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了!傳銷成員學習經驗後自立門戶,三年圈錢近十億

(原標題:判了!傳銷成員學習經驗後自立門戶,三年圈錢近十億)

加入傳銷學習經驗後自立門戶

“被告人趙某之前在別人那裡參加了一個傳銷組織,然後這個傳銷組織垮掉了。他就認爲他們主要的問題是那個產品太次、太差了。他就總結了那裡失敗的經驗教訓,改進了一下,發展成了自己的傳銷模式。他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的產品檔次提高了,線上線下都有,在超市裡面都有他的產品。”寧鄉市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員額法官夏霞表示。

線上商城線下會員服務中心

處心營造“靠譜”感

以0投資當老闆爲噱頭

構建104級傳銷“金字塔”

▲長沙存愛珠寶有限公司產品以及產品證書

開發虛擬貨幣IAC

編造“上市”謊言

記者:劉浩  編輯:嗦嗦

推薦閱讀:

22歲"網紅董事長"引質疑:號稱78億身家 廣州7套房

靠謊言、靠收割別人換來的“水晶鞋”,總是脆弱的。

視頻截圖。

文 | 和光

近日,網紅張某如因一則“22歲網紅董事長迴應質疑”的採訪,再次引發輿論關注。

1998年出生於廣東湛江雷州的張某如,號稱全網最年輕的董事長。13歲外出打工,19歲“爆紅”網絡,“78億身家”“廣州7套房”是網友討論她的標籤

媒體報道,2015年,17歲的張某如在短視頻平臺開設了名爲“小小如”的賬號,一開始靠表演胸口大石土味視頻,迅速積累了一批粉絲

19歲時,張某如開始創業,開服裝店、做模特,成立了以姐妹三人名字命名的化妝品公司和線下實體店;同年,她創立了自己的化妝品品牌,做起了微商,截至目前,她在幾大平臺的合計粉絲超千萬;更有媒體報道,其化妝品公司已經從20人發展到100名員工。

與其公司規模擴大伴生的,是網絡上對她涉嫌傳銷斂財、虛假宣傳、產品劣質、造假炫富等問題的各種質疑。

▲視頻截圖。

張某如“收割”的是比她更弱勢羣體

在這個注意力就是賣點的時代,網紅張某如行走江湖、揮灑自如的“三板斧”,並沒有格外的出奇之處,本質上還是一條“打造人設-炫富吸粉-販賣成功學-誘惑粉絲交錢成代理”的老路。

微商動輒喜提瑪莎拉蒂的路數,她有;微商搞分級代理的模式,她也有。

這位滿打滿算只有22歲卻早已“譽滿江湖”的“小小如”,在熟悉配方的包裝下還是走出了一條豪車是租的、所謂的“7套房”只是兩套付了十幾萬首付的30平小公寓的“如式翻車路”。

即便如此,藉助平臺力量擁有千萬粉絲的張某如,還是憑藉其勵志人設,吸引大批粉絲成爲她的代理。

網上曝光的資料來看,張某如的代理多是學生、寶媽羣體:沒有受過多少教育甚至尚未成年,生存技能較差,但又面臨較大的生存困境,渴望通過努力給自己的家人帶來好日子。這當然並非偶然——她們身上或多或少都帶有張某如的影子。

除了長相清純、吹牛不打草稿,外界對張某如印象最深的,恐怕還有她強烈的企圖心

事實上,無論是面對媒體採訪,還是在一股濃烈PR味的公衆號推廣文章裡,她都表達了想成功、想出人頭地的願望,因爲“過了太多的苦生活,所以很喜歡賺錢”, 毫不諱言“覺得錢很重要”。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現實生活給她的無力感。父母都是出賣體力的普通勞動者,家裡孩子又多,家庭出身和教育背景都無法給張某如人生助力,還會“拖累”她。

一路擺過地攤,做過“廠妹”、服務員、銷售,13歲就出來打工的張某如一心想着創業,因爲“不打工也沒錢”、“打工好幾年仍然存不到錢”,小學沒畢業的她,幾乎是無師自通學會了通過互聯網包裝自己。

通過左手故事、做假圖,右手做貼牌產品、升級微商模式,張某如成功具備了可以“割韭菜”的資本,讓她可以毫無顧忌地“揮起鐮刀”。某種程度上,無論是學生還是寶媽,她們都是比曾經的張某如更弱勢的羣體。

從很多代理爆料的情況來看,張某如所謂的“一對一重點培訓、介紹人脈資源、一起創業”,其實只是誘導粉絲的話語,她真正精通的,從始至終只有做假圖、製造幻象這一個招式。

而從不少人曝光的行業潛規則來看,她所謂的化妝品品牌看似高大上,但大概率也是找代工廠家生產的貼牌產品,畫着精緻妝容拿着自身品牌旗下各類化妝品打廣告的張莫如,仍舊只是在講故事。

很多張某如的代理可能想不到,當她們爲賣的產品捲入爛臉糾紛時,她們本身或許纔是真正被瞄準的“產品”——不少業內人士指出,這裡面所涉的三層加盟級別模式已涉嫌傳銷。

緊跟而來的代理要求退貨退款慘遭拒絕、雙方翻臉的戲碼,也就不再奇怪。在網上,控訴張某如的維權視頻與網帖,也是一拎一大堆。

▲視頻截圖。

韭菜割多了,終有翻車時

張某如的很多做派,很難不讓人想起此前的“名媛流水線”,她的宣傳話術,也像是微商版的“凡爾賽文學”。

只不過,現實早已爲誇(xu)張(jia)的營銷標上了價碼。

21歲時“78億身家”,力壓“空調女王”董明珠,卻跟女富豪榜無緣,編造這樣的“創富奇蹟”,無異於給自己立了塊醒目的靶子。

貼“全網最年輕董事長”的標籤,也是完全不懂那句話——樹大易招風。

而那種多級分銷的模式,到了“傳銷免疫人羣”那兒,也是低級得不能再低級的老套路

說起來,張某如只是同類人羣中的一個典型,她只是表現得更浮誇些。

她不是第一個,恐怕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這也提醒我們,一個小網紅的奮鬥翻車史可能不值一哂,但背後所折射的某些生態卻不容忽視。

就在2020年7月,國家發改委等十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明確指出,支持微商電商、網絡直播等多樣化的自主就業、分時就業。

相比傳統電商,微商有着門檻低、成本小、傳播廣等優勢,對於擁有彈性時間的年輕媽媽羣體而言,原本是容納她們就業的廣闊天地。

可就目前看,無論是殺熟還是搞傳銷,有些從業者都走歪了、跑偏了。Ta們太急切地從中掘金,卻罔顧違規操作對應的現實代價,也不顧行業的長遠發展。

如今代理們的維權被張某如視爲“黑粉攻擊”,她的諸多行爲也被解讀爲洗白、賣慘。

在“詐騙犯”與“黑粉攻擊”的相互攻訐螺旋中,各方也不妨訴諸法律,在法律的框架下定紛止爭。考慮到眼下曝光帖、控訴聲紛至沓來,有關方面也宜加強監管,對其涉嫌傳銷、產品質量等疑點進行一攬子調查,維護消費者利益。

22歲的張某如還太年輕,還有資格做灰姑娘的夢,只是總有一天她得明白——靠謊言、靠收割別人換來的“水晶鞋”,總是脆弱的。

□和光(媒體人)

22歲美女董事長,創業4年身價達78億,網友:“逆襲人生”全靠編

隨着科技的發展,網絡的普及,如今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電腦、手機,於是乎網紅、主播等新興職業應運而生,毫不誇張地說,一些知名主播,一個月就能賺上千萬。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也是從網紅髮家,18歲開始創業,如今22歲的她,已經從農村姑娘“逆襲”爲身價78億的董事長。

張曼如,1998年出生於廣東一農村家庭,家裡共有5個孩子,張曼如是最小的那個,由於全家人都靠父親一人養着,所以生活十分困窘,爲了減輕父親的壓力,張曼如13歲就選擇輟學,外出打工。

由於沒背景,沒文憑,張曼如只能當服務員、發傳單,甚至是流水線上的女工,什麼髒活累活她都做,只要能賺到錢,補貼家用。也正是因爲這段辛酸的經歷,讓年幼的張曼如更加渴望成功,她做夢都想成爲人上人,讓一家人過上好日子!

17歲那年,張曼如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短視頻。短視頻如今有多火相信不用筆者多言,許多某音網紅,隨隨便便一條視頻點擊量就能破百萬,年收入破百萬,甚至破千萬都不是問題。不過當年的張曼如並不知道,自己也會成爲其中一員。

剛開始拍攝視頻時,張曼如不知道從何下手,便拍攝自己身邊的事情,但很顯然,根本不能吸引大家的眼球,後來不知道怎麼了,張曼如突然被“點醒”,她開始拍攝胸口碎大石、用屁股坐爛西瓜、徒手劈榴蓮等等博人眼球的視頻,很快,她便躋身於“短視頻達人”之中。

同時張曼如也是個很“聰明”的女孩,她知道光拍這些土味視頻博眼球是不夠的,於是時不時又拍點“辛苦打工、孝順父母”的視頻,很多人看後,紛紛爲這個“堅強、樂觀、孝順”的女孩點贊,幾年下來,張曼如全網粉絲突破1000萬,賺得盆滿鉢滿。

但很顯然,張曼如並不滿足於當一個“短視頻網紅”,後來,她用這些錢和幾個朋友一起開了家服裝店,接着搞投資、買豪宅、開豪車,2017年,她還創立了自己的化妝品品牌,名叫“詩如雅”。而如今的張曼如,已有7套房產,身價更是高達78億。

故事發展到這裡,相信大家都會覺得張曼如是一個非常勵志的姑娘,一步一步從農村姑娘變成了女老闆,但很可惜,在品牌創立之後,張曼如便走上了一條歪路——通過微商渠道賣貨,並不斷讓粉絲“加盟”。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很快,受騙粉絲紛紛曝光張曼如的事情,他們表示,自己關注張曼如很久了,覺得她是個信得過的姑娘,便想加盟她的品牌,結果參加了培訓,交了錢,到最後才發現被騙了(其中一個寶媽被騙了6.6萬元)。

很快,詩如雅旗下的產品也頻頻曝出質量問題。後來人們一查才知道,張曼如的許多“人生履歷”,都是編出來的,什麼廣州7套房,什麼創業4年身價就達到78億,就連她的“勞斯萊斯”,都是在某租車行租來拍照的,統統是“吸引粉絲”的噱頭罷了。

寫到這裡,筆者不由得想起以前同樣火遍全網的“水泥西施”,當年她聲稱自己的丈夫身患癌症,爲了給他治病,“水泥西施”張芳芳每天搬運50噸水泥,背都被壓彎了……那時候無數好心網友看了她的視頻,紛紛給她送東西、打錢。

結果經過調查,發現這一切都是騙人的!都是張芳芳背後的團隊策劃的,什麼患癌症的老公,根本子虛烏有,她每天只要來“拍攝場地”換上髒衣服,全身抹上水泥灰來拍視頻就行了,事情一曝光,“水泥西施”便遭到全網封殺,從此消失在衆人視野裡。

在此,筆者想再次呼籲,廣大網友朋友們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要被這些網紅打造出來的“人設”所欺騙,同時也希望有關部門早日製定相關法律法規,好好整治一下烏煙瘴氣的網絡環境,以及這些欺騙大衆的人!各位讀者朋友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