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從茶葉到阿里山咖啡 爲何臺灣都要靠老外行銷?
文/遊琁如近兩年來有兩款外國人推廣的在地產物品很夯,一是在天母開咖啡館「Goodman Roaster」,夢想是把阿里山咖啡行銷至全球的伊藤篤臣,他被不少人稱爲「傻氣的日本人」。首次來臺在高山上喝到阿里山咖啡,就對那帶有微酸、凝結在咖啡底的茶韻香氣迷戀,因此決定搬來臺灣,「臺灣咖啡不輸任何地方,但臺灣人自己不知道,我想讓這麼好喝的咖啡,被全世界認識。」伊藤篤臣說。▲伊藤篤臣的阿里山咖啡,已漸漸在臺灣人心中打響名號。(圖/記者遊琁如攝)還有曾被全球雜誌《Monocle》以「液體財富」爲標題,報導兩名愛上臺灣高山茶的美國及加國老外Nick和Andy。兩人爲了支持有機茶農,定居臺灣學習製茶種茶技術,成立「Eco-cha一口茶」網路品牌,將茶推廣到歐美國家甚至google總部。Andy在被媒體受訪時曾指出,臺灣明明是產茶大國,但隨處卻喝到產地不明的廉價茶,許多人即使走進茶行,也不知道如何買到真正的好茶。「臺灣茶的價值不輸給葡萄酒。」茶和咖啡是例子,還有一例是南非女孩Hanna因爲愛上部落環境和鄒族男孩,在一個被山環抱的高臺上,創起自己的麪包店,她並非想把臺灣商品推廣到世界,只是想讓臺灣人吃吃看,自己家鄉的口味有多好,於是所有用料盡力使用部落材料,現已成爲當地的知名觀光景點。三者案例,雖並非表示全世界的老外都愛臺灣,也比臺灣人更瞭解臺灣土地的美好。然而的確令人深思,爲何臺灣人自己無法將自己家鄉的產品推廣至此,偏偏都要靠老外?▲阿里山的茶葉之所以有名,因爲高山區日夜溫差大,茶葉生長慢,自然產生茶葉中的甘甜香氣。(圖/記者遊琁如攝)照理來講,一個土地是否會受到遊客、商務客,乃至全世界人口的喜愛與否,應該跟某些東西好不好吃一樣,是個被機運操縱並見仁見智的問題。然而近年來臺灣人卻分成兩派,一派緊抱老外的誇讚,另一派則冷眼看這些讚賞,覺得這些臺灣人不但是CCR,還頗愛「自慰」,套句網友的話來講「看到老外就高潮了」!不同膚色人種在臺灣實行推廣,確實容易引發媒體關注及效益,又或者的確產生媚外的感受,但筆者認爲,一個小島國能擁有最美的茶葉及咖啡豆,加上人情味與豐饒的土地,還有即爲壯闊的天然地形,確實值得被國際認識。每一個具有國際知識的旅客,都應該知道,臺灣是華人世界唯一民主國家,更是使用傳統繁體中文的國家。筆者曾於柬埔寨一青年旅館內,聽一名中國旅客說:「我真的很羨慕臺灣人,身爲這個地方的居民,能是多美的事。」
在臺灣人積極追逐香港人打造的米其林餐廳、從日本扛回大量的藥妝品和日本米,以及走訪歐美壯遊看歷史古蹟時,其實臺灣有更美好土地故事,藏在我們腳底的泥土裡。 ▲南非媳婦在阿里山來吉部落開面包店,她的身影成爲部落裡很美的風景。(圖/記者遊琁如攝)臺灣人知道嗎?香港遊客最愛的臺灣伴手禮並非鳳梨酥,而是年度口感軟硬適中,嚐起來彈牙又有甜味的臺灣米;日本人最愛的在地口味不只是珍珠奶茶,還有辣口卻有濃烈香氣的金門高粱或者臺產的蜜香紅茶;還有歐美人士想體驗的絕對不只是登上101,而是氣喘吁吁的爬上象山,看整個臺北市的夜景,再步行到附近的小巷裡嘗一碗冰豆花。臺灣人也許還不知道,香港書店總有專櫃專賣臺灣旅遊書,旅遊雜誌更是期期介紹臺灣大景點乃至小巷道的新開店,香港平面媒體更指出:「臺灣對港客來說超有魅力,只要有臺灣,當期一定賣。」香港數年來皆有臺灣移民潮,每週都有報紙篇幅介紹臺灣房市房價及移民狀況。臺灣社會似乎普遍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的問題,具體原因也許可追溯是古老的歷史淵源或者國際情勢問題,在此不再贅述。但一般臺灣人確實對於本土產的東西缺乏信任,也許與大企業廠商的無良有關,但更多的是,我們是否忘記停下腳步,花點時間研究家鄉在地的模樣?▲年輕人探勘臺灣土地,也是一種壯遊。(圖/取自我在旅行臉書)隨着臺灣6、7年級生出頭,臺灣社會原有的「外國月亮比較圓」的價值觀似乎開始崩解。年輕人逐漸認識家鄉的美好決定回饋,出走的旅行也不僅是踏出國外,國內也能完成壯遊的美好。臺灣團隊例《歐北來》、《我在旅行》皆是在地旅行的先驅者,發起街友導覽的《街遊Hidden Taipei》也成功打破隱藏社會的階級觀,讓國內外遊客聽取真正土地生活的模樣。臺灣各鄉鎮市的年輕人更開發在地刊物介紹家鄉的美好,從基隆《雞籠霧雨》、新竹的《貢丸湯》、高雄《什貨生活》、臺南《藝志》,愈來愈多年輕人返鄉從事農耕工作,認識土壤的細節,也是努力讓家鄉土地被看見的案例。臺灣的視野從外而內,好似新的樹種開始從根長起,枝葉是否繁茂並不知道,然而確實引領出新的價值觀,也打破部分的媚外氛圍。老外愛上臺灣,進而推廣臺灣,我們都應當感謝,因爲外國人讓我們看見家鄉土地的美好。但更多善意的誇讚和感激也應從臺灣做起,透過外國人的眼光,重新端看並謝謝臺灣這塊豐饒的土地,給我們一個無論未來如何,皆仍能感受到美好的時代。●作者遊琁如,《ETtoday新聞雲》採訪中心旅遊記者,把旅行當作第二生命般小心珍惜。曾出版《探尋即將消失的國度-兩個七年級女生的環浪計劃》一書,併成立《環浪商號》,投入及發起各種國際志工與環境活動。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