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州非遺資源推動旅遊高質量發展

非遺週上,千人手繪蠟染千鳥圖。 餘光燕 攝

5月15日,爲期9天的第二屆中國丹寨遺周丹寨縣萬達小鎮開幕,現場熱鬧非凡,遊人如織。

“小鎮依山傍水風景秀麗、人民熱情、民族風情濃郁。丹寨的非遺項目鳥籠,我花了一個下午時間學習和製作,小鳥籠快完成了。”在丹寨萬達小鎮,江蘇旅客蔣孟舒一邊體驗鳥籠製作,一邊高興地說。

萬達小鎮裡,展出了包括蠟染、刺繡、剪紙等近百個非遺代表性項目,供遊客體驗、參觀。同時,向遊客展示包括苗族飛歌侗族大歌等多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活動豐富多樣,小鎮到處都有非遺文化,非遺滲透在遊客吃、住、行、遊、娛、購中。”蔣孟舒說。

萬達小鎮以苗侗少數民族建築特色,以非物質文化遺產、苗侗文化爲內核,融商業、文化、休閒、旅遊爲一體。小鎮建築體現本地苗侗文化,引入丹寨7個國家級、16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經營業態中,非遺產品佔比超70%。

“非遺+旅遊”爲當地帶來經濟效益,已經多次在丹寨上演。2020年10月,丹寨萬達小鎮成功舉辦首屆中國丹寨非遺周。據統計,非遺周舉辦期間,丹寨萬達小鎮接待遊客26萬餘人次,同比增長88%,實現營業收入276萬元,同比增長184%,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87億元。

非遺巨大價值正被黔東南一步步挖掘,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讓丹寨萬達小鎮、雷山西江千戶苗寨從江沙苗寨等成爲非遺網紅旅遊持續火爆的打卡點。今年1到4月,黔東南州接待遊客達3300萬人次,其中,非遺旅遊佔60%以上。

作爲非遺寶地,如何利用和開發好這些珍貴資源,做到文旅資源“互存互融、相促發展”,近年來,黔東南州一直在探索。

“非遺+品牌”優化旅遊產品供給。爲推動民族文化與生態資源協同發展,黔東南結合銀飾、刺繡、蠟染、蘆笙竹編民族服飾等非遺資源和技術優勢,積極組織培育一批旅遊商品生產基地和非遺企業,打造一批知名非遺旅遊商品品牌,初步形成貴州施秉縣舞水雲臺旅遊商品開發有限公司、貴州黔森源竹編工藝廠等一批著名非遺企業。依託豐厚的非遺資源,黔東南成功打造出“舞水雲臺”系列民族工藝產品、“蝴蝶媽媽”系列家居產品、黔森源竹編系列手工製品、思州石硯、亮歡寨酸湯、丹寨國春銀飾寧航蠟染、石橋黔山古法造紙、苗族泥哨、侗品源蠟染、珠瑤瑤浴等非遺系列品牌。

“非遺+景區”創新文化旅遊體驗活力。黔東南積極探索以“非遺體驗”爲核心驅動力,創新文化旅遊體驗新活力,不斷滿足遊客文化體驗需求,發展景區業態新模式。目前,侗族大歌、侗年體驗、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藍靛澱染技藝、苗年體驗、吊腳樓營造技藝、苗族飛歌、苗族蘆笙舞、銀飾鍛造技藝、刺繡、蠟染等非遺元素和產品已經成爲州內西江苗寨、岜沙苗寨、肇興侗寨、鎮遠古城、丹寨萬達小鎮等重點旅遊景區的核心吸引元素。

“非遺+節慶”凸顯原生態民族旅遊特色。以舉辦舞龍噓花、苗族姊妹節、苗年、侗年、獨木龍舟節、仰阿莎文化藝術節、侗族大歌節等非遺和民族文化節慶活動爲契機,以豐富的民族文化展示活動爲載體,積極打造凸顯民族旅遊特色的旅遊精品線路和產品,吸引海內外涉旅企業和遊客廣泛關注和參與,撬動全州文化旅遊市場。

“非遺+研學”彰顯文化旅遊新魅力。黔東南州結合非遺資源優勢和流佈點分佈情況,評選、公佈一批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非遺傳展示中心(基地)、非遺傳習所。依託非遺場所,串點連線,開闢非遺研學旅遊精品線路,大力發展非遺研學旅遊,即保護傳承、宣傳展示民族文化,又帶動旅遊產業的發展;依託豐富、優質的非遺資源,依託非遺傳習基地、扶貧就業工坊等,推出“苗疆非遺研學主題體驗走廊”和“百里侗寨非遺主題體驗走廊”兩條精品非遺主題旅遊線路,爲遊客提供節氣農事、傳統飲食製作、傳統手工藝製作體驗等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服務類產品,積極促進非遺與旅遊“聯姻”、與脫貧“連線”,讓非遺釋放活力、盡顯魅力。

近年來,非遺資源已經成爲黔東南州旅遊業重要元素,成爲推動黔東南州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全州旅遊業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2016年至2020年,接待遊客4.83億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203.05億元。2017至2019年,通過旅遊扶貧九項工程三年帶動15.56萬人脫貧。(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