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過不去的年》:講述“過年”裡的家庭故事

庚子冬月,小寒時節。在這迭起的寒潮裡,電影《沒有過不去的年》讓人倍感溫情暖意融融影片聚焦於一箇中國普通家庭,在時代喧譁中展現個人欲求與家庭倫理之間的碰撞與矛盾,創作者既有切入人物生活細節並給予深切關注的細膩,又不乏直面複雜斑駁的現實的勇氣。影片憑藉着一份清醒與犀利,一份擔當與關懷,成爲近年來講述當下中國人的家庭故事人情冷暖的優秀之作。

影片《沒有過不去的年》具有一定的現實主義品格。講好當代中國的故事,首先應該講好中國人的家庭故事。家庭,是中國文化的基因,是走進中國人精神世界與思想世界的重要媒介。影片的藝術取景框緊緊貼合快速發展的當代中國社會,關注個人的物質追求與家庭的精神慰藉之間的密切關係和複雜矛盾。作品大膽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爲什麼在個人物質生活漸漸富足的時候,我們與家庭的關係卻面臨着解構的風險?這個問題曾經是很多國家和地區在經濟社會快速變遷、加速向現代化工商業社會轉軌的過程中,所面臨的隱蔽而重大的挑戰。而這份挑戰放置在以家庭倫理爲基本模式的當代中國社會,其複雜性現實性就顯得更加迫切,影片更是將這種“迫切性”放到“過年”這一特殊的時間節點上加以表現。中國人都重視春節,回家過年是國人自我調整、自我省思的難得機會,也是讓生活慢下來的一處精神驛站。但是“年味”究竟幾何?似乎已經久違。因此,該片在一種具有豐富性與多維性的社會現實語境中產生獨特的提示與警醒的價值。它提示我們,今時今日所得到的是我們曾經夢寐以求的,而我們在得到的同時所失去的一切,也彷彿註定是再也撿拾不回來的。於是,我們應當有所敬畏,有所珍惜,有所真誠,有所建設,有所期待。

影片的敘事節奏明快,恰似現代人的生活頻率與情緒脈動。創作者關心的已經不是電影本身,甚至也不是藝術本身,而是把作品放到對於普通家庭和每一個生命個體的物慾、精神欲的人文關懷中。於是,那些人物生活的橫斷面集中呈現了人們對成功與幸福的熱烈追求,以及在追求過程中所獲得的興奮與疲憊,快樂與傷感,無懼與無奈,滿足與失落……這何嘗不是一個時代的生命情緒。我們擁有前所未有的機會,獲得了從未有過的豐富與自由,卻也不經意地陷落在各種困惑與茫然的泥淖裡,正如影片中的人物王自亮對妻子所言“這不就是我們要的生活嗎,但爲什麼卻高興不起來呢”。時代未有之變局,亦造成人們各自生命軌跡的不可確定之變化。影片藉助於“過年”這一豐富的民俗文化活動,試圖重估傳統的價值,重啓傳統與現實的對話,幫助人們走出困惑與迷茫,建立文化自覺與道德自律的新可能。

電影《沒有過不去的年》給我們講了一個“真故事”。它沒有刻意宣導某種抽象的理念和宏大的精神,而是以一種智慧與自信講述了當下中國社會普通人的生活。這裡有真實的情緒,真實的心理,也有真實的困頓,甚至也不迴避當下經濟社會發展中真實的困局。面對這“真實的書寫”,銀幕前的觀衆會自覺地站在各自生活體驗與人生經驗的基礎上,揣摩體會電影作品內在的精神動向。無論是“講好中國故事”,還是“講中國的好故事”,其立足點都應該是“講好中國人的故事”,每一個平凡個人的故事都呼應着時代的旋律

家庭故事是百餘年來中國電影藝術發展史最重要的精神遺產之一,在各個不同發展階段,都曾支撐起中國電影與人民大衆之間最真實的情感互動與價值共鳴。寓時代變幻的宏大話語於家庭、家人、家風的點點滴滴和枝枝蔓蔓之中,墨點不多淚點多,這常常是傳統中國電影最動人的魅力所在。影片《沒有過不去的年》矚目現實生活,追慕傳統力量,節奏動感,敘述流暢,在凜冬時刻的又一年,爲人民羣衆送上了一份充滿人情、人倫、人生之美的賀歲電影,實現了現實主義中國電影創作與大衆審美及情感需求之間的對話。(作者:沈魯,系南昌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