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人口普查出現人口兩降一快挑戰 專家建議推動數量紅利向品質紅利衝刺

面對人口兩降一快挑戰,專家建議推動數量紅利品質紅利衝刺。圖爲5月10日,福建福州放學小孩家人的帶領下回家。(中新社

大陸經濟參考報》14日報導,大陸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出現「兩降一快」挑戰,面對挑戰,中國正加快出臺促進就業系列舉措和長期人口發展戰略,長短相濟解決人力資源供需矛盾。專家表示,當前情況下,要充分考慮產業轉型,尤其是新經濟新產業快速發展需要,創造一切有利於培養人才和提升人力資本的條件,提高人力資本市場供求匹配能力,全力推動人口數量紅利向品質紅利轉變。

大陸「七普結果顯示,中國仍是第一人口大國,8.8億勞動年齡人口總規模依然龐大,人口紅利依然存在。不過與上次人口普查相比,中國人口出現「兩降一快」等新挑戰。10年間,中國16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減少4000多萬人;同時面臨總和生育率下降、老齡化加快等結構性矛盾。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執行研究員張盈華說:「人們往往將勞動力資源等同於勞動力人數,實際上,資源是數量和品質的融合。」中國平均教育年限提高、具有高等教育學歷的人數比例不斷攀升,這是人力資本的基礎積累;近年來,國家在促就業上不遺餘力,尤其是近期頻出促進靈活就業的鼓勵政策,將就業不飽和或者閒置的勞動力資源啓動,這是人力資本的提升積累。

人口變化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分析認爲,要辯證看待人口變化對經濟社會的影響,積極應對,釋放「人才紅利」助推經濟高品質發展。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楊舸指出,普查資料顯示,「兩降一老」挑戰明顯,但也蘊含一定機遇。例如,老齡化帶來老年羣體商品和服務需求的增加,「銀髮經濟」等新的經濟增長點正在浮現。同時,老齡社會也會帶來智慧服務等新需求,從而推動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

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朱克力表示,勞動力結構變化正在推動中國經濟轉型進程加快

。他分析,勞動力的日益短缺形成了以人工智慧爲代表的新經濟新業態快速發展的誘因,即誘導式創新的出現。從全週期的視角來看,由於新經濟所凝結的物質資本創新構成了對於人力資本的部分替代,市場參與下降會使勞動者在就業週期和退休週期從保護性社會政策體系中的獲益減少。

朱克力認爲,在當下產業轉型,尤其是新經濟新產業快速發展的情況下,需要進一步挖掘人才型勞動力資源優勢,實現數量紅利向品質紅利的轉變,並以此爲契機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楊舸指出,近些年中國受教育水準明顯提高,還在積極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高整個教育體系的品質,向高品質發展方向努力。在她看來,國家創新戰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結構升級、社會體制建設等,某種程度上都是爲了應對人口數量紅利的消減,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

張盈華建議,接下來要進一步完善終身學習體系、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改進就業公共服務等,以品質提升補數量短板,繼續保持勞動力資源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