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發行節奏有彈性 多元化退市渠道更暢通
在益中亙泰主動申請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文件3天后,5月31日,深交所終止對其創業板IPO審覈。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這是今年第114家主動撤單的擬IPO企業。
註冊制改革以來,IPO發行也更加市場化。但是,市場化不代表放縱和不管,而是通過“建制度”,推動市場充分有效地發揮作用,爲IPO實現動態平衡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其中,把好“入口關”是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永恆不變的主題。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有196家公司登陸A股,同比增長110.75%,合計首發募資1537.38億元,同比增長35.79%。其中,註冊制下科創板和創業板IPO數量合計133家,佔比67.86%,IPO募資金額合計1001.4億元,佔比65.14%。
從月份來看,今年1月份至5月份,IPO企業數量分別爲33家、28家、39家、55家和41家,IPO節奏呈現出彈性。若以月份爲橫座標、IPO數量爲縱座標,製作出二維座標圖來看,每月IPO數量,以約40家爲中樞,呈現箱體震盪。
市場實現動態平衡,不僅要把好“入口關”,也要暢通“出口關”,形成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在一定時間內,資本市場資源有限,只有不斷出清殼公司和“殭屍企業”,才能優化資源配置功能,保證優質IPO企業獲得更多資源,藉助資本市場發展壯大。
隨着去年年底退市新規的落地,“應退盡退”得到貫徹落實。據記者梳理,今年以來,16家企業被強制退市(其中3家爲收到終止上市事先告知書),其中,觸及財務退市指標的公司有8家,觸及面值退市指標的公司有6家,同時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和其他退市指標的公司有2家。退市新規進一步明確了財務退市指標“紅線”,強力出清“殭屍企業”和殼公司,而面值退市依舊是實現常態化退市的“主力”之一。
與此同時,“重組退”和“主動退”等多元化退出渠道亦不斷暢通。今年3月份,*ST航通選擇主動退市,截至目前,已有營口港等4家公司通過重組退出。
行百里者半九十。除了在發行上市和退市方面發力,還需要充分發揮中介機構“看門人”作用,通過市場化法治化手段督促中介機構歸位盡責,在事前把好關;需要推動資本市場代表人訴訟常態化開展,充分保障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權益,解除其後顧之憂等。只有發行人、中介機構、投資者等市場各參與主體都形成良好預期後,市場的動態平衡才能水到渠成。