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發展人工智能看重差異化競爭

德國企業在逐步提高對人工智能的重視程度。圖片來源:網絡(www.techiexpert.com)

2020年德國人工智能獎獲得者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長博恩哈德·舒爾科普夫教授。圖片來源:德國人工智能獎官

舒爾科普夫教授是機器學習領域世界著名的專家。他和團隊通過研究如何尋找觀測數據中的結構,來教機器自主學習。

舒爾科普夫教授的基礎研究爲用於機器人或自主駕駛的可靠智能系統奠定了基礎。他曾獲英國皇家學會米爾納獎,2018年獲得德國科研最高獎——萊布尼茨獎。

他的研究不僅僅是艱澀的理論,也能用於實際。美國的亞馬遜公司就採用了他的專有技術,通過人工智能來優化搜索結果,改善用戶友好度。利用他和團隊多年前開發的一個模型科學家成功發現了超過20個與地球類似的系行星。去年,人們甚至在其中一顆行星的大氣中發現了水的蹤跡

近日,德國頒發了2020年的“德國人工智能獎”,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所長博恩哈德·舒爾科普夫教授作爲人工智能核心方法領域的先鋒獲此殊榮。

頒獎和相關的論壇引起了各界關注,在美中競爭壓力下,德國業界聚焦人才培養和工業人工智能領域,希望藉助工業數據優勢開展差異化競爭。

德國正不遺餘力吸引人才

舒爾科普夫說:“歐洲有許多世界頂尖的人工智能研究團隊。但總的來說,這一領域的核心力量明顯在美國更多一些。一方面是美國有很多好的大學;另一方面,美國很多企業的研究部門也在大力推動人工智能的發展。他們給科研人員非常大的自由,並因此吸引到很優秀的人才。前些年,中國在基礎研究領域對歐洲還不能形成真正的競爭,但現在,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已經快速趕了上來。”

儘管美國和中國佔據優勢,但舒爾科普夫認爲德國仍有機會。他說:“發展真正的創新,最好的方式是吸引好的人才。”頂尖的人才會進一步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過來。舒爾科普夫介紹說:“2011年我們在蒂賓根建立了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很快成爲國際頂尖的研究團隊。但我們很快意識到,最頂尖的人才不僅希望在世界水平的科研機構工作,還希望能夠成立初創公司,並與其他企業開展合作。與此同時,周邊還要有一些需要人工智能的工業企業。”

因此,在巴登-符騰堡州的資助下,融合了科研、企業和社會的“Cyber Valley”研究網絡得以建立。這是歐洲人工智能領域最大的研究合作之一,把經濟界學術界的國際領先機構的研究活動彙集到一起,例如亞馬遜和馬克斯·普朗克學會,以及寶馬保時捷和博世公司等。舒爾科普夫說:“現在,這已經成爲歐洲人工智能領域非常有吸引力的初創地之一,很多歐洲的科學家和年輕人在這裡合作。我們可以在這裡留住人才。”

德國投資與研發聚焦工業AI

不過,在相關的論壇中,專家們不約而同地談到了一點:比起美國和中國,歐洲和德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還是過少。2019年,美國僅私營部門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就接近400億美元。2020—2022年間,美國政府資助人工智能資金還將增至每年20億美元以上。而歐盟的目標僅僅是在未來10年中,每年吸引200億歐元投入到人工智能領域。德國的投入則更少,計劃在2025年前投資30億歐元。

另一方面,德國的企業已在逐步提高對人工智能的重視程度。2019年銷售額達779億歐元的博世集團已經明確將人工智能作爲其關鍵技術,計劃到2025年,所有博世的產品要麼含有人工智能,要麼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完成研發或生產。未來兩年內,博世集團將通過培訓,讓2萬多名經理、工程師開發人員成爲“人工智能通”。目前,博世公司已經有超過1000名軟件工程師在從事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

博世集團首席數字官兼首席技術官邁克爾·博爾說:“在應用人工智能方面,美國和中國的大型互聯網公司優先考慮的是讓機器來理解人,而歐洲則更關注另一方面。我們讓機器理解物理世界,也就是所謂的工業人工智能。總的來說,博世和其他歐洲及德國企業一樣,在工業人工智能領域是很強大的。”

至於如何促進歐洲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能力,博爾說:“數據主權和數據可用性是發展人工智能和工業4.0的關鍵因素和基本條件。在統一安全標準下,有主權,同時開放的數據架構將成爲歐洲保持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前提。因此,我們與德國政府歐委會以及其他歐洲企業一樣,支持發展歐洲的數據平臺Gaia-X。只有在這樣的數據基礎之上,我們才能夠繼續開發人工智能。”(記者 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