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力·非遺影像公開課︱秦夢雨與昌黎地秧歌

編者按中國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和獨特魅力的直觀展現,非遺源自生活,發端民間,是人民羣衆智慧的結晶。影像記錄讓非遺的表達方式驟然鮮活。

審美力,是一個人是核心競爭力”。新華網文化頻道聯合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共同推出【審美力·非遺影像公開課】之《他們鑑證了文明》系列雲端課程。課程創新性地採用“紀錄片+公開課”的形態,從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優秀成果中精選20部非遺紀錄片,邀請11位非遺專家實時解讀紀錄片,以“陪同觀看、伴隨講解”爲理念,從學術角度對影片中所涉及的非遺知識和傳承故事進行點評講解,使觀衆在欣賞紀錄片的同時,更深一層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要領和內涵,更進一步領會非遺保護的精神和意義,讓觀衆能夠在光影中,看懂非遺。

《審美力·非遺影像公開課》第十九期“秦夢雨秧歌昌黎地秧歌)”,是2015年支持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成果,在驗收中被評爲優秀成果,併入選“年華易老,技·憶永存——首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成果展映月”。

秦夢雨

傳承人簡介:

秦夢雨(1938—),男,漢族,河北昌黎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秧歌(昌黎地秧歌)代表性傳承人。 自幼跟隨太爺秦來扭秧歌,12歲正式開始學習丑角,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風格和流派,其表演特點是從頭到肩,從肩到腰,從腰到腿,都達到行雲流水般純熟,亮相更是幽默、詼諧、自然,毬帽、手帕扇子三種道具運用得體自如,形體動作乾淨利落、千姿百態、鋼柔相繼、收放得體。1994年隨昌黎地秧歌表演團參加瀋陽國際秧歌節獲得最高獎《金玫瑰獎》。1994年他和昌黎秧歌隊參加全國中老年健身舞蹈比賽獲得最高獎《蘭花獎》。代表作品有《跑驢》《鋸缸》《瞎子摸杆》等。

往期回顧:

第十八期:審美力·非遺影像公開課︱徐忠德漢川善書

第十七期:審美力·非遺影像公開課︱吳家興侗族琵琶歌

第十六期:審美力·非遺影像公開課︱潘薩銀花與侗族大歌

第十五期:審美力·非遺影像公開課︱桑傑與七十味珍珠丸賽炮製技藝

第十四期:審美力·非遺影像公開課︱李成傑與中藥炮製技術

第十三期:審美力·非遺影像公開課︱劉永安邵陽布袋戲

第十二期:審美力·非遺影像公開課︱鄭蘭香婺劇

第十一期:審美力·非遺影像公開課︱王阿牛與紹興黃酒釀製技藝

第十期:審美力·非遺影像公開課︱季克良茅臺酒釀製技藝

第九期:審美力·非遺影像公開課︱曾金貴湘劇

第八期:審美力·非遺影像公開課︱劉永周騰衝皮影戲

第七期:審美力·非遺影像公開課︱沈少三與撂石鎖

第六期:審美力·非遺影像公開課︱牛玉亮口技

第五期:審美力·非遺影像公開課︱郭泰運朱仙鎮木版年畫

第四期:審美力·非遺影像公開課︱馮慶鉅楊柳青木版年畫

第三期:審美力·非遺影像公開課︱朱小和與四季生產調

第二期:審美力·非遺影像公開課︱劉則亭古漁雁民間故事

第一期:審美力·非遺影像公開課︱薛生金與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

出品:新華網文化頻道、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

策劃:袁思陶

統籌:邢賀揚

編輯:常寧譚雪莉伊媛、邢賀揚、劉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