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發行語/就業不如創業

文‧洪寶山

水患地震捷運殺人事件,不論天災人禍,都讓近日臺灣感覺很不平靜,臺灣,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就在馬總統就職滿六週年時刻,臺灣在學運過後,正經歷社會的另一種動盪不安。經濟與社會本來就息息相關,當經濟衰退,人民無法安居樂業,社會問題就會層出不窮;當國庫匱乏,政府支出減少,公共建設品質降低,工安問題也會逐漸顯現,這些事情跟經濟都是有連帶關係的。

全球化時代經貿自由化是必走之路,跟各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是政府要努力的方向。而在國內,必須做好溝通跟準備,如果沒有強化自身的競爭力,徒有自由協定也無法進軍國際、搶到訂單,就沒辦法提高出口,出口沒增加,經濟就很難成長,薪資倒退現象就難以解決,薪資低落,內需市場無法振興,經濟更不會好,如此惡性循環若無法解決,臺灣未來就會很辛苦。

所幸,臺灣的年輕人已經警覺到這一塊,不甘成爲草莓族,在創業路上突破、前進,運用科技創造新的商機

在我小時候,臺灣經濟尚未起飛,周遭鄰居生活條件都差不多,所以我從未感覺到貧窮,儘管我必須養豬、到菜園工作,但都習以爲常,一直到看到親戚住在洋房,靠開店就能賺錢,我才發現有另一個世界,是可以用另一種工作方式創造財富,所以我就打定主意,未來一定要創業當老闆

很多人說上班很辛苦,被老闆操到過勞,我可以告訴大家,最容易過勞死的應該是老闆,創業比上班更辛苦,不但二十四小時待命,而且沒有薪水可領,在事業未成功之前,隨時都有破產的準備。

但在經濟困境的時刻,就是創業的絕佳機會,現在失業率高,與其等別人給你一份工作,不如給自己工作。但生意囝仔難生,臺灣創業失敗率之高,也是世界之冠,因此創業前須做足功課,試着去發現別人的需求,做出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就能把錢賺進口袋。 創業不易,但不失爲臺灣年輕人走出困境的一條生路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週刊》717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www.moneyweekl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