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選擇權與學習自主權

王雅琪

近來十二年國教議題熱鬧滾滾,先是某班建中學生服務學習課的討論中,覺得要爲社會做點事,於是40幾個學生回到國中母校調查,並提出一份調查報告;接着是中國時報專業方式進行民調。雖然前者不夠專業,但學生主動去做這樣的嘗試關心社會,值得鼓勵,且其結果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畢竟調查的對象是學生,而中時民調的對象是大人,當然結論未必相同。但教育主體是學生,很多教育工作者都說,我們要問問學生需要什麼,不要總是大人們指東指西,我們確實是要多聽聽孩子聲音,維護孩子的學習自主權

免試入學方面,中時民調告訴我們,多數民衆不認爲抽籤是一個好的辦法大家還是比較認同以比序的方式處理超額問題。但現行超額比序辦法或是太簡單,或是太多元,導致最後可能很多學生還是要以抽籤方式決定去那一所學校。如果深入思考,抽籤方式其實違反了我們人民的基本權益–教育選擇權

大家都聽過「孟母三遷」的故事,兩千多年前,人民都還可以用遷移的方式選擇教育環境。但如果用抽籤,我們只能到廟裡燒香拜佛,將使得現在的教育自由可謂比兩千年前還不如,這如何是公平正義呢?處理超額問題是要有一個機制,要有一個大家可以努力的方向,這可能就是多數人民認爲不宜以抽籤方式決定入學與否的原因

此外,中時民調顯示,89%的民衆認同將九年級會考成績納入各項超額比序項目中,認同比例是各項中最高的。這表示:多數大人也認爲需要一個公平的考試並據以比序。這點與建中同學們所作的調查是相近的。

菁英高中的存廢方面,中時民調顯示,57%民衆是支持公立菁英高中存在的。但教育部長在立法院卻說113年的目標是完全免試,而在立法院教育委員會的討論中,多位立法委員都強調以校爲單位計算免試入學比例。若以現行之免試入學方式操作,完全免試的意涵就是消滅公立菁英高中!這是不符合民意,也不符合世界潮流的。大家都認爲美國是先進國家,但在紐約市,有8所特殊高中是要用考試的方式入學的,招生比例約爲全區的6.4%。日本1990年代實施的寬鬆教育的後果也已顯現,爲何我們還要再重蹈覆轍呢?

十二年國教的一個重要目標是適性揚才,但很多人都在升學考試製度上作文章。事實上,教育爲所謂的「百年大計」,是不能以「革命」的方式處理的。教育的改革是要循序漸進、穩健推動的。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權與需要,開授學生適合的課程,調整教學方法教導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免試比例上喊價,是沒有意義的。

學生絕不能當白老鼠,「不放棄每一個孩子」的先決條件就是:不能讓任何一個孩子當白老鼠!

►►►更多好看內容都在《ETtoday新聞雲》首頁

評論/12年國教、憑什麼剝奪「讀書型」孩子的生存權

評論/升學主義幽靈臺灣始終揮之不去……

●作者王雅琪,桃園市家管。以上言論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和討論,稿件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