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GDP城市人口圖譜:京滬靠邊站 新增人口贏家竟是這些城市……
人口規模和GDP總量,都是判斷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風向標。目前全國萬億GDP的城市有23個,哪些城市更有吸引力?最近十年人口都奔向了哪裡?
2020年,深圳常住人口達到1756萬,相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新增了714萬。僅僅是流入的人口量就相當於一座特大城市。
對於人口快速流入現象,深圳統計局歸結爲:“全面二孩”生育政策效應、戶籍人口遷入的機械變動、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等。“深圳作爲全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經濟活力增強,經濟總量位列全國大中城市前列,吸引了大量流動人口,十年間也沉澱了大量人口。”
廣州吸引人口的能力不逞多讓。2020年,廣州常住人口爲1867.66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10年共增加597.58萬人,增長47.05%。
作爲廣東人口最多的兩個城市,廣深發揮了強大的虹吸效應,周邊省份人口源源不斷涌入,讓廣東成爲全國最年輕發達省份,老齡化人口爲8.56%,在全國僅次於西藏、新疆和青海。
深圳更是“最青春”的代表。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僅爲5.36%,比全國平均低13.34個百分點。同樣年輕的還有東莞,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爲5.47%,與深圳接近,15歲至59歲人口占比更是高達81.41%。
京滬嚴控人口規模顯成效
同樣是一線城市,京滬新增人口情況,明顯和廣深不太一樣。
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爲2189.3萬人,與2010年的1961.2萬人相比,十年增加228.1萬人,平均每年增加22.8萬人;上海常住人口爲2487.1萬人,十年增加185.2萬人,平均每年增加18.5萬人。
從十年人口增長量來看,京滬不及同爲一線城市的廣深,也遠不及成都、西安、杭州、重慶等“新一線城市”。
作爲常住人口均超過2000萬的超大城市,北京和上海近年來一直在嚴控人口規模。
作爲中國的首都,北京集中了大量經濟、文化、教育、醫療等資源,持續吸引着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口聚集於此。過去,北京曾多次設置人口調控紅線,但多次被突破。2004年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提出,到2020年北京市總人口規模規劃控制在1800萬人左右。然而,到2009年底,北京人口規模已達1860萬。
近年來,北京一直在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大人口調控力度。北京“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全市常住人口總量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的約束性目標。北京“十四五”規劃綱要再次強調“嚴格落實人口調控責任制”。
北京市相關負責人說:“人口無序過快增長,是北京‘大城市病’的重要原因,嚴重影響了首都核心功能的發揮。”此外,北京嚴控人口規模上限,一個主要依據是水資源嚴重短缺、承載力接近極限。
在《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中,上海市政府提出爲了緩解人口快速增長帶來的資源環境壓力,要嚴格控制常住人口規模,至2035年常住人口要控制在2500萬人左右。
從最新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來看,上海目前的問題不是人口太多了,而是人口老齡化進一步加劇。2020年上海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爲23.38%,在全國僅低於遼寧。
從歷史上看,上海一直是全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1982年,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就達到11.5%,是全國最早進入老年型人口結構的城市。2000年和2010年上海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分別比全國高4.5個百分點和1.8個百分點。這次上海比全國高4.7個百分點。
“新一線城市”狂吸人口,
西安成北方最強“黑馬”
過去十年,“新一線城市”有大量人口流入。成都、西安、鄭州、杭州、重慶、長沙、佛山、蘇州、武漢等城市十年新增人口均超過200萬。
最近幾年,很多城市憑藉美食、美景、獨特的城市文化,甚至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迅速出圈,成爲“網紅城市”。成都就是其中佼佼者。
去一趟成都,吃一頓火鍋,看一回大熊貓,坐一會小酒館,幾乎成爲當下年輕人的旅行標配。有幸福感的生活和工作節奏,也吸引了很多人口來到成都。
2020年,成都市的常住人口突破2000萬大關,達到2093.8萬人。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581.9萬人,成爲目前十年來新增人口最多的“新一線城市”。
出人意料的是,北方城市西安力壓重慶、杭州、蘇州等南方“網紅城市”,成爲“黑馬”。2020年,西安人口總量達1295.29萬人,比2010年增加448.51萬人。西安是陝西省人口第一大市,佔全省人口比重32.77%。
這樣的結果似乎又在意料之中。陝西一直在推進“大西安”建設,西安先是代管了西鹹新區,隨後又代管了渭南市的“富閻板塊”。2017年,西安在二線城市中率先大幅降低了落戶門檻,隨後多次放寬政策,由此帶來上百萬新增落戶人口,西安也在2019年正式邁入千萬人口城市行列。
人口,是一個地區長期發展的支撐。年輕人奔向哪裡,未來就在哪裡,這也是人口存量時代各地拼命搶人的原因所在。
從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來看,新增人口較多的城市,都是這場“搶人大戰”中的主力軍。最近幾年,這些城市一輪又一輪更新人才政策,不僅降低落戶門檻,還拿出真金白銀補貼各類人才。
比如,杭州對於應屆畢業生人才補貼政策是,分別發放本科1萬元、碩士3萬元、博士5萬元生活補貼。合肥對於落戶又無住房的人才發放租房補貼,博士每人每年2萬元,碩士每人每年1.5萬元,本科畢業生每人每年1萬元,大專、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每人每年0.6萬元。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外地人口流入越多的萬億GDP城市似乎越難找女朋友。
2020年,深圳、佛山、廣州、泉州、蘇州、寧波、杭州、上海、無錫、天津、合肥、鄭州、福州等城市總人口性別比都超過全國105.07的平均水平。
尤其是深圳性別比高達122.43,佛山也接近120,廣州爲111.98。性別比最高的前三個城市均來自廣東省,這或與當地產業結構有關。廣東作爲製造業大省,需要更多人口支撐產業發展。
廣州市統計局分析認爲,受經濟發展水平、產業佈局和產業結構影響,廣州市對外來勞動力需求量較大,外來人口性別比高對全市總人口性別比產生推高效應並有所加強。佛山也表示,作爲製造業大市,佛山產業結構重型化特徵明顯,對男性勞動力需求量較大。
深圳人口在2000年以前一直是“女多男少”,但自2005年後,這一情況開始逆轉爲“男多女少”,並逐年加劇,部分區的人口性別比超過130。深圳統計局解讀稱,其中一大原因是由於深圳產業結構升級,高端新興產業男性勞動力人口比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