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正手術不是近視“救星” 做好青少年近視防控才治本

近年來,近視矯正手術越來越受到衆多近視患者的歡迎。一方面,人們審美需求不斷提升,戴框架眼鏡“不方便、影響美觀”等觀念促使更多人走進醫院;另一方面,近視患者規模總量不斷上升,低齡化趨勢加劇,近視不可逆的現實導致了一部分人羣不得不依賴近視矯正手術來改變現狀

近視矯正手術並非“想做就做”,18歲以下青少年不宜

“目前近視矯正手術分爲角膜激光手術和人工晶體植入手術,一般中低度近視及角膜條件允許的高度近視患者會首選前者。” 北京同仁醫院眼科醫學視光中心常務副主任、博士生導師宋紅欣教授介紹,目前主流的全飛秒、半飛秒手術相比過去的準分子激光手術,安全性得到了更有效提升。相對半飛秒手術,全飛秒手術對眼表影響更小,它手術切口小,恢復快,乾眼發生機率也更少。而且不管是全飛秒手術還是半飛秒手術,都經歷過近十年的臨牀實踐,手術各方面經驗已相當成熟,安全性及有效性都得到了證實。

近視矯正手術技術的不斷進步,也促使年輕人摘鏡意願愈發強烈。“從目前門診情況看,手術需求主要集中在18歲到35歲的年輕人,以及參軍青年、民航飛行員、演員等特殊羣體。”宋紅欣說,“近視矯正手術本質屬於美容性手術,通俗說就是按照個體的精準屈光度數在其眼角膜量身定製了一副‘眼鏡’,把原來的框架眼鏡移到了眼睛上,但此種手術是無法真正治癒近視的。”

“但近視手術是有嚴格的年齡規定,適應年齡在18~50歲之間。”宋紅欣解釋,18歲以下近視羣體因爲處於度數增長最快、視力還未趨於穩定階段,禁止做此類手術;而45歲以上中老年患者,也要慎重考慮手術的必要性。“人這一輩子總是要戴一副眼鏡,45歲以上人羣即使做了近視矯正手術,也會面臨老花眼問題,最終可能需要再戴上老花鏡。” 宋紅欣說。

近視矯正手術優先考慮做激光,需理性看待術後“後遺症

2010年左右,人工晶體植入手術(ICL)開始在我國廣泛推廣,其“可逆性強、不損傷角膜”等優點受到衆多高度近視患者的青睞。“如果角膜過薄,度數過高,切削角膜已經超出安全範圍,ICL無疑就成爲一種可選擇的矯治方案。”但宋紅欣提醒,ICL是內眼手術,相對於角膜激光手術風險更高,植入後可能出現眼壓升高、白內障等併發症,並非零風險。宋紅欣還強調,現在一些私立醫院極力推薦ICL,只強調其優點,避談其不良反應,是因爲角膜激光手術的儀器維護成本較高,而ICL手術前期投入小,定價高,利潤空間更大。宋紅欣指出,近視矯正手術總原則是:能做激光手術的優先做激光,不符合條件的再考慮ICL植入手術。

目前,人們對近視矯正手術態度成兩極分化贊同者認爲角膜激光手術安全性很高,嚴重不良反應出現機率低,自己可以接受術後可能產生的不適症狀。而另一部分人則質疑:術後夜視力下降,乾眼、紅眼、近視回退等問題依舊存在,尚未有解決方案,術後損傷是“不可逆”的。

相對於過去的準分子激光手術來說,目前的角膜激光手術方式對角膜損傷已經大幅降低,乾眼、紅眼機率隨之下降,但有些患者在術後的確出現了夜視力下降等問題。宋紅欣解釋,一般手術會在6~6.5毫米的手術區域進行,患者術後通過這個區域去看外界事物,但瞳孔較大的患者,在夜間瞳孔可能會放大到7至8毫米,超出了手術矯治區域,因此有可能會在夜間出現炫光、視力下降。“這不是手術後遺症,而是手術方式上的侷限性。”宋紅欣說。

高度近視患者則非常關注“術後近視回退”機率。宋紅欣認爲,從臨牀觀察統計看,近視回退患者比較少見,但術後用眼不節制、過度疲勞用眼仍會導致視力回退。“一般成年人的近視度數是趨於穩定的,這也是手術的先決條件,但如果術後長時間、近距離用眼,一天長達十幾個小時以上,本身近視度數有可能加深,造成在‘眼睛上做出的眼鏡’度數不夠,因此出現視力回退。”

宋紅欣說,術後又出現近視,與患者本身用眼習慣存在很大相關性。他建議,角膜激光手術更多屬於美容性質,患者需要根據自身用眼需求和摘鏡意願考慮是否手術,並且對術後可能出現的一些“不良反應”要有心理預期,應理性看待手術風險。

近視矯正手術火爆背後,青少年近視防控還需落到實處

近視矯正手術日益火爆的背後,也顯現出青少年近視總量不斷上升、近視低齡化形勢嚴峻、中高度近視發病率增多等令人擔憂的問題。全國預防近視專家小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全國青少年近視高達兩億人,其中城市小學生近視率爲49%,初中生爲76%,高中生爲84%,大學生則高達90%。家長們對此既無奈又無助,有些家長甚至把希望單純寄託於孩子成年後的近視矯正手術。

宋紅欣坦言,近視高發不僅僅是視力問題,“等孩子過了18歲就去做近視矯正手術”的想法是非常錯誤的。“目前低齡化高度近視趨勢令人擔憂,高度近視已成爲我國致盲發病率的最高致病因,如視網膜脫落、視網膜裂孔變性在高度近視患者中的發病率要高於非近視人羣10倍以上。”而做完近視矯正手術只是把“眼鏡”換了一個位置,近視眼造成的眼底病變並不會因爲手術而消失。

宋紅欣強調,家長們首先應在孩子近視防控上下足功夫,儘量不要讓孩子近視過早發生,發生近視後也不要讓近視進展過快。他提醒,目前防控近視的方法有限,千萬不要輕信不法機構 “逆轉近視、治癒近視” 的不實宣傳。目前醫學上還不能做到真正治癒近視,當下關鍵在於讓孩子近視增長速度慢下來。

宋紅欣建議,一是加強青少年戶外活動,每天累計兩個小時以上戶外活動可以有效延緩近視發展。因爲自然光能夠刺激人體多巴胺分泌,有效延緩眼軸增長,並且在戶外瞳孔會縮小,景深增加,造成視網膜成像清晰,可有效緩解近視惡化。二是正確使用角膜塑形鏡(OK鏡),以及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

眼科專家還提出科學用眼的“20、20、20黃金準則”,有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用眼習慣,即:在孩子看20分鐘書後,向20英尺外的地方遠眺20秒鐘。“做到了這3個20,可以極大幫助孩子延緩近視。” 宋紅欣說,只有家長耐心、用心去培養孩子正確的科學用眼習慣,才能在根本上遏制近視。(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徐陽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