的引擎轉速逐漸拉高,更可具體感受到流暢的動力傳遞表現。

搭配換檔邏輯相當敏銳的DSG自手排變速箱,倘若沒有死盯着儀表版指針飆升,說真的還很難察覺Kodiaq這頭捷克棕熊,正以一襲狂奔之姿,恣意遊走在澎湖的寬闊道路上。

▲溫和毫不躁進的加速體感,也讓Kodiaq能在兼顧舒適之餘,展現出相當順暢的動力輸出。

雖說澎湖當地並無蜿蜒的山區道路,筆者並無太多機會挑戰Kodiaq瀕臨極限的過彎表現;但受惠於紮實的底盤特性、以及本次4x4四輪驅動設定,還是可以感受到Kodiaq穩紮穩打的彎道特性。

當然Kodiaq畢竟不是身型消瘦的控球后衛,要它隨時來個「神龍擺尾」實則有些強人所難;但輕盈的方向盤轉向手感、乃至於明確的車頭指向性,還是讓筆者能夠輕鬆抓住過彎路線。

別被Kodiaq龐大的身型唬弄了,它還可真是靈活的胖子(笑)。

▲本次試駕車標配19吋鋁合金輪圈,搭配235/50 R19胎款,也展現出相當優異的輪胎抓地力

回到懸吊系統來談,Kodiaq採用前麥花臣、後多連桿配置,阻尼強度可說是軟硬適中、十足軟Q;行經顛簸路面,可有效減少車室內多餘的晃動及餘震高速行駛時,卻又能相當程度地提升操駕穩定性、並有效降低側傾現象。

即便車身重心略高,但安定感十足的乘駕感受,讓Kodiaq也毋庸置疑成爲好爸爸的最佳幫手。

▲優異的車身剛性,也讓Kodiaq在過彎時不會感覺到任何的拉扯感,你只會覺得很穩、很紮實,然後就過了。

駕馭表現如此,回到乘客面的乘坐感受又是如何呢?

坐進車內,基本上前座以及第二排後座,仍擁有相當寬敞的乘坐空間;不管是頭部縱向空間亦或是腿部橫向空間,都可算是遊刃有餘;但前提是,你要完全犧牲掉第三排的後座乘客…。

▲筆者相信倘若單以五人座車型來看,Kodiaq絕對能夠發揮空間最大化的長處;但很不幸地,本次試駕爲七人座車型。

必須承認,在Kodiaq既有的車身尺碼之上,第三排座椅很顯然地是專爲「小朋友」設計;受限於車頂線條的先天條件,第三排乘客的頭部空間可說是毫無縫隙,乘客的膝部空間在第二排座椅維持正常坐姿時,也可說是相當侷促。

再加上第三排座位區並無專屬冷氣出風口,因此開個玩笑,要是出門在外小孩不聽話,就把他丟到第三排關禁閉吧。

▲要如何挪出第三排最舒適的乘坐空間?或許得先好好與第二排乘客商討一下。

至於在行李廂收納空間上,由於多出了第三排座椅,導致Kodiaq初始基本容積僅有270L;所幸在二、三排座椅皆可傾倒的條件下,致使最大收納容積可一舉來到2,065L之譜!

加上平整化的行李廂底板,也讓Kodiaq在載運大型行李物件時,仍可展現出相當強大的收納機能

▲標配電動尾門的後行李廂,在收納機能以及便利性來說,可說是有極盡滿分的表現。

做爲Skoda首款登臺的7人座中大型SUV,Kodiaq絕對可說原廠跨足SUV市場的一大主力;畢竟在Octavia、Superb的帶動下,Skoda可說是在中大型房車市場屢有斬獲。

本次Kodiaq的「新兵入列」,想必也能夠在向來廝殺激烈的SUV戰場,博得一番好成績;雖說最爲重要的正式售價尚未公開,但以本次試駕過程當中,Kodiaq全方位的成熟表現,加上Skoda近年來的「模範生形象」,各家車廠這下皮可要繃緊一點了。

畢竟這輛捷克棕熊可說是「灰熊」厲害…。

▲Skoda Kodiaq成熟的各項表現,絕對夠格成爲臺灣SUV市場的當紅炸子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