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牀「雙手握拳」可自我檢查水腫 醫推消水腫食療!

▲冬天身體代謝循環機能比較慢,容易產生水腫。(圖/達志示意圖,下同)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冬天天氣冷,身體的代謝循環機能相對會比較慢,再加上身體鹽分攝取過多的狀況下,就容易產生水腫。到底該如何判斷自己有無水腫呢?醫師指出,早上起牀後雙手緊緊握拳,如果感到手指與手指之間有腫脹感或是僵硬感,就代表水腫,建議可適量利用「雙豆泡水食療來改善水腫。

中醫師周宗翰指出,身體代謝及血管功能會隨着年齡增長而下降,也會隨着運動量減少而下降,所以不愛運動,年齡又偏大的人更容易水腫,除了雙手握拳的方法,也可用手捏捏自己腰上的肉,感覺軟是水腫型肥胖,感覺硬一點則是脂肪型肥胖。

水腫在在中醫來看也算是經絡氣血不通,周宗翰說明,早晨起來眼睛浮腫四肢沉重無力腹部常會有飽漲感、大腿臀部及腹部的肉都感覺水水拋拋不夠緊實等都是水腫表徵,這時可以「敲膽經」來改善水腫的情形。

周宗翰說明,敲膽經瘦腿是以中醫經絡理論爲基礎,根據肥胖的不同特點,透過對人體穴位、經絡進行刺激,進而達到敲膽經瘦腿、疏通經絡,改善臟腑功能,調節內分泌失調,加速淋巴迴流,促進新陳代謝,充分調動人體的平衡功能,從根本上改善肥胖者身體狀況

▲如果手握拳感覺手指與手指之間有腫脹感或是僵硬感,可能就是水腫了。

周宗翰建議,可從屁股的環跳穴開始敲,臀部的筋膜扮演着大腿外轉的動作,卻是常見緊繃的位置,其中梨狀肌緊繃更會導致坐骨神經受到壓迫,下肢所有坐骨神經支派地方都會感覺到麻痛感,引起下肢神經壓迫,產生水腫,敲擊環跳穴可以放鬆梨狀肌,改善下肢水腫。

膽經接着會走到大腿外側,西醫稱這個位置叫做髂脛束,將手臂放在身體旁邊,中指的末端就是風市穴。周宗翰表示,這就是外側大腿容易產生筋結的地方,鬆開筋結也可改善下肢水分的分佈,促進下肢淋巴的迴流,如果腰上有贅肉,就敲腰兩邊的帶脈區。敲帶脈穴只要平躺着,手握空拳,按壓打腰部最細的那個點由輕到重,以舒服爲宜。

周宗翰提醒,接着可沿着左右大腿外側,褲邊區域循經、不循穴由上至下敲擊到小腿,接着由下到上敲擊肝經巡行的部位,肝經位於大腿內側,由下而上依序按壓「曲泉陰包、足五里和陰廉」等穴道,可以沿着經絡巡行的地方敲擊上來,改善人體淋巴迴流。

想改善冬天水腫,一定要有充足睡眠,周宗翰強調,熬夜會讓身體的新陳代謝與血液循環變差飲食方面要少重鹹,多吃補腎與利水食物,冬天消水腫的好方法第一原則就是飲食要清淡、多喝水。另外也可用赤小豆黑豆泡水,來輔助消水腫。

▲醫師建議,可用手捏捏自己的腰肉,如果感覺較軟,就是水腫型肥胖。

【雙豆水】材料:赤小豆、黑豆各10克 作法:赤小豆和黑豆洗淨後,放入保溫杯,加入500毫升熱水,蓋上蓋子燜20分鐘後即可飲用。赤小豆除了可消水腫,還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黑豆則是補腎氣很好的食療,可以有效提升身體機能,適合屬於腎虛水腫型的人,但要特別注意,豆子不可煮破錶面種皮,且只喝豆子水,不吃豆子,以免腸胃脹氣。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