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自行車智慧升級 產業鏈再整合

全球自行車城市大會」二月二十七日起一連四天在臺北舉行,緊接着,「2016臺北國際自行車展覽會」與「國際自由車環臺公路大賽」接續於三月初登場,引領一股自行車產業熱潮,而迎接物聯網時代的來臨,自行車也正戮力演化,不曾缺席。 全球自行車城市大會是國際間自行車產業年度最重要的活動,以往只在歐洲舉行,今年首度在亞洲城市舉辦,聚集全球自行車產業內重要國家政府、城市規劃師及研究學者等,一同分享目前自行車的應用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配合這場盛會外貿協會與自行車研發中心積極合作,推出「自行車設計展」,主軸爲「從現在騎向未來」。

自行車產業成暗夜明珠

三月二日至五日盛大展出的第二十九屆臺北國際自行車展中,共聚集了一千多家國內外知名廠商如巨大(9921)、美利達(9914)、桂盟(5306)、正新(2105)、建大(2106)等參展。臺灣自行車產業公會理事長羅祥安表示,在景氣低迷、出口衰退的聲浪中,自行車產業去年仍繳出漂亮的成績單,整車與零配件出口值平均有二位數成長,自行車產業逆風成長,可說難能可貴。2008年因國際油價大幅飆升,加上環保意識擡頭,推動自行車做爲綠色交通工具蔚爲全球趨勢,臺北市於2009年三月推出自行車公共租賃系統,由捷安特(巨大)投入發展Ubike(微笑單車),開啓了臺灣的自行車風潮,也令臺灣自行車產業進入另一個高峰。近期因中國大陸景氣影響,自行車需求變數增加,臺灣自行車雙雄今年元月營收均較去年同期稍減,巨大單月整體營收45.71億元,年減2%,美利達則爲17.55億元,年減14%。

目前正值自行車產業淡季,但自行車雙雄的營收衰退幅度遠低於銷售臺數的衰退幅度,顯示自行車平均銷售單價持續拉高,在市場上獲得更高肯定。

對自行車產業而言,首季爲內外銷傳統淡季,中國大陸內銷市場自農曆年後進入銷售期,外銷歐美市場的2017年度新車也在臺北自行車展後,從四月起開始出口,預期將逐月放大產銷量能。巨大表示,今年自行車的主要趨勢,是三鐵用自行車需求崛起,電動輔助自行車從歐洲紅回臺灣,成爲臺灣自行車產業今年兩大成長動力。三鐵用自行車屬競技性質,近期有二成以上的成長;電動輔助自行車是以人力爲主、電力爲輔的自行車產品,一臺九萬,十萬起跳,價高但需求也逐步升高,成爲自行車雙雄今年重要的新產品。

電動自行車風潮當道

中國自行車協會理事長馬中超曾在一場演講中指出,自行車本身並不複雜,要推出具有更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可作的文章不外乎新材料、新工藝、新外觀或新理念

巨大工業董事長劉金標也指出,自行車是萬年產業,二百多年曆史當中用途一直改變,已從單純代步到休閒,以至於多元化發展,在設計與功能上都與時尚、生活結合。

巨大是全球率先量產碳纖維自行車的公司,從一九八五年開始投入研發,2000年才成爲市場主流。巨大同樣很早投入電動自行車的研發,2005年就在中國崑山設立捷安特電動自行車公司,並做爲全球電動自行車的研發製造中心,在中國各大城市「禁摩(摩托車)令」之下,巨大的電動自行車能迅速站穩一席之地。

過去十年間,電動自行車在中國及印度的使用快速成長,相對低廉的使用成本是重要原因之一。根據中國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針對中國一級都會地區不同交通工具的模擬使用成本分析,顯示若每天通勤20公里、每年通勤310天計算,電動自行車平均每公里行駛成本,只有傳統汽油動力速克達的30%,更低於經濟型汽車甚至於搭乘大衆運輸工具

電動自行車的熱潮,連傳統汽車製造商都想涉足。2015年的法蘭克福車展上,福特、福斯賓士保時捷、奧迪、豐田等多家汽車廠商,紛紛推出自己旗下的e-bike概念車

拓墣產業研究所指出,電動自行車高速成長的推動因素中,充電電池電源管理系統等核心組件品質提升及成本功不可沒,而臺灣目前在微控制器(MCU)、電池與電源管理IC部分具備優勢,其中充電電池的技術升級,如提升續航力、縮短充電時間、降低電池重量,將是引發電動自行車換機潮的另一重要驅動力。 物聯網中的智慧自行車

2015年的經濟變局,加上物聯網趨勢洪流的爆發,讓向來看似傳統的自行車產業發生變化。以中國市場爲例,2015年是資本大規模進入自行車市場的一年,例如由熱愛自行車的軟體人推出的App「野獸騎行」,就於當年三月獲得百萬美元融資的情況下進軍自行車市場,代表着自行車產業智慧化及「軟硬整合」潮流的開啓。(文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