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版《棋魂》講的是個純粹的中國故事

改編自日本人氣漫畫棋魂》的同名網劇日前上線視頻網站,劇集講述了少年時光巧合之下發現一個古老棋盤,從而結識了以“魂”之姿盤踞在棋盤內的南樑“圍棋第一人”褚嬴,並在其薰陶和鼓勵下逐漸對圍棋產生興趣,最終成長爲職業棋手故事。開播後,劇集對原著本土化改編引發了爭議,比如劇集裡的主角們的年紀和漫畫裡的設定不同;又比如漫畫裡時光媽媽對待他學棋態度的差別等。導演劉暢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團隊在改編過程中,保留了人物關係和大部分的主線故事、經典對白用劇的敘事和創作規律又重新梳理了一遍,把它變成一個純粹的中國故事。

時光小時候偶遇南樑“圍棋第一人”褚嬴。

郝富申飾演俞亮(左)和時光。

胡先煦飾演時光。

這個鏡頭是原著動畫的神還原。

造型

褚嬴像東方不敗?

尊重原著參考歷史

劇中褚嬴的造型引發了首輪爭議。漫畫中,手拿摺扇,一身白衣的佐爲是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在劇版中,把平安時代的佐爲變成南樑褚嬴,高聳的帽子和另類妝容,被網友戲稱爲“東方不敗”+“黑白無常”。導演劉暢表示,劇組查閱了相關的資料,最早的“棋待詔”始於南樑時期,所以把褚嬴就定位在這個圍棋盛興的時代。“在造型上,一方面我們保留了原作中的標誌性形象,還有一方面我們在細節上增加了一些中國傳統服飾的元素來進行融合,比如服裝上的刺繡。”

改編

原作已經足夠動人和完整

原作《棋魂》是一部在日本《週刊少年JUMP》上連載的以圍棋爲主題的少年漫畫,作者爲堀田由美,漫畫自1998年開始連載,一直到2003年完結,一共23卷,累計銷量已有800萬冊。而動畫版也於2001年製作播出,在播出期間,最高收視率曾達37.5%,是日本當時最受歡迎的動漫之一。在它連載的期間,整個東南亞都掀起一陣圍棋熱,成了無數人的圍棋啓蒙動漫。

導演劉暢表示,《棋魂》的背景和敘事方式都特別現實主義,故事也很真誠和動人,“講的是勵志熱血、成長、友情的內容,青春不只有談戀愛,和朋友們一起打打鬧鬧、相聚分離,同樣是動人和有力量的東西。”

在改編上,劉暢說,原作的故事已經足夠動人和完整了,保留了人物關係和大部分的主線故事、經典對白,用劇的敘事和創作規律又重新梳理了一遍,把它變成一個純粹的中國故事。而漫畫和劇,核心的講故事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圍棋本身是一個靜態的運動,怎麼通過圍棋讓觀衆感受到喜怒哀樂,感受到節奏的變化,需要更多地靠一些視聽手段去做。”

歷史節點

帶觀衆迅速進入環境場景

劇版中時光、褚嬴、俞亮初識是在1997年,重逢是在2003年。1995年到2005年是中國圍棋艱難10年,基本上是被韓國棋手壓着打,直到2005年常昊拿下“應氏杯”,第一次贏來轉折點;2006年,羅洗河打敗石佛李昌鎬後,古力、常昊、孔傑幾個人連着拿世界冠軍,局面才徹底翻過來。而互聯網在中國的興起,也給圍棋的羣衆普及奠定了基礎。劇版《棋魂》也加入了不少歷史節點,如劇中俞曉暘弟子方緒在2003年創辦了圍達網,讓圍棋愛好者可以通過網絡對局。這些時間點的加入,在劉暢看來,一方面是通過這些觀衆比較熟悉的歷史事件節點,迅速帶入環境場景中,還有就是那段時間,正好是中國圍棋再次從一個比較低谷的時期重新走向世界之巔,那段時期整體的圍棋氛圍是上揚的。

年齡增大

演員表演起來有發揮的空間

原著中的主人公進藤光是一名六年級的小學生,並在小學時參加了中學的比賽,在劇版改編中,把進藤光的小學生身份改變,變成了初三的中學生時光。時光和褚嬴第一次見面是在九歲,此後褚嬴突然消失了六年,故事的主要講述時段則跳躍到了六年後。這六年對於人物發展脈絡來說有一點斷裂。對此,劉暢表示,因爲劇版《棋魂》是一部現實主義的青春劇,故事聚焦到了青春的成長與勵志之中,所以年齡層相對拉大一些,“這樣整體觀感上,和演員的狀態比較符合,演員們表演起來有發揮的空間,觀衆的接受程度更高。”

因爲有了六年的“空白”,時光開始下棋,以及熱愛圍棋的過程都顯得具有偶然性,放棄圍棋六年之久,時光對圍棋的興趣培養是從何開始的?對此,劉暢表示,時光從開始接觸圍棋,已經通過和俞亮的接觸,通過他對圍棋的敬畏和認真之中,產生了想了解圍棋的興趣,但是後來因爲覺得褚嬴騙了自己,找“神之一手”可能要一生的時間,所以時光和褚嬴的關係破裂,受到這種關係上的影響,時光以爲自己是不喜歡圍棋的,直到六年後再次爲了一次打賭而學棋,時光意識到自己對圍棋是真的喜愛。

劇中,時光怕失去自己的人生,比原著中增加了一份“獨立感”。在原著中,藤原光爲了佐爲能下棋,實則做出了很多努力和犧牲。對於時光的這種人設變化,劉暢表示,時光在劇中也爲褚嬴做出了很多努力,在網絡圍棋上也讓褚嬴打出了兩百多場連勝,而且他選擇了走職業圍棋這條路,也是希望遇到更強的對手,幫助褚嬴去尋找“神之一手”,“隨着時代發展,現在人越來越多在探討‘獨立思考’和‘獨立精神’,我們放在時光身上的,就是一種少年對自己人生選擇的負責和執着。”

(記者 劉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