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夢想在音樂劇舞臺發光

演員陳蕊在表演中放鬆陶醉,直接從臺上走入觀衆席進行表演。 記者 董天曄

回國之後,23歲的胥子含站在人生的分叉口:一條路是作爲畢業復旦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材生,以“學霸”“海歸”的身份進入知名藥企;另一條是從零開始,輾轉於一個又一個音樂劇劇組,準備一場接一場的面試,接受可能的失敗,面對不確定的未來。

胥子含選擇了那條更艱難的路。上週六,拖着傷腿的她走上長江劇場舞臺,參加“演藝世界——2021上海國際音樂劇節”音樂劇歌唱大賽20強公演。她挑了音樂劇《漢密爾頓》的主題曲,“我知道我可能氣息不穩,吐字一般,但就是要在舞臺上挑戰自己,就是要過足癮”。

20位公演選手從967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320名複賽選手有一半是去年的入圍者,因爲疫情,他們等了一年終於站上舞臺。他們來自全國各地,有音樂劇專業的學生,也有熱愛音樂劇的素人。他們來到邁向亞洲演藝之都的上海,期待叩開一扇通往音樂劇世界的大門。

放手追逐音樂劇夢想

綜藝節目《聲入人心》火了之後,全社會對音樂劇的認知很快提升,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把音樂劇當作自己的夢想。18歲的陳蕊就是其中一個。她唱起音樂劇《謀殺歌謠》的主題曲走入觀衆席,一種青春無敵的氣勢。年紀輕輕,她雄心勃勃:“有一天我要成爲劇院大佬製作出自己的原創作品!”高中畢業後,她將赴紐約大學開始專業學習。

這個金髮女孩出生在上海,父親是美國人,母親是中國人。初二的時候數學老師演了南非劇作家阿索爾·富加德話劇《我的孩子們!我的非洲!》,點燃了她內心火花。第二年,她動手寫了一個劇本,關於一個女孩追求夢想的故事。“我以前其實是一個特別內向的女孩,是音樂劇改變了我。”陳蕊說。在長江劇場的舞臺上,她敢於“把觀衆當成最親密的朋友”,與他們對視。“謝謝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在這場比賽中,我第一次遇到了這麼多熱愛音樂劇的人,再也不孤單了,希望我們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這場演出太值了!20位選手選擇了20部中外音樂劇裡20首不同的歌,高潮迭起。”公演現場一位觀衆說,“他們都是閃閃發光的年輕人,有實力有夢想,讓我看到了中國音樂劇的未來。”

照見中國音樂劇現狀

38歲的融媒體工程師徐樂研是20位決賽選手中最“高齡”的一位。他學過美聲,唱過搖滾,在上海的酒吧裡駐唱過,兜兜轉轉愛上了音樂劇。爲什麼要來參加音樂劇歌唱大賽?徐樂研回答:“因爲我年輕的時候沒有這樣的機會,真的很羨慕現在的年輕人。”

2002年,上海引進了一部西方經典音樂劇《悲慘世界》,那時中國觀衆普遍缺乏對音樂劇的認知。這些年間,音樂劇在國內的發展是驚人的。讓徐樂研最早了解到中國原創音樂劇,是2005年首演的《金沙》。“《金沙》的音樂很美。中國原創音樂劇與西方經典音樂劇可能還有差距,但與觀衆的距離更近,更容易打動內心。我唱的《總有一天》就選自《金沙》。”

徐樂研在專業、年齡上都沒有優勢。但他覺得,現在沒有專業和非專業之分,只有職業和非職業之分。“上下班時間車裡就是我的琴房。我相信音樂劇舞臺上會有適合我的年齡、符合我的聲音條件的角色等着我。”

音樂劇歌唱大賽評審、音樂劇演員丁臻瀅時常被選手打動。“他們很真誠,讓我反思,作爲一個音樂劇演員我也不能丟失這種真誠。”

另一位評審、音樂劇演員劉陽畢業於北大中文系,也是半路出家走上音樂劇之路。劉陽說:“哪怕他們今後不以一個專業音樂劇工作者的身份進入這個行業,但是他們被認可這件事本身,就能夠給我們這些在行業內工作的人足夠的激勵。這場比賽就像是中國音樂劇發展現狀的X光片一樣,讓你看到中國音樂劇的骨骼和支撐它們的肌理是什麼樣子的。”

首屆獲獎者活躍在舞臺

讓上汽·上海文化廣場藝術教育部經理鄭天然欣喜的是,首屆音樂劇歌唱大賽獲獎選手張瑋倫何郝熙,現已成爲活躍在音樂劇舞臺上的新星。張瑋倫演過《水曜日》《白夜行》《澀女郎》等劇目。何郝熙還沒畢業,就已在《魔女宅急便》《近乎正常》等劇目中擔任主演。

“我們2019年辦首屆音樂劇歌唱大賽的時候,只是爲了給一幫熱愛音樂劇的人一個展示的平臺。可是到了今年,幾乎所有參賽者都更有目標了,他們都夢想進入音樂劇行業,這和音樂劇市場的不斷髮展有關。”

爲決賽選手舉行一場公演,就是爲了給他們增加舞臺經驗,也接受觀衆的檢驗。在公演現場,文化廣場請來了導演、製作人等業內人士,希望能爲“千里馬”尋找“伯樂”。20位選手的演唱視頻已上傳至B站,網友可以通過投票選出“人氣獎”獲獎者。4月11日,20位選手將走上決賽的舞臺。

鄭天然說:“未來,我們希望音樂劇歌唱大賽兼具廣度和深度,既展現更多人對音樂劇的熱愛,也可以成爲行業的一個標杆。讓更多選手從這裡瞭解音樂劇行業,也讓更多有才華的年輕人從這裡踏入職業生涯,一起爲中國音樂劇奔跑。”(記者 吳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