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根策爾:尊重科學才能不斷進步

賴因哈德·根策爾圖片來源:網絡(www.spektrum.de)

德國天體物理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榮獲了202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接到諾獎委員會的電話時,這位68歲的教授正在開視頻會議。當電話中傳來“這是斯德哥爾摩”時,完全沒有想到的他甚至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沒有期待所以更加驚喜

接受媒體採訪時,根策爾解釋說:“我並沒有(對諾獎有所期待)。因爲8年前,我已經獲得了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的克拉福德獎該獎旨在對諾貝爾獎遺漏科學領域基礎研究予以獎勵。因此,我想也就這樣了。另外,在過去的幾年中,物理學中的天體物理學獲得了三次諾獎。所以我認爲不再可能(落在這個領域)了。今天早上,這讓我感到非常驚奇和高興。”

德國總理默克爾和聯邦教研部長卡爾利切克在第一時間祝賀了根策爾獲得諾獎。默克爾總理讚揚根策爾“在探索黑洞方面的開創性成就”;卡爾利切克則強調,“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這都是非常特別的一天”。歸根結底,根策爾的榮譽也是“德國整個科學領域的獎項”。根策爾自己說,下班後,他會和同事們聚在一起“再喝一杯酒”。

在獲獎後的新聞發佈會上,根策爾特別強調,諾獎不僅是對自己多年研究的獎勵,也是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的榮譽,是“整個團隊應有的榮譽”。多年來,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爲他的團隊提供了必要的資金。他和同事辛苦了30年,以便能夠進行更好、更精確的實驗。不過他不會就此躺在功勞簿睡大覺,他將“繼續努力工作”。

數十年如一日研究黑洞

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委會主席戴維·哈維蘭德在頒獎儀式上表示,今年獲獎者們的發現爲研究緻密和超大質量天體開闢了新天地。哈維蘭德依然謹慎地沒有使用黑洞這個詞,迄今爲止,黑洞依然是不可見的。即便是根策爾等人,經過20多年的觀測證明了黑洞的存在,並估計了這個超大質量黑洞——射手座A*的質量和大小,其質量約相當於430萬個太陽。

利用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根策爾和同事們開發出了新的方法,可以穿透星際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巨大雲團,更好地觀測銀河系中心。他們突破技術侷限,改進了新技術來彌補地球大氣造成的觀測誤差,建造了獨特的儀器並致力於長期研究。最關鍵的是,他們沒有徒勞地關注黑洞本身,而是去研究黑洞巨大引力的影響,這最終給科學帶來了突破。他們的開創性工作提供了迄今爲止最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銀河系中心存在一顆超大質量黑洞。

根策爾的發現需要很多耐心。多年來,他一直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的超大望遠鏡觀察銀河系中心的恆星軌道。像射手座A*這樣的超大質量天體可以使恆星繞其運動,併產生所謂的“史瓦西進動”。例如S2星,每16年繞黑洞運行一次。當它接近黑洞時,會被加速到光速的百分之二以上。根策爾解釋說:“當恆星繞着看不見的點移動時,我們以最高的精度對其進行觀測。我們如此精確地測量這些恆星軌道,它們與牛頓開普勒的理論不符,我們需要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歐洲合作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對於德國科學界而言,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的確值得讚譽。除了根策爾,馬克斯·普朗克感染生物學研究所主任、來自法國的科學家沙爾龐捷也喜獲諾貝爾化學獎。這是德國非大學研究機構多年來堅持開展基礎研究結出的碩果。每年超過18億歐元的預算,約9000名的訪問學者,以及大膽聘用有潛力的年輕科學家的政策,使得馬普學會一直保持着世界級的學術地位。

1986年,年僅34歲的根策爾開始擔任馬克斯·普朗克外星物理研究所主任。幾十年來,他同時兼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教授。他認爲:“德國基礎研究的獨特性使那些原本可能去美國或瑞士的科學人才來到德國成爲可能,這是獨一無二的。此外,歐洲合作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沒有他們是行不通的。美國人實際上在這方面放鬆了。”

談到尊重科學,根策爾在爲德國應對新冠疫情危機的措施感到驕傲之餘,對美國的現狀深表憂慮,他說:“美國目前正在發生的事情是一場災難。當我與來自美國的同事交談時,人們幾乎不會相信他們有多悲觀。一個一百年來如此成功的國家,實際上正在崩潰。正如他們所說,一方面,一部分人當然繼續做着出色的事情;另一方面,僅出於政治動機的一小部分人拒絕接受(科學),甚至沒有討論,因此導致該國的災難性惡化。這是一場災難。”(記者 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