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飛:引“天河”之水潤澤產業創新

孟祥飛(左)在“天河超級計算機機房和同事討論技術細節 受訪者供圖

目前,我們正在圍繞“天河”新一代百億億次超算進行創新攻關。“快”已不是目標,現在最重要的是要把超級算力轉變爲強大的生產力

孟祥飛 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應用研發團隊負責人

“能在天安門廣場參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大會,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這是我會銘記一生的事。”7月1日,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應用研發團隊負責人孟祥飛站在天安門廣場上心潮澎湃,前不久他剛獲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就在當天,由國防科技大學研製部署在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的“天河”E級(百億億次)計算機關鍵技術驗證系統,在國際Graph500排名中,獲得SSSP Graph500(單源最短路徑)榜單世界第一和BIG Data Green Graph500(大數據圖計算能效)榜單世界第一的佳績

多喜臨門,孟祥飛卻顯得很淡定。他表示,科技工作者要堅守科技興國的初心,堅守科技創新的崗位,向科技前沿衝鋒,要讓科技成爲解決國家重大需求、建設現代經濟體系的不竭動力

立志:要用上中國人研製的超算

今年才42歲的孟祥飛已是超級計算機(以下簡稱超算)領域的“老兵”,同時他也是有着20年黨齡中國共產黨黨員。作爲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應用研發部部長,孟祥飛是我國“十三五”首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性能計算領域最年輕的項目負責人。

身材高瘦、笑容燦爛是孟祥飛給人的第一印象。不過,說起當初“逐夢”超算的經歷,孟祥飛輕蹙眉頭。因爲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中國在超算方面一直屬於“跟跑”狀態。

“我博士階段的專業物理,進行的物理研究需要大規模計算平臺支撐,而那時國內超算資源特別有限,我只能去美國藉助他們的超算開展課題研究。”孟祥飛在南開大學讀博期間,爲了課題的開展,被公派留學美國。中美當時在超算領域的巨大差距,深深刺痛了孟祥飛,同時也激起了他強烈的使命感,“要用上中國人研製的超算”。

2008年,孟祥飛在美國的物理課題不斷取得突破,但他想要回國利用所學報效祖國的信念也越加強烈。於是孟祥飛放棄了當時在美國優渥的研究環境,毅然選擇回國。

機會來了,2009年正值國家在天津濱海新區籌建首個國家超算中心,孟祥飛參與到我國首臺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的研製和首個國家級超級計算中心的建設中去。

“那是一段真正白手起家的日子,辦公樓還是毛坯房白牆水泥地電纜網線裸露在外,沒法使用。我們就在職工宿舍裡,開始了籌建工作。”孟祥飛回憶道。

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團隊成員一起從改造機房、安裝電纜等“體力活”做起,一個個上噸重的機櫃要用人力分毫不差地部署到位。在近40攝氏度的高溫下,孟祥飛及其團隊成員在離地僅60釐米高的機櫃下方,躺着安裝通信線路,一干就是幾個小時

爲了搶時間,“天河一號”系統運行之初就實行“7×24”小時的服務模式。爲了保障“天河一號”平穩運行,孟祥飛白天和大家一起開展技術攻關,晚上也不離開,實在累了、困了,就在裝服務器的紙箱上躺一會兒。

經過7個月的日夜奮戰,孟祥飛團隊完成了其他國家要一年多才能完成的工作,“天河一號”超算系統實現了穩定運行。

成長:讓“天河一號”中看又中用

2010年11月,“天河一號”以每秒2570萬億次的實測運算速度雄居世界第一,成爲當時全球最快的超算。

當“天河一號”排名世界第一的消息傳來後,許多人爲之歡呼,但國內外一些專家和媒體的質疑也接踵而至,認爲“中國就是造了一臺爲排名而生的大型遊戲機”。言外之意,“天河一號”縱然速度再快,如果沒有應用到創新和產業領域,也只是一個擺設。

“當時,我就怒了。”面對質疑聲,孟祥飛立下了軍令狀,搞不好“天河一號”的應用,就捲鋪蓋走人。“此時做好應用才能讓中國超算在世界超算領域立足,這是與世界強國競爭的關鍵。”他說。

孟祥飛又開始了新的攻堅戰,但沒想到,剛一“開戰”就遇到了“攔路虎”。如何讓“天河一號”與應用軟件兼容,成了擺在他面前的新挑戰。

“當時,一個國際通用的藥物研發軟件無法在‘天河一號’上運行。”孟祥飛說,“這個軟件有幾十萬行代碼,要找出問題所在相當於在大海里撈針。”爲了解決這個難題,孟祥飛白天調試,晚上“刷夜”,用了20多個日夜,經過數千次編譯、調試、排查,終於在幾十萬行的軟件代碼裡將一個不起眼的變量“揪”了出來,爲後續“天河一號”在藥物研發領域大規模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爲所在黨支部書記及應用研發負責人,孟祥飛反覆跟團隊每一名黨員說:“我們每一次努力、每一次創新,都在爲中國增添一分底氣,這也是我們作爲黨員必須肩負起來的責任。”

在孟祥飛的帶領下,團隊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創新突破,藉助“天河一號”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重大工程項目,爲此開發出國際首款大規模異構並行模擬軟件;構建了我國第一個高分辨率霧霾預報準業務化平臺……使“天河一號”做到了“中看又中用”。

開拓:爲科技、產業發展提供創新動力

隨着工作不斷深入,孟祥飛愈發感覺到,要想讓“天河一號”更好地服務產業創新,只圍着計算機轉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對具體應用領域有所瞭解。“‘天河一號’用到哪兒,我們就得學到哪兒,要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間懂空氣,學習學習再學習。”孟祥飛笑着說。

上下班的路上、出差的途中,都是孟祥飛的“自習”時間。出差時,孟祥飛的行李箱裡永遠裝滿了書。同時,他還組織所在黨支部全體黨員學習新知識,強化交叉創新能力,打造矩陣式創新團隊,而他自己則閱讀了上百本各領域專著,彙總、整理專業資料超過150萬字。

在開展研發的同時,孟祥飛爲了讓更多企業、院校、科研單位成爲“天河一號”的用戶,他當起了“推銷員”,一年要跑上四五十個城市。

在孟祥飛等一批科研工作者的堅持與努力下,“天河一號”如今實現了“頂天”“立地”。“頂天”是指爲科學研究服務,提升國家科技創新能力;“立地”是指爲產業發展服務,促進經濟建設快速發展。

現在的“天河一號”,大到可以計算宇宙的形成演化、小到可以模擬一個個原子組合成新材料的過程,在航空航天、基因科技、先進製造等數十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累積支持我國各領域重大創新突破和成果超過2500項。

“目前,我們正在圍繞‘天河’新一代百億億次超算進行創新攻關。‘快’已不是目標,現在最重要的是要把超級算力轉變爲強大的生產力。”孟祥飛表示,團隊成員將重點面向新材料、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領域,打造開源開放的創新能力平臺。

“希望‘天河一號’能成爲‘超級大腦’,助力中國一步步走向自立自強。”對此孟祥飛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